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儒學與范曄《后漢書》的編纂

2019-12-15 14:17:39
南都學壇 2019年2期

張 峰

(西北大學 歷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魏晉南北朝以來,隨著玄學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儒學獨尊的局面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學術思想多元并存的格局。范曄(398—445)生于儒學世家,“少好學,博涉經史”[1]1819,但他卻生逢儒學式微的時代。他有復興儒學之志,與他的祖輩不同的是,他并不是通過注疏儒家經典來闡發己說,而是采取以史明道的方式表達他對儒學的傳承。這表現在,他所著《后漢書》雖以載事為主,卻貫穿著以儒學為指導的著述宗旨。以往從事史學史研究的學者,大多聚焦于《后漢書》的史料價值、體例創新、史論境界等內容的探討,而對其以儒學為指導的史學撰述實踐關注較少。實質上,對于范曄《后漢書》中蘊涵的儒學思想的揭橥,關乎對范曄學術思想的整體評價,因而有必要對此問題作出探討。

一、出身儒學世家

梳理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范氏的家族網絡,我們會發現范曄的曾祖、祖父、父親與叔父均以儒學見長,世代傳承。盡管范曄一生傾心于文史研究,而很少在經學領域里有所著述,但是他卻在《后漢書》中常常稱頌先祖學說,頗見家學對其史學撰著的影響。

范曄的曾祖范汪“少有不常之志,通敏多識,博涉經籍,致譽于時”[2],尤精于禮,所論喪禮之文,多為杜佑的《通典》收錄。《晉書》記載他在擔任東陽太守期間,“大興學校,甚有惠政”[3]1983。田余慶評價說:“范汪一生行事,全在崇儒。”[4]范曄在《后漢書·黃憲傳》中曾稱引范汪對黃憲的評價:“余曾祖穆侯以為憲然其處順,淵乎其似道,淺深莫臻其分,清濁未議其方。若及門于孔氏,其殆庶乎。故嘗著論云。”[5]1745范曄引用曾祖范汪之言,一方面是為彰顯范汪的學術識見,另一方面則說明了范曄對于范汪觀點的認同與推許。

范曄的祖父范寧,更以儒學顯名于時。在學術研究的取向上,范寧崇尚儒學、反對玄學,《晉書》本傳記載:“時以浮虛相扇,儒雅日替,寧以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紂。”所以范寧著文駁斥玄學的清談,凸顯其“崇儒抑俗”的學術旨趣。范寧在擔任東晉豫章太守期間,重視培養儒學人才,“大設庠序……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學生,課讀五經”。終其一生,“猶勤經學,終年不輟”。“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釋,遂沉思積年,為之集解”,所著《春秋谷梁傳集解》,“其義精審,為世所重”[3]1984-1989。對于范寧的儒學研究,范曄曾在《后漢書·鄭玄傳》中說:“鄭玄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經訓,而長于玄,常以為仲尼之門不能過也。及傳授生徒,并專以鄭氏家法云?!盵5]1213范曄的言論,道出了范寧儒學研究的淵源,認為范寧的治學與東漢鄭玄的儒學研究一脈相承[注]朱維錚認為,范曄在《后漢書》中為鄭玄立傳,“違反按時代排列或按行事歸類的體例,將他提到八十列傳的第二十五篇內,放在東漢諸經學大師傳記的首位”,這種處理方式暴露了“范曄個人的偏見”,因為論時代,鄭玄“居于東漢諸經學大師的最后”;論名望,鄭玄“與古文經師馬融、今文經師何休等相仿”;論氣節,鄭玄“依違于東漢末權臣軍閥何進、董卓、袁紹之間”。范曄立傳之所以將其放在東漢諸經學大師傳記的首位,緣于“范寧治經專守鄭氏家法”。參見朱維錚著:《中國史學史講義稿》,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46—147頁。。

