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洋
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黨校(干部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5
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我國經濟的良好發展存在主導性的地位,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系的長時間限制之下,其所配備的人力資源根本無法順應市場經濟體系下的基礎需求。國企文化相對落后,政府限制企業的一舉一動,傳統的等級制度觀點,濃烈的政治氛圍,領導人員的管理素養與管理思維很大程度上停滯不前,企業所有者和運營者之間存在利益的差異化,企業所有權缺位,人力資源管理被以上因素阻礙了健康的發展。
在我國各行各業當中,普遍存在注重物質資本的投資,忽略人力資本投資的情況。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管理人員對人力資源的管理的認知不夠充分,時常把利潤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員工管理的意義,只是把員工當做一個普通的勞動力,乃至于出現“把員工培養成材,卻給他人做了嫁衣”的觀念,在人力資源的管理過程中,資金投放的匱乏,人力資源管理很難展現出實際的作用。此外,在挑選員工和聘用員工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很難落實公平公正,擇優錄取,打消了員工努力奮斗的積極意識,影響職員的工作質量,限制了企業的發展精英團。
企業職員的整體素養很難獲得保證,根據了解,在大部分企業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職員數目還是比較少,大部分都是高中或者是中專,好一點就是大專的學歷,綜合來說,整體的素質偏低。特別是井下工作人員,員工大多是農民工,在文化素養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缺少正確的安全意識,沒有質保能力,給企業的井下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需要清楚,大部分企業處在偏僻的地區,工作環境欠佳,很難滿足職員對工作氛圍的要求,導致優秀的人才出現大量的缺失。
在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當中,企業對于人才和人力資源的認識不夠充分,人才的真正價值很難獲得有效的展現,限制了企業的良好發展。需要知道的是,人才其實才是一個企業當中最關鍵也是最珍貴的資源,但是,在一些企業當中,因為企業缺少對人才價值的認知,造成人才無法在企業當中展現自身存在意義,導致企業在人才管理方面始終處在落后的趨勢。追其根源,人才給企業付出其本身的價值,大多是由于企業對于人才的奉獻的理解認知太過片面,工資和待遇很難讓企業將人才留下;企業沒有針對人力資源的價值做出深層的分析,在人力資源的開發方面,始終選取粗放型的管理方法,人才的意義很難得以良好的展現,導致企業的發展遲緩[1]。
強化國有企業的監督體系構建,提升企業管理的透明程度。為了提升企業的法治管理能力,首先就需要落實好國有企業的監督體系的構建,提升國有企業在管理過程當中的監督水平,特別是要落實好國有企業運營管理工作的透明化,讓國有企業在規劃好企業發展藍圖、企業的組織和管理、生產運營協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時更能順應企業的實際發展,以免出現違反規定的舉動,維護企業在運營管理當中的利益,同時確保全部的職員自身的合法利益。
強化國有企業領導階層和一線職員之間的交流途徑,加強對企業職員加入對企業管理的監督力度。國企需要強化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途徑的搭建,特別是需要落實好企業管理層、決策層和一線員工之間的溝通,其一能夠提升企業的決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企業發展藍圖的可行性,其二是鼓勵一線職員加入到企業的運營管理當中來,加強企業決策的實施力度,并且提升企業的監管能力,從而提升企業依法治企的正確性、科學性以及全面性。
強化國有企業在黨組織方面的建設,實現黨風廉政的建設任務,提升黨內政治生活的質量。國有企業需要積極強化企業中黨組織的科學建立,既能夠展現出黨組織在國有企業的生產與運營管理當中存在的正面作用,科學實現企業多元化發展戰略和經濟體系,還需要落實好黨風廉政的建設,學習黨內監督要求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多個標準,提升國有企業黨組織內部的管理效率和水平,重點提升領導團隊的清正廉明,提升國有企業的法治觀念和黨紀觀念,展現國有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的壯大中所起到的領頭人作用[2]。
總之,國有企業在我國企業經濟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把握著我國的經濟核心部門與主要命脈,所以一定要強化國有企業的整體管理。在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當中,一定要落實好法治意識的建設,僅有建設完善的國有企業人力資源法治意識,規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舉動,才能夠落實新時期的人才資源管理,同時才可以更有效地確保國有企業能夠依法治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