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大數據的特點是種類多、規模大、信息處理速度快、價值密度低。中國把發展大數據作為重要的國家級戰略布局。在大數據開發和使用的過程中,許多網絡個人信息被一些不法分子在未經本人許可的情況下收集、處理甚至交易,嚴重威脅到了公民的網絡隱私,這也是我國發展大數據的過程中面臨的障礙[1]。比如一些手機軟件中會泄露個人定位等信息,以及一些酒店、飯店的消費信息會被網上轉賣,這些侵權事件的發生,讓人們愈加重視網絡隱私權的保護。
大數據背景下,隱私從線下被轉移到線上,侵犯網絡隱私權的途徑多樣化和立法的缺陷給網絡隱私權的保護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其保護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如下:
公民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隱私數據通常以強制或者隱蔽的方式被收集起來。比如用戶想瀏覽某網站的內容,但是需要注冊,注冊的過程中需要提供姓名、郵箱、個人電話、出生日期等個人信息,否則就無法獲取想要的內容,這就是強制收集[2]。而且隨著大數據的普及,還存在著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暗中收集和處理用戶信息,比如很多軟件會私自獲取用戶位置,并轉賣給有需求的客戶。
在當前的大數據發展中,有一個公眾非常擔憂的隱私問題,即網絡隱私數據的二次使用。很多隱私數據都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如果數據所有人對其進行處理、分析、利用,可能就會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權,對當事人造成損害。比如網絡商家廣告的精準投放,就是依據搜集用戶的購物喜好、消費習慣等個人隱私,然后有針對性地推送廣告。這種行為給用戶帶來了很多廣告騷擾,被很多人詬病。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網絡隱私保護的相關法律文件,主要是以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的名義實施法律救濟。同時因為網絡中的很多侵權行為已經涉嫌嚴重的犯罪,刑法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應對辦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檢察院也做出了侵犯個人信息罪的司法解釋。從宏觀上來看,我國已經認識到保護網絡隱私的重要性。但是,我國仍然沒有專門的立法,很多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是分散的、碎片化的,而且相關的規范性文件的位階偏低,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地制裁違法分子[3]。
在大數據時代,網絡已成為信息傳輸的主要平臺。民法總則對于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力度不夠,尤其是目前網絡隱私權的概念還不清晰,無法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規。要想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全面的保護個人隱私權,需要構建多維度的法制體系。
一是完善現有法律基礎。明確網絡隱私權的地位,對其基本概念、權利內容、權利主體、權利客體加以詮釋,明確各相應法律中侵犯網絡隱私的責任認定。另外,對于侵犯個人隱私而導致當事人遭受經濟損失的行為,應規定相應的金錢救濟條款,確保合適的經濟賠償。二是制定有針對性的網絡隱私權保護法。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侵犯隱私的行為也愈加猖狂,不但對網絡用戶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傷,而且阻礙了大數據功能的充分發揮。制定專門的法律,可以對用戶隱私起到非常好的保護作用。
明確規定網絡隱私權的內容和范圍,隱私權應該包括私人生活秘密和私人生活環境的不被打擾;應加強網絡私人空間的保護,如避免對微信、微博、郵箱等地的侵入。同時也應保證私人生活不被非法傳播,盈利;個人信息資料應該也有相應的保護,不會被非法利用。
據統計,我國網民的網絡使用時間達到了每周30小時,頻繁地使用網絡,非常容易泄露個人信息,所以提高用戶的安全意識對保護個人隱私尤為重要。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用戶應對網絡安全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選擇有安全保障的網站,了解網站的隱私保護規定;其次,政府等部門應該大力宣傳網絡安全知識,增強用戶的安全意識。企業作為信息擁有者和保護者,有責任和義務保障用戶的個人隱私,應該通過提高技術能力,加強企業數據庫的安全水平,從多個維度保護用戶個人信息,防止犯罪分子侵入數據庫,對用戶網絡隱私和安全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