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琰 周 曌
1.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2.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醫療美容侵權主要是指醫療服務機構為醫療美容者提供醫療美容服務過程中,由于醫院管理不當、醫務人員過錯或者意外事件,致使醫療美容者身心受到損害的行為。現階段,我國醫療美容侵權責任制度中存在以下兩個層面的問題。
現階段,《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責任司法解釋》以及《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是處理醫療美容侵權糾紛的主要依據。我國醫療美容侵權領域尚未形成系統化的規范體系,法律法規內容零散混亂,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不強[1]。司法實踐中出現醫療美容侵權案件時,審判人員難以確定醫療美容事故侵權賠償標準,自由裁量權較大,導致同案不同判的現象存在。除此之外,對于患者知情權受到損害時,患者知情權受損是否應當納入賠償范圍當中,亦是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問題。例如,醫療機構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在手術前沒有告知患者手術風險,或者故意將風險標準降低,最終導致手術失敗。根據《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醫院違反告知義務,只能作為判定醫院具有過失的依據。對于醫院違反告知義務是否應當提高醫院的損害賠償金額,則缺乏法律明文規定。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醫療美容行為具有不可預測性以及高風險性,完全將責任歸咎于醫療美容機構或者其他醫療結構,不符合傳統民法理論的公平責任原則,也不利于推動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在法律途徑之外尋求降低風險的方式,降低醫療機構的風險,減少“醫患矛盾”[2]。現階段,我國醫療美容責任保險機制存在缺陷,醫療機構往往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層面:第一,醫療美容責任保險缺乏強制性,部分醫療機構(尤其是民營醫療機構)沒有投保相關保險,或者投保額較低。第二,保險品種單一。大多數保險公司只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過失行為承包,沒有將醫療意外事件納入到保險范圍,難以滿足醫療機構對責任保險多元化的需求。
一方面,《醫療損害責任司法解釋》以及《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的法律位階較低,難以適應現階段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變化。因此,立法者在修訂《侵權責任法》過程中,通過專門的法律條文對醫療美容侵權予以規定,搭建完善的法律體系。一是要明確損害賠償責任的計算標準,為審判人員提供明確的指引。二是要明確醫療美容侵權的歸責原則、舉證責任和鑒定機構。另一方面,本文認為立法者在修訂《侵權責任法》過程中,可以將患者知情權受損納入到損害賠償金額計算范圍當中。具體而言,醫院違反告知義務實質上等同于傳統民法所稱的欺詐,醫院就該部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符合法理。醫院違反告知義務勢必會降低患者對風險的心理預期,導致患者選擇醫療美容手術。將患者知情權受損納入到損害賠償金額計算范圍當中,可以增強醫院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幫助醫院在事前將風險予以控制。具體在量化損害賠償數額時,則根據醫院在該部分的過錯程度予以判定,例如,醫院完全不告知患者風險,不要求患者簽署《風險告知書》的,應當承擔懲罰性損害賠償責任;醫院故意降低風險程度,根據手術金額的比例確定賠償金。
為了推動醫療美容行業發展,合理減少醫療機構的風險,有必要健全醫療美容責任保險機制。第一,立法者可以參考交強險的相關規定,從法律層面規定醫療機構必須投保相關的責任保險,并規定最低投保金額,提升醫療機構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第二,健全保險品種,滿足醫療機構多元化的需求。一是確立美容醫生責任險,即美容醫生因一般過失導致醫療事故,并經相關鑒定機構鑒定確認后,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二是確立醫療意外險,意外險的費用收取按照手術金額的一定比例以及手術風險大小進行核算,防止醫療意外情況的發生。三是確立醫療管理不當險。
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愈發重視自身形象、氣質以及外貌,催生了醫療美容行業。近些年來,電視新聞媒體以及微博新興媒體終端屢屢曝光出醫療美容侵權的事件,人民法院審理的醫療美容侵權事件也逐年增長。許多醫療美容侵權案件發生后,當事人往往通過醫鬧途徑尋求解決辦法,沒有從法律的角度尋找解決辦法。因此,如何從法律層面妥善解決醫療美容侵權糾紛,推動醫療美容行業健康發展并填補相應的法律空白,已經成為目前醫療美容行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