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中 張榮瑋 李 涵 程清華
1.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5;2.國家知識產權局直屬機關紀委,湖北 武漢 430075
黨的十九大報告上指出,“凡是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會議審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就查擺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1]。
雖然十八大以來,全黨上下推進作風建設,堅持從具體問題抓起,聚焦“舌尖上的浪費”“會所中的歪風”“車輪上的鋪張”“節日中的腐敗”,嚴厲整治“四風”問題[1],明面上的違規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正在逐步形成。但是也需要警惕,違規公款吃喝正在向暗地里轉變,換上“馬甲”,披上“隱身衣”,許多公款吃喝躲進“家庭餐廳”,轉入內部食堂、培訓中心、農家樂等隱蔽場所,吃喝地點向偏遠處轉移,吃喝方式花樣翻新,費用結算費盡周折。綜合來說,隱蔽公款吃喝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一)“在哪吃”追求“隱蔽化”。有的把接待地點轉移到單位內部食堂、培訓中心及私人企業餐廳;有的“不吃公款吃老板”“不進會所進社區”,把就餐地點轉移到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對外公開營業、僅為少數特定人員提供餐飲娛樂服務、具有私人會所性質的隱蔽場所;有的為了逃避督察以策安全,把就餐地點轉移到偏遠餐館、“農家樂”或離工作地方較遠的外地。
(二)“何時吃”刻意“避耳目”。有借答謝之名,感謝在工作中給予的關心和幫助、支持和照顧;有借學習、考察、休假之名,組織宴請或接受企業接待;有借會議、培訓之名,組織會餐或安排宴請;有借工作指導為名,組織吃喝宴請,之后以接待上級考察名義用公款報銷。
(三)“怎么吃”暗使“障眼法”。在吃喝人員上,許多領導干部對陪餐人員和人數進行刻意控制,人數由以前的“多”逐漸向“少”轉變,許多時候故意控制陪參人員為“自己人”。在吃喝方式上,通過掉換包裝,或者將高檔煙酒的標簽撕掉等“障眼法”。
(四)“誰來請”設法“混視聽”。有的利用會議費、培訓費中變相支出;有的將公務接待費與職工餐費、工會經費、培訓經費等混在一起;有的利用自身職權或工作關系向下屬單位轉嫁、攤派公款吃喝費用;有的虛開發票,編造報銷理由,虛開發票違規報銷。
(一)吃喝腐敗亞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腐敗亞文化指腐敗群體乃至社會盛行的各類引發腐敗的潛規則及各種腐朽思想、意識、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倡導的是權錢、權色交易等價值觀念。官場的“吃喝文化”“桌子文化”就是很典型的一種腐敗亞文化。十八大以來整治“四風”力度不斷加大,公款吃喝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并沒有徹底根除,不少黨員干部仍然受這種“腐敗亞文化”的影響,奉行“潛規則”,甚至一有機會就鋌而走險,碰觸紅線甚至越過底線[3]。
(二)公款接待管理制度疲軟缺陷。公款接待等“三公費用”沒有完全公開透明,有時候并非完全在陽光下運行,組織監督、民主監督和同級監督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手段,內部監督仍然是突擊式的監督思維,外部監督也不夠暢通有效[4],財務預算和財務報銷制度缺乏剛性約束,年底突擊花錢、突擊消費仍然存在。同時財務報賬制度也相對簡單,發票缺少詳細的支出目錄,造成隱蔽公款吃喝有機可乘。
(三)黨紀輕處分的震懾效應逐漸減弱。根據貝勃定律“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也就是“第一次刺激能夠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黨員干部經常接受廉政警示教育,身邊也不乏有很多違紀違規的事例,并且隱蔽公款吃喝一般是組織處理或黨內輕處分,有效期相對較短,一些領導干部對這些“小刺激”已經逐漸進入“麻木”狀態。
1.不利于反腐倡廉深入開展。針對公款宴請等問題,中央通過“八項規定”、糾正“四風”等一系列措施,嚴禁用公款搞任何形式的宴請。而一些黨員干部在中央三令五申之后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將公款吃喝由明轉暗,與中央政令玩起“捉迷藏”的游戲。如果不能及時采取強有力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不敢腐”的目標實現和“不能腐”的制度完善,延遲“不想腐”堤壩構筑。