范曄的父親范泰在東晉時曾為太學博士,入宋后擔任“國子祭酒”[1]1616。范曄于《高鳳傳》說:“先大夫宣侯(范曄父謚宣侯),嘗以講道余隙,寓乎逸士之篇。至《高文通傳》,輟而有感,以為隱者也,因著其行事而論之曰:‘古者隱逸,其風尚矣。潁陽洗耳,恥聞禪讓。孤竹長饑,羞食周粟?;蚋邨赃`行,或疾物以矯情,雖軌跡異區,其去就一也。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猶不顯,況怨累之為哉。與夫委體淵沙,鳴弦揆日者,不其遠乎?!盵5]2769因而,李慈銘指出,范曄在《后漢書》中稱引其先世之說凡三,“皆以見其前人學識品概,非泛泛指稱”[6]237。實際上,范曄出生之后,因伯父無子,便過繼給了范弘之,而據《晉書》記載:范弘之“雅正好學,以儒術該明,為太常博士”[3]2362,秉承了儒學家風。范曄生活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中,自然潛移默化地受到儒學的熏染。

綜上所論,俱見范曄以儒學彰顯的家學淵源。因此,身處儒學式微時代的范曄,卻成長于儒學世家。觀其著述,并非通過注經來傳承家學,而“是借助于史學的方式來完成儒學的傳承事業的。所以,儒學的獎崇和弘揚成為范曄創作《后漢書》的主旋律”[7]31。故而,儒學對于范曄《后漢書》的編纂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撰成最早的東漢儒學史

范曄繼司馬遷在《史記》中設置《儒林列傳》和班固在《漢書》中設置《儒林傳》后,在《后漢書》中繼續設置《儒林列傳》,這既是對傳統歷史編纂體例的繼承,也是儒學在東漢時期發展興盛的真實寫照。范曄在《儒林列傳》的序中,以精練的筆法對東漢時期儒學的發展歷程做了總結與概括。他以時間為序,爬梳了東漢各朝當權者對待儒學的態度以及儒學的盛衰,內容涵括光武帝訪求儒雅之士,“立《五經》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修建太學、三雍;明帝恢復儒家傳統的三老五更之禮,并以身示范,“正坐自講,諸儒執經問難于前”;章帝“大會諸儒于白虎觀”,討論五經異同,并以天子的身份親自裁決;和帝曾“數幸東觀,覽閱書林”;鄧太后臨朝稱制,“學者頗懈”;安帝理政期間,“薄于藝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頹敝,鞠為園蔬,牧兒蕘豎,至于薪刈其下”;順帝時期,“更修黌宇”;梁太后時期,“章句漸疏,而多以浮華相尚,儒者之風蓋衰矣”;靈帝于熹平四年(175)“詔諸儒正定《五經》,刊于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焉”?!度辶至袀鳌返目傂颍m內容不長,但基本囊括了影響東漢經學發展的政治因素。正是由于當權者的提倡,所以東漢一朝儒學興盛,經學名家層出不窮,據范曄所言,“東京學者猥眾,難以詳載”,所以他于《儒林列傳》中僅“錄其能通經名家者”[5]2545-2548。即便如此,《儒林列傳》所載人物也達四十余人。在此之外,范曄還為賈逵、馬融、鄭玄等儒學名家獨立設傳,詳細書寫其人生軌跡,以凸顯他們在東漢經學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如此,則既從面上反映了東漢經學的整體成就,又別具匠心地彰顯了影響東漢經學甚巨之儒學大家的學術特色與風范。

