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軒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財務管理系,天津 300402
天津開放大學的建立關系到我國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其相關法律地位、義務關系是開辦開放大學的重要基礎,努力辦好開放大學,緊緊抓舉政策機遇,加強高校規章制度建設,為社會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做出巨大貢獻。
天津開放大學前身為天津廣播電視大學,于1958年成立。其開放學習旨在消除學習壁壘,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教育培訓,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在經過天津開放大學無數年的努力和實踐,確立了全員導學模式。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以全面學習為宗旨,創辦新型教學模式,擴大辦學規模,提供全員高等教育和無論年齡的學習機會。學校自建校以來,培育出22萬多畢業生,共開設72個專業,為天津市培養出大批高素質綜合性應用人才,成為天津市打造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合同風險是指高校在人力資源管理當中,與校內員工簽訂合同時,由于考慮不足從而導致合同中出現漏洞,當員工與高校出現法律糾紛時,員工可能會因為合同中的漏洞與學校產生糾紛,并提出讓學校進行不正當的賠償,給學校造成損失。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在高校運轉過程中,有60%以上的法律糾紛皆來自于合同糾紛,學校與員工簽訂的合同,將成為學校與員工在出現法律糾紛時,最終的爭奪要點。
在高校中,如校園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問題或安全制度實施不力,校內員工私自隱藏、沒收學生的私人物品,禁止學生校內戀愛,超出教師管理義務,強行讓學生購買物品等。如天津市高校某學生由于失戀沒有請假,在第三天投河自盡,學生家長于法院起訴狀告學校,最終學校敗訴。又如上海大學某研究生因學校不同意其母親留宿校內,在該宿舍的衛生間內,用極其痛苦的方式自盡。該學生家屬提出高達35萬元的賠償金,校方是否應承擔責任各抒己見。
高校規章制度已被納入我國司法審查范圍,制定與法律相應的校規已經成為高校的重點工作內容。高校規章制度應合理有度,多使用倡導條款,少使用禁止條款,在構建高校規章制度時,應明確相應處罰力度,并制定相應補救措施。邀請專家進行相關咨詢,以保證校內規章的公平性、合法性,完善規章制度的規范性,建立反饋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以嚴格的法律規定制定及完善校內規章制度,確定校內自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原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不能與法律相沖突。否則,高校自己擬定的規章制度極有可能承擔法律風險和糾紛。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及時處理與法律規定相沖突的校規。
天津開放大學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以依法治校為理念為高校提供發展保障。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理念深入實施,法律體系逐漸完善,開放大學如果想縮短與一流大學的距離,管理層次樹立依法治校觀念。以此為原則增強自身法律意識,消除校內行政管理色彩,改變高校管理傳統理念,弘揚依法治校精神,方能真正實現擴大開放式大學教學規模及未來發展。高校管理者和教師需充分認識到依法治校給自身帶來的效用,以此營造和諧的法治校園氛圍,增強自身法律維權意識,將依法治校貫穿于開放式大學整體環境,做到每一名管理人員、教師、學生都能夠自覺遵守校內法律法規。定期組織校內師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法律培訓,擴大校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結合校內學生自身特點普及法律知識,全力推動天津開放大學依法治校力度。
針對高校勞動合同風險,高校人力資源部門需考慮如何加強相關法務工作,制定詳細縝密的勞動合同,并根據勞動合同法與校內員工簽訂有效、正式的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上需明確規定高校與員工之間的職責,并對相互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進行縝密羅列,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高校與員工應該正確認識到,勞動合同是高校和員工解決相關糾紛的重要憑證,一旦高校與員工兩方出現法律糾紛,包括員工在崗工傷等,高校可以根據勞動合同來確認責任歸屬,令高校和員工雙方在和諧友好的溝通中解決法律問題。合法建立高校勞動合同,不僅可以讓高校在運轉過程中能夠順利進行,還可以最大程度保障高校在運轉過程中與員工進行友好的溝通交流,最大程度保護員工個人利益,才能夠助高校更為長遠發展。
綜上所訴,天津開放大學需緊追社會的步伐,完善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依法定制高校勞動合同,以依法治校的理念實施校內章程,成為天津培育人才的重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