2.不利于監督執紀問責有效落實。隱蔽公款吃喝因為其吃喝主體身份隱蔽、吃喝手段花樣翻新、吃喝地點由明轉暗、費用結算錯綜復雜,監督手段沒辦法快速跟上,執紀過程中也因為信訪舉報線索過于籠統、證據材料不夠齊全等原因,很難對隱蔽公款吃喝現象進行核實,大大增加了監督執紀的難度。同時,許多隱蔽公款吃喝“屢禁不止”,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紀律的威懾效應,使部分黨員干部有隱蔽公款吃喝“沒辦法查”的錯誤認識。
3.不利于促進黨與人民的魚水深情。黨的十八大以來,馳而不息糾正“四風”使以前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明目張膽違規公款吃喝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借機損害群眾利益也逐漸減少,一些已經參與或準備參與違規公款吃喝的人開始收斂、收手,進入“觀望”狀態,這些提振了人民群眾對反腐倡廉的信心。但是隱蔽公款吃喝的出現為這些人提供了“新辦法”“新思路”,他們一有機會便鉆制度空子、撿公家便宜,從事隱蔽公款吃喝的勾當,這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這種信心,敗壞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疏遠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一)擠壓灰色地帶,重塑規則信仰。一是從制度上進行壓縮和破除規則中被“人情化”占用的空間,減少制度規則執行中的“灰色地帶”,逐步讓“明規則”代替“潛規則”,重塑社會對規則的信仰。二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處理事情堅持按原則辦事,面對公款吃喝等“四風”問題經得起誘惑,拒絕隨波逐流。三是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處理好權力與個人利益、工作職責的關系,堅持謹慎用權,拒絕以權謀私。另外,普通黨員和群眾也要從自身做起,自覺抵制請客吃飯等形式的“走后門”“托關系”,拒絕公款吃喝“腐敗亞文化”帶來的“精神霧霾”。
(二)縮減接待項目,嚴格控制管理。一是對于沒有公務接待的部門單位,在支出賬目中逐漸減少直至不再出現非辦公用品項目的費用支出,從源頭上杜絕隱蔽公款消費。二是對于有公務接待的部門單位,采用“貨幣化”的管理模式,把職務消費納入薪酬體系,給有公務消費需求的崗位設立相應的資金額度,打入工資,無論是盈余還是虧損,都由支配者自己調整,采用超支不補、節約歸己的方式,嚴防公務接待開支。三是對于無法“貨幣化”且有公務接待的部門單位,統一公務接待標準,詳細規定出工作餐的用餐對象、用餐標準、陪餐人數、用餐地點和禁用酒菜名單,規范財務報賬流程,按要求附上菜單和人員名單,嚴格使用公務卡消費,杜絕隨意簽單和多次分刷現象,采用標準化統一管理公務接待。
(三)嚴肅紀律處分,增大震懾效應。一是從嚴從重從快處理。對于三令五申下仍然從事隱蔽公款吃喝行為的,尤其是處在關鍵崗位的黨員領導干部,黨紀政紀處分上要從嚴從重從快處理,將黨紀政紀處分與職務晉升、工資績效掛鉤,建立“黑名單”,干部提拔、評先評優實行一票否決制,最大程度構建“不敢腐”的威懾效應。二是加大處分力度。對于已經發生的隱蔽公款吃喝,不僅要處理當事人,還要對相應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施責任追究,從上到下強化組織監督力度。三是嚴防“燈下黑”。對于紀檢干部,要嚴格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堅決杜絕隱蔽公款吃喝等違紀行為,同時對于自身問題要鐵面無私,勇于清理門戶,逐步增大黨紀政紀處分的震懾效應。
(四)嚴格抓早抓小,破除僥幸心理。一是拓寬監督渠道,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通過接待日、意見箱、郵箱和電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日常管理監督,并且通過獎金、職位晉升、外聘黨風廉政監督員等方式鼓勵監督,不斷拓寬監督渠道和方式方法。二是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發現具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及時談話提醒,不論是普通黨員還是黨員領導干部,不論是“初犯”還是“慣犯”,不論是其他能力多突出還是做了很多貢獻,嚴禁“功”“過”相抵或者以“功”掩“過”。三是要繼續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對于因參與隱蔽公款吃喝而受到黨紀處分的,要點名道姓對問題性質、隱形情節、處分決定和變異實質進行通報曝光,強化典型案件的威懾作用,最大程度破除僥幸心理,形成“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氛圍,進一步鞏固“不敢腐”的壓倒性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