從范曄所撰東漢諸儒列傳中,可以看出他向后人傳遞了東漢經學發展的新信息與新特點。

一是東漢諸儒多“兼通數經”。頗具典型者,如任安“兼通數經”;尹敏“初習《歐陽尚書》,后受《古文》,兼善《毛詩》《谷梁》《左氏春秋》”;景鸞“能理《齊詩》《施氏易》,兼受《河》《洛》圖緯”;何休“精研《六經》”;許慎“少博學經籍”,為馬融所“推敬”,時人謂“《五經》無雙許叔重”;蔡玄“學通《五經》”;鄭玄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5]1207。相較于西漢時期經學家多專一經、很少兼通的情況,東漢經學可謂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二是東漢諸儒多廣收門徒。最為顯著者,如張興的“弟子自遠至者,著錄且萬人”;曹曾的“門徒三千人”;牟長為“諸生講學者常有千余人,著錄前后萬人”;楊倫的“弟子至千余人”;杜撫的“弟子千余人”;丁恭的“諸生自遠方至者,著錄數千人”;張玄門下“著錄千余人”;謝該的“門徒數百千人”;蔡玄的“門徒常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馬融“教養諸生,常有千數”[5]1972。據此反映,儒學之風盛極一時,不僅儒學名家層見疊出,而且一般士子研習經學蔚成風氣。

三是東漢諸儒多著述豐厚。尤為突出者,如周防“撰《尚書雜記》三十二篇,四十萬言”;景鸞“作《易說》及《詩解》,文句兼取《河洛》,以類相從,名為《交集》。又撰《禮內外記》,號曰《禮略》。又抄風角雜書,列其占驗,作《興道》一篇。及作《月令章句》。凡所著述五十余萬言”;程曾“著述百余篇,皆《五經》通難,又作《孟子章句》”;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詁》”,“又注訓《孝經》《論語》、風角七分,皆經緯典謨,不與守文同說。……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許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于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而通儒賈逵、馬融、鄭玄更是遍注群經,著述豐碩,立言百萬。這與“前漢篤守遺經,罕有撰述”[8]的狀況相比,又有所推進。所以范曄在《儒林列傳》的論贊中,深有感觸地寫道:“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專事經學,自是其風世篤焉。其服儒衣,稱先王,游庠序,聚橫塾者,蓋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經生所處,不遠萬里之路,精廬暫建,贏糧動有千百,其耆名高義開門受徒者,編牒不下萬人,皆專相傳祖,莫或訛雜?!盵5]2545-2588

三、以儒學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

范曄一生推崇儒學,獎掖儒術。王鳴盛曾評價說:“今讀其書,貴德義,抑勢利,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則深美康成,褒黨錮則推崇李、杜;宰相多無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唯尊獨行?!盵9]其后,晚清學者李慈銘也特別指出:“《儒林傳論》《左雄、周舉、黃瓊、黃琬傳論、陳蕃傳論》《黨錮傳序》《李膺、范滂傳論》《竇武、何進傳論》,皆推明儒術氣節之足以維持天下,反復唱嘆,可歌可泣,令人百讀不厭,真奇作也!”又說:“大抵蔚宗所著論,在崇經學,扶名教,進處士,振清議?!盵6]235,237這實際上指出了儒學思想對范曄編纂《后漢書》之列傳、評價東漢人物的影響。

范曄以儒學為衡量標尺,借此表達了他對東漢史上重要史事與人物的看法,有些見解至今仍具有啟發意義。譬如,他褒獎正義之士,歌頌他們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抗爭的精神,塑造了李膺、李固、陳蕃、范滂等歷史人物守節不屈的形象。在《黨錮列傳》中,范曄強調在當時“朝廷日亂,綱紀頹阤”的環境下,李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5]2195。在《李固傳》中,他以對比的方式稱譽李固持重守義的品格:“順桓之間,國統三絕,太后稱制,賊臣虎視。李固據位持重,以爭大義,確乎而不可奪。豈不知守節之觸禍、恥夫覆折之傷任也。觀其發正辭,及所遺梁冀書,雖機夫謀乖,猶戀戀而不能已。至矣哉,社稷之心乎。其顧視胡廣、趙戒,猶糞土也?!盵5]2094-2095特別是他對處于宦官外戚專權時代范滂剛介不屈形象的刻畫尤為深入,《后漢書》記載說:“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h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淠妇团c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新仿勚?,莫不流涕?!盵5]2207展現了范滂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為正義事業而勇于獻身的精神。同樣,對于陳蕃的行為,他也推崇甚高,指出:“桓、靈之世,若陳蕃之徒,咸能樹立風聲,抗論惛俗。而驅馳崄阸之中,與刑人腐夫同朝爭衡,終取滅亡之禍者,彼非不能絜情志,違埃霧也。愍夫世士以離俗為高,而人倫莫相恤也。以遁世為非義,故屢退而不去。以仁心為己任,雖道遠而彌厲。及遭際會,協策竇武,自謂萬世一遇也。懔懔乎伊、望之業矣。功雖不終,然其信義足以攜持民心。漢世亂而不亡,百余年間,數公之力也。”[5]2171

