倪守敏
摘 要:山東省莒縣具有豐富的紅色廉政文化資源可供開發(fā)利用,要深化研究,深入挖掘,開展系統(tǒng)化整理與品牌建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以發(fā)揮紅色廉政資源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莒縣 紅色廉政文化 開發(fā) 利用
紅色廉政文化是培育清廉從政的價值理念、營造風清氣正的執(zhí)政環(huán)境的優(yōu)良土壤。山東省莒縣是沂蒙革命老區(qū)的一部分,留存和流傳的紅色廉政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發(fā)揮其在塑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筑牢黨員干部思想道德防線上的作用,是黨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莒縣紅色廉政文化資源及開發(fā)利用現狀
紅色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各時期的廉政建設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所包含的理想信念、優(yōu)良作風、清廉為民等精神,對于提升黨員干部的從政境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推進黨的反腐倡廉工作等,具有長久的利用價值。紅色廉政文化資源可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莒縣作為革命老區(qū),在這兩個層面上都積淀豐厚。
(一)莒縣留存豐富多樣的紅色廉政物質文化資源
莒縣作為革命老區(qū),有大量的共產黨人活動遺跡,包括戰(zhàn)斗遺址、黨支部舊址、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的照片、使用過的遺物、寫過的書信、文字影像資料,乃至墻上的標語、群眾創(chuàng)作的革命歌曲等,這些都是鮮活的教材,值得長久保存、深入挖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莒縣作為一塊改革、發(fā)展和建設的熱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領域都成就頗豐,這是開展廉政建設的重要資源寶庫,是提振黨員干部的“四個自信”的生動教材。
(二)莒縣的紅色廉政精神文化資源源遠流長
莒縣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從王盡美到宋壽田,一批批仁人志士、進步青年投身革命洪流,為革命和解放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譜寫了壯麗的精神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心向黨、公心為民、用心實干、清心律己、熱心傳承”,凝結成令人震撼的“本色精神”。本色精神中蘊含著忠誠于黨、愛國愛家、艱苦奮斗、沖鋒在前的精神,蘊含著廉潔奉公、克己自律、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作風,蘊含著堅定理想、堅持正義、甘于清貧、淡泊知足的信念,是現時代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取用不盡的精神寶庫,對于培育信念堅定、德才兼?zhèn)涞狞h員干部隊伍,凝聚全縣上下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力量,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持久意義。
面對如此豐厚的文化資源,莒縣在利用深度、廣度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缺少系統(tǒng)的組織領導和科學規(guī)劃,缺少系統(tǒng)化的開發(fā)方案;開發(fā)形式單一,達不到應有的黨性教育效果;缺乏健全的組織協(xié)調機制,市場化開發(fā)運作機制尚未形成等。
二、莒縣紅色廉政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的路徑
(一)深化紅色廉政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開展系統(tǒng)深入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
注重挖掘本土紅色廉政文化底蘊,將之融入民間文藝創(chuàng)作中,增強廉政文化的大眾性和親和力。發(fā)揮文藝工作者的作用,整理本土歷史文化遺存中的廉政思想文化,編寫通俗易懂的廉政讀物,拓展莒縣紅色廉政文化的外延、空間。深入理論研究,聘請專家學者進行課題攻關,開展高層次的莒縣“本色精神”研討會,系統(tǒng)深入地研討提升“本色精神”的內涵實質,推出有深度、震撼力強的成果。成立紅色廉政文化研究基地,吸納專家學者,深化對莒縣紅色文化中蘊含的廉政精神內涵的提煉,創(chuàng)作文化專著、理論文章,并加大傳播力度。
(二)開展系統(tǒng)化的紅色廉政文化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
大力優(yōu)化整合宣教資源,實施品牌提升戰(zhàn)略,通過建立紅色廉政教育基地、警示基地、文化基地、主題公園、廉政廣場、旅游線路、廉政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把廉政文化建設拓展、延伸到社會各個層面,使紅色廉政文化建設深入人心。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亮點和特色精心設計包裝,著力打好紅色資源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老黨員本色精神展館、橫山革命紀念館等進行升級改造,打造具有莒縣特色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等,形成系列集中展示莒縣黨員干部在革命戰(zhàn)爭期間、抗日戰(zhàn)爭期間、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有關廉政事跡。
(三)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濃厚的紅色廉政文化輿論氛圍
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技術,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報紙、手機等媒介,深入開展紅色廉政文化建設宣傳教育,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開展莒縣“本色精神”教育進校園活動,邀請老黨員、老革命給青少年上革命傳統(tǒng)課,結合自身經歷,講述革命故事,傳播紅色文化。開設專家講堂,以革命傳統(tǒng)為主線,結合當今形勢,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編制通俗易懂的“本色精神”讀本,編繪連環(huán)畫式的讀物,使其更易于為群眾接受與吸收。通過公益宣傳、文化展板等多種形式,推進“文化下鄉(xiāng)”等活動,使廉政文化深入社區(qū)、農村、家庭。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上制作專題節(jié)目等進行宣傳。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舉辦莒縣紅色廉政文化講壇等。開展廉政文化進景區(qū)工作,打造廉政專題參觀基地,使景區(qū)休閑、觀賞與廉政文化建設有機統(tǒng)一、相得益彰。
總之,莒縣擁有豐富的紅色廉政文化資源,挖掘、開發(fā)、利用好這些資源,用以培養(yǎng)人、教育人、提升人,對于培育良好的黨員干部隊伍,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群英.湖北紅色廉政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廉政文化研究,2011,(01):31—35.
[2]王員,肖潔.文化結構視閾中的江西紅色廉政文化形態(tài)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