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庭全
中鐵二十局集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最早的企業法務管理工作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30年后,我國才開始推行該項制度,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影響,我國企業的法務管理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主要從建筑施工企業入手,簡單地談談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業法務管理工作。
眾所周知,企業市場運營規則就是相關的法律法規。而在實務之中,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只注重生產經營,并不關注法律規定,糾紛產生之時,才會想到聘用律師解決糾紛。
某國有建筑企業在對外采購之中,并沒有認識到企業與員工是兩個不同的法律主體,產生糾紛之時,單純地與對方員工協商解決并由法院出具調解書,導致將所欠物資款給予對方公司員工,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法務管理工作不到位不僅會給企業帶來大量的訴訟風險,而且會有諸多的非訴風險。比如企業的經營活動、證據管理、保密工作、時效管理、勞動管理、流程管理、函件管理等等,每個環節都會涉及到諸多的法律風險點,也往往會產生由于事先沒有做好相關的法務工作導致事后由于違反規定造成整個項目流產的情況。
某建筑施工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之中并不重視工程計量相關的證據保存,對于訴訟時效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糾紛發生之時,卻因為沒有證據敗訴或者因為過了訴訟時效而成為自然債務。
所以,將企業法務管理工作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之中時,切莫因為某些因素影響法務管理工作,必要時堅決采取法律手段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
在我國,企業法務管理制度發展很緩慢,政府通過制度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企業內部控制規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企業法務管理制度仍然很不完善。
我國是一個厭訴的國家,遇到糾紛才會想到找律師,平時也不會注意留存相關證據,因此常常因為沒有證據而敗訴。
此外,法律知識的專業性比較強,內容比較龐雜,沒有長時間的學習很難真正理解法律條文內容。并且,目前建筑企業工作人員只注重生產規模與利潤,并不會專門去研究法律知識。
最后,人們普遍認為法務人員是“救火員”,只不過是在產生糾紛之時進行訴訟活動而已,避免企業訴訟損失,完全忽視了法務管理的事前預防作用,直到很多項目歸于流產之時,才意識到法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決定了以盈利為中心的目的,對于建筑企業來說,既沒有白酒行業高額的毛利潤,并且經過發包人壓價已經沒有多少利潤可圖。因此,很多公司不愿在法務管理方面做出太多的投入,甚至有些公司沒有專門的法務人員,法務人員被稱為“降低企業效益的不良因素”,認為其不僅不會創造效益,而且會為公司增加更多的流程與資金投入。
此外,建筑項目的工程周期長、工序繁多,相關法律問題可能在短時期內不會顯露出來,而且建筑企業的工作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往往會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會考慮公司的長遠利益。
在法務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著眾多的難以解決的問題:①長時間的粗放經營、片面發展使得建筑企業普遍不重視法治隊伍建設,忽略了一個個訴訟案件帶來的時間、人力、機會、聲譽成本以及訴訟費等,私營企業常常擔心因為法務部的存在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國有企業領導不重視,法務人員就難以施展身手。②市場資金的短缺,建筑企業缺錢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再加上企業知識產權、司法證據、機構設置等的不健全,導致企業訴訟頻繁。③員工法律素質提高也是一大難題。企業法務人員自身素養難以保障,再加上員工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領會學習法律知識,所以難以保證法律培訓的質量。④精簡流程、法律管理全參與也是一大難題。眾所周知,國內的一些跨國民營企業都會設置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團隊,將企業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管理專業化。某建筑企業在公眾號中擅自引用他人權屬圖片,導致他人索賠,不僅造成企業聲譽上的損失,更造成大量時間、人力、資金成本損失。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一個小小的圖案設計、工程設計都可能導致侵權行為的發生。此外,企業精簡流程也是一大難題,將法務管理工作融入到招投標、融資擔保等企業運作全過程而又能確保時間最短,避免因為流程過多或者法務管理不到位而造成項目的流產。
法務管理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預防作用,主要是指做好前期法律風險預防工作;二是挽救作用,即是當企業發生訴訟風險之時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企業訴訟損失。三是宣傳教育作用,即提高企業員工的法律素質、證據意識、學法用法的意識。
那么,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法務管理工作重點又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律師與法務最大的不同在于法務了解公司信息,能夠準確地找出企業存在的法律風險點,包括企業的戰略目標、治理結構、盈利模式、業務模式、經營管理流程、制度、活動、部門職責分工、合同相關情況、擔保相關情況、土地使用權現狀、債權債務、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管理等等。
另外,企業的外部風險因素對于法務工作也至關重要。首先有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發展狀況、國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行業政策、對外貿易狀況、市場資金流動性、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區域經濟狀況。其次有行業特點,包括行業的業務模式、產銷狀況、相關產品市場、產業鏈、競爭狀況。最后還有企業相關法律發展環境,具體包括行業法律法規、政策、熱點事件、法律執行情況、企業相關主管部門的制度、政策,上下游企業對于合同的履行狀況及訴訟風險分析。企業法律風險信息收集是做好企業法務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明確信息才能對癥下藥,優化企業法律環境信息。
1.中石油天然氣集團率先改變企業的發展理念,將法律事務處理變為法務管理,詳細地列出法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及企業風險點,明確法務人員的作用。
2.中石油化工集團提出“領導重視是關鍵,重視領導更關鍵”,將法務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捍衛者。明確法務管理的范圍及法務人員的工作職責。