從儒學的角度,范曄對班彪、班固父子批評司馬遷的做法提出了反批評。范曄在《后漢書·班固傳》史論中,從兩個方面對班固進行了評價:一是肯定班固有“良史之才”,所以能撰成《漢書》并流傳后世;二是對班固歷史撰述的儒學傾向提出批評。值得注意的是,范曄對班固的評論,總是有意識地將之與司馬遷進行比較。從撰史的才能來說,范曄對司馬遷與班固二人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不同點在于,范曄不同意班固從儒學角度對司馬遷的批評,并從他自己的儒學觀出發,對班固歷史寫作的儒學傾向提出了反批評[5]1386。班固和他的父親班彪評價司馬遷的《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但又批評他“是非頗繆于圣人”,即在是非觀上與孔子和儒家學說有很大的差異[10]2737-2738。范曄不同意班彪、班固父子對司馬遷的批評,認為恰恰是《漢書》在歷史撰述上背離了儒學思想的指導。對于上述問題的理解,應從兩個方面予以考察。首先,司馬遷生活在西漢武帝時期,在此之前的秦朝是以法家思想為指導,漢代初年是以黃老思想為指導,至漢武帝時期,儒學經董仲舒的提倡,成為時代的主流思潮,但不容否認的是,先秦諸子百家思想在當時社會中還有一定的影響。在班固生活的東漢時代,儒學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儒學不僅成為官方的意識形態,而且也是學術的指導思想,對社會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其他各家學說在儒學面前黯然失色。范曄則生活在南朝劉宋王朝,這一時期,儒學的地位從東漢末期不斷下降,尤其是受到來自道教與佛教的挑戰,這刺激了儒學家對儒學的復興。其次,由于儒學在司馬遷、班固和范曄所處時代的地位不同,以致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儒學觀及他們對于前代史家的評價。司馬遷處在儒學從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地位不斷上升的時代,他對儒學非常推崇,在《太史公自序》中說自己曾向儒學大師董仲舒問學,并明確指出他撰寫《史記》的目的是繼承孔子修《春秋》的事業;他還打破自己史書的體例,為孔子設立世家,記載了孔子及其眾多弟子的生平,同時在《史記》中多處引用孔子的言論作為評價人物與史事的標準。這些事實無不證明,司馬遷是尊崇儒學的。然而班固卻批評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10]2738。實際上,司馬遷在《史記》中雖然寫了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學說,但這并不是他記載的重點,他甚至沒有為道家的創始人老子單獨設立傳記,而是將老子與韓非子兩人合在一個傳記里,并稱老子為“隱君子”[11]2142,而稱孔子為“至圣”[11]1947。所以,班固說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是拿東漢儒學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標準來要求司馬遷,未能做到知人論世。班固曾撰寫過《典引》[5]1375-1385,他的父親班彪撰寫過《天命論》[10]4208-4212,這兩篇文獻都是從“天命”的角度論證前漢王朝統治的合法性,這使得他們的儒學思想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班固還在《漢書》中一再稱述“漢承堯運”[10]82,意思是說西漢是堯的后代;在對西漢人物的記載上,他多撰寫政治人物的歷史,而很少記載有德行的小人物的歷史??梢哉f,他的儒學思想主要是服務于當時政權的。正如《劍橋中國秦漢史》評價說:“和《史記》相比,班固等人的《漢書》是按照更嚴格的說教的原則寫成的,因而一方面對儒家傳統較少批評,而在另一方面則對非儒家的言行較少寬容?!盵12]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班彪、班固父子會從儒學的角度批評司馬遷“是非頗謬于圣人”。

