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健
新沂市公安局,江蘇 新沂 221400
法規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一個國家法治建設進程的快慢取決于公民法規意識的高低。人民群眾不需要掌握法律中每一項規定,但是要形成法律至上的意識。本文以訴訟法為例探討法規意識的價值。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法治化要求,需要以公民法規意識的高低為主要依據。一個法治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公民都具備較高的法規意識,因此,培養法規意識是建設法治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環節。法規意識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立法方面,立法是需要結合國情以及各種社會現象的基礎來制定的,而具備法規意識可以使立法更加完善。二是執法和司法方面,執法中領導干部作為重要的決策者和帶頭人,他們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法規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法律的實施,同時執法人員執法水平的高低將影響執法的效果和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培養領導干部和執法人員的法規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守法方面,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只有每個人都始終堅持法律至上的原則,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如果公民都缺乏法規意識,無視法律的存在,那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混亂,不利于形成文明社會。因此,作為社會公民,無論是什么樣身份,都需要提高法規意識,為建設法治化社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以民事訴訟法為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民事糾紛,這就需要群眾了解民事訴訟的流程、特點以及特殊案件中的救濟途徑,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法規知識,才能在遇到問題時,以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具備了法規意識,掌握了相關的法規知識,才能在遇到糾紛時,快速的尋找到解決的途徑。
一個國家想要真正成為法治化國家,就必須深入開展普法活動,強化公民的法規意識,加強立法,嚴格執法。
在傳統法制觀念中人們一直都以為“法就是刑”,法制就代表了懲罰,這種觀念也阻礙了人們法規意識的培養,公民接觸到的法規是比較局限的,接觸比較多的可能是民事訴訟案件,但是對于民事訴訟的法規內容也不是十分了解。這就需要加強公民的法規意識,讓公民了解法規的具體內容,對公民進行正確的法律意識上的幫助和指導,讓公民認識到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是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助長違法勢力的囂張氣焰。例如,在新修改的《行政訴訟法》中擴大了受案范圍、改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延長訴訟期限和增加調解制度等,對于新修改的內容需要及時阻止公民進行宣傳,加強公民的法規意識,這樣才更加有利于公民解決遇到的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法治化國家的建設不僅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還需要具備配套的地方性法規,以便依法行政,有法可依。完善的法律服務體系是加強法規意識的基礎。以訴訟法為例,國家對于我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三大訴訟法,都會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刑事訴訟法自1979年制定實施以來進行了三次重要的修改,訴訟法的修正完善也是強化法規意識的一種形式,通過不斷的修正,制度更加的完善,使公民和國家的利益都能朝著最大化的方向發展。
針對人們普遍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難點問題,相關部門要及時的開展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利用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宣傳,使人們能夠認識到最新的法律法規。進行法律宣傳也是培養法規意識的一種有效途徑,而且可以在社會上形成濃厚的法規意識培養氛圍,讓法規意識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今,傳播媒介和方式都已經達到了較為先進的水平,進行法律法規的宣傳是非常容易的。例如,隨著土地確權制度的發展,在農村經常會遇到相應的民事糾紛,針對這種情況,相關的政府部門可重點在農村開展民事訴訟法規的宣傳活動,仍人們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通過法規宣傳活動,逐漸培養農民的法規意識,構建和諧新農村。
推行法治化社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全體公民都能培養較高的法規意識,尤其是在當前各種民事糾紛、刑事糾紛較多的情況下,培養訴訟法的法規意識是非常重要并且價值的一件事,只有當公民掌握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具備了法規意識之后,才能夠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并在社會上形成一個良好的法治氛圍,推動社會朝著法治化建設的方向發展。另外,在培養公民法規意識的過程中,需要開展不定期的宣傳工作,并讓公民學習最新的法規政策,充分實現法規意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