3.中煤能源集團主要從企業的管理制度與企業的流程入手,將法務管理完全融入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之中,讓法務人員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現代社會之中,印章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身份證明,法務管理應當以印章管理為工具抓好企業合同工作,分析出建筑項目法務管理工作之中的關鍵點,注重解決授權范圍問題,簡化流程,提高辦公效率。
建設工程施工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資金需求大、周期長、過程復雜,從項目招投標階段到項目竣工驗收階段都會涉及到眾多的法律問題。
而且,就我國立法過程來看,每天都會產生不同的法律事件,法律制度也是不斷改變的,舊有的法律制度往往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相比于其他短生產周期行業來說,法律規定及國家政策趨勢的判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相關的法律研究工作呢,首先要做好相關的法律學習,并且緊跟立法前沿,關注社會中出現的熱點法律事件,加強相關領域的學習、研究,從而把握立法方向。
眾所周知的美國渾水公司多次做空我國上市公司,原因在于法務管理工作不到位,再者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等等,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無不證明法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針對企業日益面臨的走出去的風險,2006年國家出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2008年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下發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對于現代企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如何做好企業內部法律風險控制工作呢,首先要做好全面學習的準備,做到既懂本行業專業知識,還要懂工程所涉及的種種相關法律知識,比如環境法律法規、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勞動法律法規、保險法律法規、侵權法律法規等等,力爭風險管理工作全覆蓋。
其次,要做好相關法律知識宣傳工作。將企業運作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工作及常見的法律風險點一一羅列,編輯成冊,確保法律風險全覆蓋、細化研究。并且結合本公司經常發生的法律問題及行業特點進行重點分析,將企業法律風險分為一般風險與自有風險,確保法務管理工作明確、具體、有針對性。
最后,要保證法律風險信息的有效傳達。眾所周知,每個部門都不愿意向別人透漏自己部門的風險信息,做好相關的風險收集工作需要大量的實務技能及時間成本,并且,不能再通過以往的郵件、座談、文件等方式傳達法律風險管理內容,要做到下基層、多交流。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務風險管理流程,首先要有一個健全的法務風險識別、分析、評估、防范流程制度,強化知識培訓,完善獎懲機制。將法律意見書與法律風險評估書運用于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之中。
其次,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將合同按照金額的大小、事情的緊急程度分類管理,確保合同及時簽訂,并且對于合同做再審查,保證合同的規范、嚴謹及整理歸檔工作,并且派專業人士管理。
接著,我們不僅要在企業內部設立一個專門的法務管理部門,還要聘請專業的律師。法務人員除了合同及案件代理之外,還要處理大量的公司日常事務,這與精細化研究學習及見識面極廣的律師在專業性、事務處理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律師也不可能準確地掌握企業存在的法律風險,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做好法務管理工作。
最后,要加強員工法律素質培訓,完善相關獎懲機制、考核機制,確保公開透明,公平合理。
在面對企業走出去的壓力之下,建立完整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全面、系統、科學地識別法律風險成為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為了化解企業風險,國家標準化研究院早幾年就開始了相關的法律風險防范研究工作,集中調研了國內率先開展法律風險防范的企業如中國移動,并于2012年開始實施《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
《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總結了國內外法律風險管理的先進經驗,并且結合我國市場發展的需要,給出了識別、分析、評價和應對法律風險的方法和工具,較好地提供了法律風險防范的路徑。②
《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總結了企業法律風險發生的原因,包括企業所處行業法律環境、違約行為、違法行為、不當行為、侵權行為、怠于行使權利行為共6種。并且《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明確將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分為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法律風險評估、法律風險應對、監督和檢查四個步驟,其中法律風險評估又可以分為法律風險識別、法律風險分析和法律風險評價三個步驟。對于每一個步驟都給出了較為明確的指導方針。
并且《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從另外一個方面對于法律風險管理工作做出了更加細化的工作分類,包括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方針、與管理目標相匹配的組織機構、職能、資源保障、企業內部相關規章制度、溝通協調制度、機構、法律風險管理文化、技術手段、方法、工具等。并且還有法律風險分析、法律風險控制、法律風險控制實施評估三大板塊和組織、職能、制度、流程、信息系統、企業文化六大要素,較為全面、具體。③
總的來說,《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在為我國企業法律管理工作指明方向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
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走出去的必備要件,是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主要方式。
面對目前被曝光的種種不合規行為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其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完善的法務管理工作隊伍,將傳統的法律事務處理轉變為法務管理,在維護公司權益的同時,也最大程度地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合規基礎。
[ 注 釋 ]
①徐永前,張建民.《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出臺與律師實務新空間.《中國律師》雜志社,2012(5).
②徐永前,張建民.《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出臺與律師實務新空間.《中國律師》雜志社,2012(4).
③徐永前,張建民.《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出臺與律師實務新空間.《中國律師》雜志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