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韜 李 琪 曾鍵徽 唐 杰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1756
近年來,隨著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在我國大受歡迎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使用上,我國在小額民商事行為中的支付模式也在短短幾年內大部分轉為了電子支付、網絡支付、移動支付。在此背景下,共享單車作為現代社會的新興產物,并由于其契合時代背景的特點,各式各樣的共享單車迅速占領市場。而共享單車企業們在宣傳中自詡“共享經濟”,也進一步起到了宣傳效果。
那么,共享單車企業是“共享經濟”類型的新型企業嗎?
共享經濟應當是通過對“閑散物資”的有償性再分配,使得“閑散物資”產生多方面的經濟效益。并且,共享經濟通常牽扯到三大主體,即共享經濟平臺和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
有了這種認識,我們反觀共享單車,便能對其行業性質有清楚的認識。
首先,共享單車企業并非是扮演分配“閑散物資”的角色,其次,共享單車行業在運營時牽扯的只有使用方和共享單車企業。
由此,我們認識到,共享單車行業的實質,是利用互聯網管理的自行車租賃企業,是以租賃自行車為營業手段的新型企業,并非“共享經濟”。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了共享單車企業和共享單車使用者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出租方和承租方的關系,我們使用共享單車,便是和共享單車企業建立租賃合同的一個過程。這種認識讓我們能在各種事件和理論分析中把握清楚共享單車企業的法律性質和法律地位,以及對應的用戶與其之間的法律關系,從而將更好的幫助我們對后續問題的研究。
由于我們對共享單車企業的盈利行為是“面向公眾的租賃自行車”,所以從法律上分析,使用共享單車的用戶所交的押金應看作在租賃合同中承租人對出租人所交付的押金。
再具體分析共享單車企業用戶協議。以Mobike自行車為例,Mobike自行車將押金定義為“用戶在注冊Mobike賬戶后支付使用自行車服務的可退返押金,旨在激勵用戶以合法,規范和文明的方式使用Mobike自行車”。根據定義,可以推斷出當用戶在使用自行車違反法律或與共享單車企業的約定時,不排除共享單車平臺有權直接扣除押金來補償遭受的損失。根據合同解釋方法中的文義解釋和目的解釋與實踐中的情形,我們認為,“押金”在對租賃物造成了不當的損害時用于損害賠償,并可以用于沖抵拖欠的租金,該“押金”是設立擔保物權的行為,是一種債權權利質押,其具有擔保物權的性質。
對于貨幣的歸屬之原則,現在我國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占有即所有”,也就是說貨幣的所有權隨著占有的轉移而隨之轉移。我國的學者們的主流觀點如下:貨幣一種特殊的動產,在流通的過程中可以用等值的貨幣予以替代。貨幣的價值抽象于其物質形態,但又通過物質形態表現出來。貨幣的物質其本身并不具有價值,其價值的根本來源是國家賦予其信用。
也就是說,貨幣的價值和它的物質形態應該是一并移轉的。再者,如果我們不承認貨幣的“占有即所有”這一學說理論,那么我們社會中的商事交易時,還必須核實買方的貨幣是否為買方擁有實際的所有權,大大增加交易風險,也顯得荒唐。
讓我們回到共享單車押金這個問題上來。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5條規定,“押金在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可以成為質押標的”。也就是說,用戶所交的押金,直接區別于定金、違約金等,而是作為質押標的的質押物,進一步說,是一種債權權利質押。那么,既然押金作為質押物,那就當然不同于一般的貨幣,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質押物交有債權人占有,所有權歸于原權利人,也就是說當然不發生所有權的轉移。據此,我們認定,共享單車企業雖然有權占有用戶的押金,但沒有對該押金的所有權,自然也就沒有處分權。
由上述材料與分析,我們確認了押金為租賃合同中的擔保金的性質,那么,非法集資的隱患從何而來?
首先,既然我們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交付了押金,那么,一旦我們騎行完畢,支付了騎車費用,并將共享單車上鎖之后,我們與共享單車企業之間的租賃合同就應該隨著主債務的履行完畢而結束并消滅。但是,此時,押金卻不會立馬退回!既然用戶與共享單車企業的租賃合同關系已經結束,共享單車企業再占有押金顯然沒有法律依據。但是,共享單車又會繼續被下一個用戶租賃使用,這就產生了“一物多押”的不合理情景。
再看看共享單車企業的平臺所收取的押金模式,每一個用戶的賬戶就對應著一份押金。很顯然,這種“一物多押”的模式,使得共享單車企業通過其投放的大量共享單車,從社會公眾吸收到數量更加龐大的押金,并累積起龐大的資金池。再者,由于共享單車企業自身的管理或資金轉移效率問題,往往使得用戶難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申請并收到退回的押金,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共享單車企業吸納大量資金問題。
一個提供租賃自行車服務的公司竟從事起了“融資”的活動,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其根本不具備從事融資行為的法律主體的條件和資質,這也不是資金健康流轉的社會表現,我們的法律便應該管理或制止該行為。同時,根據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小鳴單車”、“酷騎單車”由于在市場競爭中的失敗,相繼宣布破產,而有較大量用戶的押金卻沒有辦法退還回來。顯然,這些押金被企業非法挪用了,我們的法律如果不對此行為進行約束,將導致共享單車企業的非法、畸形發展。
2017年8月2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出租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它澄清了公司自有資金,存款和預付款之間的關系,并明確要求企業開立由第三方監管的獨立賬戶,存款和預付款將專門用于專項的目的,變相的籌款和資本運作應被禁止。
如《指導意見》所述,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企業引入第三方存管模式,押金存款的特殊賬戶應由第三方金融機構管理,這樣既保障了押金的支付便利,又確保了押金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對押金的用途問題應該保持監督,存儲押金的賬戶款額只能使用在退返押金,不能使用在其它方面。此外,押金退返的程序應該由上述第三方機構負責和運作,直接退返給用戶,而不是共享單車企業的賬戶。這樣一來,即可隔離開共享單車企業與用戶押金,保證押金的安全,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
針對共享單車企業占用的押金池,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非法募資或挪用的風險,也不排除共享單車企業可能會有非法集資的嫌疑。共享單車對于方便市民出行和建設文明城市所作出的貢獻無需贅言,因此我們應該以合理政策保障共享單車企業健康、合法地發展,直接將其納入金融監管部門進行監管,便能夠有效降低資金池的法律風險。
強制資金托管,設置資金管理紅線等措施可以作為金融監管部門管理押金池的具體手段。
根據企業運營狀況、誠信狀況、社會評價等方面綜合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好壞直接影響共享單車市場投入量的多少,以優化市場環境。
針對公司、企業非法集資隱患,具體細化做出追責的法律依據,確保違法的利用用戶押金的行為在法律上都能得到明令禁止和責任追究。此外,通過立法的形式,讓各企業在合理程度內受到公權力的監督和指導,更好地保護用戶的押金,杜絕非法集資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