范曄出生在儒學受到佛教和道教相互排擠的時代,致力于恢復儒學的傳統。他試圖去除儒學發展中的神秘成分,注重倡導儒學的“仁義”觀念,這表現在他在《后漢書》中重視敘述具有正義感的東漢人物,表彰社會中下層節操高尚和品行端正的人物,而對于沒有多少事跡可以記載的宰相、公卿等社會上層人物,反而不予記載。從這一理念出發,范曄批評班固父子的《漢書》“論議常排死節,否正直,而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愈矣”[5]1386。據此來看,范曄在歷史撰寫中的儒學傾向,與班固借助儒學為當權者服務、注重記載社會上層人物的實踐有所不同,而與司馬遷重視記載社會各方面有影響的人物的撰寫理念較為接近。

在儒學思想的指導下,范曄的歷史編纂也存在著明顯的局限。他為經學大家馬融獨立設傳,表彰其成就,尤其是對于馬融上奏諷諫朝廷的《廣成頌》予以了全文收錄。馬融曾因進諫觸犯了當朝鄧太后,并因此而滯于東觀,不得為官升遷。其后,馬融又得罪外戚梁冀而遭剃發流放,自殺未遂,得以免罪召回。有鑒于此,馬融不僅不敢再觸犯朝廷,而且為權貴梁冀起草了陷害李固的奏疏,又作《西第頌》以歌頌梁冀。對于馬融的屈節,范曄僅寥寥幾筆帶過:“初,融懲于鄧氏,不敢復違忤埶家,遂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將軍《西第頌》?!盵5]1972又在傳論中發表感慨道:“馬融辭命鄧氏,逡巡隴漢之間,將有意于居貞乎?既而羞曲士之節,惜不貲之軀,終以奢樂恣性,黨附成譏,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夫事苦,則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慮深。登高不懼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歸于所安而已矣?!盵5]1973這一番議論,看似對馬融有所批評,實則為馬融屈于權貴的做法予以辯護。追根溯源,在于馬融被時人稱為“通儒”,范曄對其有所推崇,故而評論有所隱晦。正如李慈銘所說:“《馬融傳論》,雖貶其屈節梁氏,然頗存恕辭。蓋季長大儒,不欲深斥,故別創議論,為留余地。而辭曲旨晦,其義未安。末后數語,尤為乖謬,全失史家懲勸之旨?!盵6]232-233

再者,儒學的指導思想使得范曄無法正視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對于推進歷史進程所具有的正面意義。東漢末年,宦官、外戚交互擅權,再加上邊疆危機、自然災害頻發,各種矛盾相互交織,使得東漢統治大勢已去。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軍揭竿而起,“十余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5]2299,已經形成了具有全國性影響的一支力量,給予腐朽的東漢王朝巨大的打擊。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理應對這次影響甚巨的農民起義予以載錄,但范曄囿于其儒學思想的局限,未在《后漢書》中對此列專傳加以記載,僅僅浮光掠影地將此事附記在《皇甫嵩列傳》中。而對于起義中的人物,范曄均以“賊”稱之,這與司馬遷為陳勝設立世家、禮贊農民起義的偉大思想相比,則反映了范曄歷史思想的局限性。

