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松
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人才的輸出,社會經濟若向深層次發展,需要更高層次的專業人員的幫助,尤其是法學專業人才的支撐,但是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使得社會與高校高水平人才的稀缺相沖突。在我國教育體系內,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數量雖然比專業的法學院校培養的法學人才多,但是,這其中的大部分畢業生因為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問題,都面臨著畢業即將失業的境地。因而,作為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基地,要提升對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不同水平人才的需求,學校領導者可以從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角度出發,優化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將法學專業的課堂教學與社會的崗位需求切實結合,增強法學專業大學生的畢業生存能力。
創新創業政策的實施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在發揚創新創業精神的過程中,教育則是基礎。早在上世紀初,西方經濟學家約瑟夫·皮特將“創新”一詞引入到了經濟學之中,提出了創新創業理論,并指出,創新創業才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源泉,自此,創新創業理念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并逐漸被各國領導者引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之中。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業理論的支撐,也需要各方面尤其是法學專業創新創業的優秀人才的引入。為了更好的培養優秀的法學專業人才,高等院校要加快對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構建的探索,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為經濟社會提供更優秀的法學專業人才。
法學專業的教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的創新發展息息相關,為了滿足國家市場經濟、依法治國等對法學專業人才的極度需求,法學專業教育部門、行政部門、高等院校等在20多年的時間內為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構建與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教育精力,越來越多的青年、中年法學教師脫穎而出,成為了我國高等法學專業教學的支柱。但是在日常的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力量構建的過程中,該專業的教師數量與法學教育的發展仍有不適當之處。在二十一世紀初,我國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分別是二十世紀初的三倍、二十多倍以及十多倍,折合成標準人數則每年增加的學生人數達到了兩萬多人。其中,還另有高等院校法學系承辦的各種培訓班、考試輔導班、自學輔助班、進修班等多種多樣的法學教育。學生的數量成倍增加,但是從任課教師數量上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與九十年代初相比,法學專業的任課教師每年僅僅增加了三百人。另外,在聘請教師資金方面,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青年教師、中年教師的收入都普遍較低,法學專業教師資源流失問題較為廣泛,教師資源流失也存在兩種普遍的狀況,一種是直接離開學校出國、經商的較為明顯的師資力量流失,另一種是部分教師法學專業教師仍然在教學崗位上,但是教學不用心、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隱形資源流失,這些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國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的發展。由于當今我國法學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學校現有的教師資源天天忙于各種課程而無法分身,教師不得已的忙碌使得學生與法學專業教師之間的溝通更加稀少。法學教師授課繁忙使得教學的一些基本要很難做到,而法學教師的高負荷運轉對自身的科研過程、法學知識的更新以及創新創業師資力量的構建過程等都無暇參加。
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時代進步的腳步=不可阻擋,為了更好地應對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經濟知識的挑戰、創新創業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高等院校領導者、法學專業院系負責人,要學會適應日益復雜化的、綜合化的法學發展,進一步促進法學學科的全面進步,這也是當今我國法學教育發展目標更為迫切的要求。在我國法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存在法學教師知識面狹窄、知識落后、教師教授結構不清晰、結構簡單、實戰經驗缺乏、實踐教授能力匱乏、創新創業能力較低等一系列問題。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建設過程中的師資來源、師資管理體制等也存在“近親繁殖”等不合理的現象,大大限制了我國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的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水平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大轉型時期,傳統的法學專業師資隊伍構建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我國當今社會的熱烈需求。受到社會經濟條件的客觀影響和教師本身的主觀問題,一些負面、侵蝕教師師德的物質越來越多,教師師德的丟失影響著法學專業教師的整體形象。而有些法學專業教師的教學態度不端正,存在對學生、學校、家長不負責任的態度,還有些教授法律課程的教師存在治學不嚴謹、心態浮躁的現象,種種法學專業教師的不良表現對師資力量水平的提升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學生有樣學樣,對今后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消極影響。