四、批評佛教、讖緯,旨在推崇儒學

長期以來,學術界多從無神論的角度評價范曄對于佛教、讖緯思潮的批判,實質上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首先,佛教傳入中國后不斷得到當權者的扶持,在思想領域形成了一股強勁的學術思潮,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其教義主張與儒家學說產生了不少矛盾,大有成為學術主流的趨勢,這對于有著顯赫儒學家世傳統的范曄而言,是有所刺激的,故而也成為他批判佛教的主要立足點。其次,讖緯學說在兩漢時期與儒學相雜糅,但在范曄看來,“圣人不語怪神,罕言性命”[5]2703,所以讖緯之言絕非儒家學說,應將其從儒學中剝離出去。

南朝是佛教發展的興盛時期,范曄生逢其時,自然受到時代的感染。他對于佛教的評論,既反映了他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同時也是時代思潮的一種映射。在《后漢書·西域傳》中,范曄較為集中地表達了他對佛教的看法:

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且好仁惡殺,蠲弊崇善,所以賢達君子多愛其法焉。然好大不經,奇譎無已,雖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其萬一。又精靈起滅,因報相尋,若曉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5]2932

范曄認為,由于佛教宣揚“好仁惡殺,蠲弊崇善”,所以賢達君子大多喜愛佛法。范曄所言,“并不是說佛法仍有其優點,而是諷刺當時當權人物崇佛的微詞”[13]。在范曄看來,佛教的“好大不經”與“奇譎”要遠遠超過鄒衍談天的辯論與莊周對蝸牛觸角的論述;佛教有關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的闡釋,看似說得明白透徹,實際卻模糊不清,具有一定的蒙蔽性,因而“通人多惑焉”。范曄基于自身對佛教的認識,生前“常謂死者神滅,欲著《無鬼論》”,臨終前“又語人:‘寄語何仆射,天下決無佛鬼?!盵1]1828-1829對此,范文瀾曾獨具慧眼地指出范曄反對佛教的言論,體現了他“不信輪回,不語怪神的儒家思想”[14]。綜合這些方面來看,范曄應是從儒學的立場,對佛教展開批評的。

范曄對讖緯學說的批判,在《方術列傳》中有著鮮明的體現:“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藝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后王莽矯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讖言,士之赴趣時宜者,皆騁馳穿鑿,爭談之也。故王梁、孫咸名應圖箓,越登槐鼎之任,鄭興、賈逵以附同稱顯,桓譚、尹敏以乖忤淪敗,自是習為內學,尚奇文,貴異數,不乏于時矣。是以通儒碩生,忿其奸妄不經,奏議慷慨,以為宜見藏擯。子長亦云:‘觀陰陽之書,使人拘而多忌?!w為此也?!盵5]2705從中不難看出,自王莽用符命、劉秀信讖緯之后,一些儒者爭談圖讖之風成為一時之尚,其主要目的是迎合人主之意。范曄將司馬遷所言“觀陰陽之書,使人拘而多忌”引為同道,表達了他對陰陽學說與讖緯迷信的基本態度。他指出,這些圖讖有時也會與史事相符,但只不過是偶合罷了,“今諸巧慧小才伎數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以欺惑貪邪,詿誤人主,焉可不抑遠之哉。臣譚伏聞陛下窮折方士黃白之術,甚為明矣。而乃欲聽納讖記,又何誤也。其事雖有時合,譬猶卜數只偶之類”[5]960。而真正的通儒碩生對于圖讖是“忿其奸妄不經”的,所以也不愿與之為伍。這些論述,表達了范曄努力將圖讖學說與儒學作出區分的意愿,體現了他傳承儒學和發展儒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亚洲伊人电影|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激情亚洲天堂|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色婷婷色丁香|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91久久夜色精品|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久久性视频| 成年人国产视频|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91精品小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日韩资源站|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网站|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538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乳|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9在线|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va视频|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色综合成人|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色综合综合网| 亚洲成年人网|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30p|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欧美色99|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国产微拍精品| 国产女主播一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