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法學專業創新創業素質人才的支撐,而人才的輸入與高等院校密切相關,若實現高等院校培養創新能力人才的目標,根本在于能夠建立起具有創新創業發展理念的師資隊伍。要定期更新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所需的理念,比如法學理念、科學理念、法治理念、開放理念、多元發展理念以及動態發展理念等等。國家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就是人才資源,社會上具有充足的、穩定的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才能追的上時代的發展,為經濟社會源源不斷的提供高素質的法學人才,這也是當代社會教育發展的巨大優勢,只有維持好這一優勢,高等院校的法學專業才能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社會聲望,而學校因為前沿的創新教學理念會得到社會更多物質、資金、精神等多方面的支撐,從而形成培養、輸入的良好人才培養循環。為了進一步優化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環境,國家與教育機構要不斷更新法學教學考核的機制,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我國教師資格認證上、職務評選上、教師培訓上、工資待遇與調動分配上,讓國家政府、高等院校能夠依法、依制進行管理,讓法學專業教師依法教學,從國家制度方面來規范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高級的法律人才,從凈化教師心靈的角度讓教師深刻了解到教師的職業性質,做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另外,還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改善教師的薪資,按照“四高”的要求與原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大幅度提升法學專業教師的薪資水平,提供完善的津貼服務,通過各種有益于解決法學教師生活難題的措施改善教師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對青年法學教師來說,讓他們有房可住、安居樂業,才能夠使得法學專業教師更好地為學生、學校與社會服務。社會與高等院校要為創新創業師資力量的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合理的用人機制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
法學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要與時代緊密相連,將創新創業的經濟發展理念融入其中,全面優化師資力量構建,建設一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團結合作、凝聚力高的師資力量。高等院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優化師資結構的途徑:(1)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要積極適應國家人才競爭、人才流動快的趨勢,高等院??梢酝ㄟ^選拔優秀的碩士研究生、留學生,結合我國當前的教師資格選拔政策實施相關的人事制度改革,以此來向社會招聘高水平的法學專業教師,通過優化、改善學校師資隊伍的學歷水平、職務水平來提升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水準;(2)高等院校的法學院若是具有博士點,學校學科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本院校政策優勢來吸納本校、外校優秀的博士后人員,逐漸形成本院校的干部儲備、干部遴選與流動等有效機制,從加強高等院校學科科研力量的角度,讓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研究更具有生命力;(3)高等法學院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師德建設,這是全面提升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整體素質的最根本、最有意義的工作,學??梢酝ㄟ^弘揚優秀的師德師范來引導教師發展的良好趨勢輿論,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學校領導者還要對先進的教師模范進行正面、積極的宣傳,將法學專業教師的職業道德作為學校教師考核的重點,逐漸全面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度,優化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師德管理。高等院校負責人要健全有效的師資考核、建設機制,強化教師的領導作用,以身作則,以師德教師法學專業學生,進一步促進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立,優化學校法學的教學質量。
為了強化我國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中骨干力量的建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我國有關師資力量管理、人才引進的長江學者制度、教授講座制度、特聘教師制度等對我國、西方國家的教育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引進制度,我國高等院校能夠吸引到一大批優秀的領導本科生學習的外教教師、出國留學教師,通過國際先進的法學經濟教學方法來提升人才的學習質量;(2)高等院校還可以選拔本院校法學系優秀的系主任、教師作為訪問學者由學?;蛘邍页鲑Y,讓教師在國外優秀的大學進行法學知識交流,通過開闊師資隊伍的事業,進一步將創新創業法學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學之中;(3)高等院??梢砸罁乙呀浗⒌膶m椃▽W教師輔助計劃書,通過實施高等院校成果獎來機理年輕的優秀教師帶領學校教學的風氣。
法學專業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是當今我國社會經濟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優秀的教師鼓勵機制、培訓機制等來優化法學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思想水平,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