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里遙
室內公共空間是建筑綜合體的重要功能部分,在公共空間中,人們不僅可以進行社交活動,在高效自然的商務空間中進行交流,從而為冰冷的建筑增添溫度與人氣,也可以快速高效地走到自己想去的位置,在順暢感中感受到現代建筑學帶來的便捷與人性化。在室內公共空間的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到人群的行走習慣,結合心理學和空間學原理,合理設計空間布局,實現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
動線指的是人群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室內移動時行走的各點,連接起來就成了行動的動線。無論是在商業空間行走、購物或者在機關與圖書館等場所處理事物和活動,人在室內從一個功能區走到另一個功能區完成某項活動,需要沿著室內設計的空置處行走,以免一連串的動作與行動沖撞到各類內部構件和擺放物。空間動線的設計是為了達到對室內空間的合理利用,使動線的設計滿足人們行走便捷的需要,能夠在空間內省時省力地到達想要去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繞行和室內多余的阻礙,在空間的長期停留中不感到壓抑與沉悶,保持愉悅的感受,使室內公共空間的實際實現人性化與便民化[1]。
首先,室內空間動線的設計應當滿足高效便捷的目標,以避免重復走動和迷路的情況發生,使人群能夠通過最短的路徑到達想要去的區域,中途需要避免室內的擺件與構造對行走造成阻礙,減少人群折返或者重復走動的情況,同時在區域內空間設計應當滿足視野開闊的要求,避免迷路的發生。在人員流動性大的區域開設最大的動線,并通過回路來實現人員的快速通過,從而實現人員走動的高效與便捷。
其次,室內公共空間動線的設計應當滿足主次分明的要求。以多層綜合性商場為例,主動線包括從入口大門到電梯的部分,次動線包括從各功能區商鋪之間的走動。在主動線的設計中,應當考慮到大門進口位置人流量最大,因此在此處的設計應當盡量視野開闊,避免繁多的擺設品,為人流的快速進入提供便利條件。在次動線的設計中,應當采取回路與開放設計的方式。例如顧客從左邊進入店內,可以通過回型的線路實現對店內的環繞,然后從右側走出進入到下一家商鋪,避免客戶走回頭路,實現了步行走動的便捷,既能實現對此地商鋪的全覽,又能通過最便捷的方式出入另一家,實現了整體商場環境的優化,為商場的營業環境提供了良好的氛圍[2]。
最后,公共空間的動線設計應當符合人群行走的習慣與慣性,合理對人群的流動進行引導,以人性化的設計來實現以人為本的目標,使之更加符合中國人的習俗,提升行走的愉悅感。例如中國人有靠右行走的習慣,因此在動線的設計中應當避免在右側位置設置擺設品,減少固定構件。人流的走向應當實現合理分流,左右分開設置,避免出現上行與下行對沖的情況,減少人員沖撞的情況發生。
在動線的設計中,應當根據公共空間的屬性與功能,在綜合分析公共區域的特點和動線要求后因地制宜進行設計。合理運用動線引導人群流向,以便人群在行走中對室內空間有充分認知,通過清晰明確的導向指引行走,實現室內空間主題鮮明、以人為本的特色與原則,建設一個運行良好、省時省力的動線系統,為人們提供良好舒適的體驗,實現對空間最大限度的利用。
室內公共空間的入口需要跟外部環境相連接,以便人們能夠順利進入建筑內部。在入口動線的設計中,首先應當注意的是在入口處要樹立明確的入口標識,醒目清晰的引入引導牌能夠幫助人們找到入口,避免重復的走動與繞行。其次應當要在一樓位置的入口附近醒目位置處設置樓層指引和室內功能區分布圖,讓人們進來后迅速找到所需的功能區,從而對建筑體的內部結構有一個初步認識,實現初次分流的目的,避免在入口及大廳長期滯留而形成的擁堵現象。最后對于綜合體而言,還應當秉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一樓的中間醒目位置設置人工咨詢服務臺,提供人工服務,為老年人群等弱勢群體提供便民服務,幫助其迅速找到想去的功能區,體現服務群眾的理念,彰顯人性化元素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提高服務質量。
在中庭的設計中,應當有一定的中庭廣場的區域,這部分應當位于樓層中央,作為通向各平面區域的交匯點,到達各平面區域的距離應當基本均等。一方面這部分空間可以作為展覽、表演的區域,為綜合體增加展覽展示的功能;另一方面這里可以作為休閑區,在內部裝修中設置低椅等設施來為人們提供短暫休息與歇腳的場所。在中庭的設計中,應當特別注重裝修的視覺效果,體現大氣、精致的特點,通過增加照明、挑高設計的方式擴大空間的視覺效果,達到視野寬廣、建筑內部動線一目了然的效果,幫助人們能夠迅速找到電梯上下的位置以及通往各區域的路線[3]。
樓層水平動線的設計應當本著公平的原則,實現同樓層內各功能區或者商鋪都充分展示的目的,使人們在進入樓層后能夠看到樓層內各種細節展示,在視野范圍內搜集盡可能多的功能區信息。在大型城市綜合體內,應當滿足功能區設置緊湊的要求,各區域的銘牌、指示標識都應當向著中庭位置展開,以便在中庭就能夠被人們看到,通過形成視覺焦點的方式吸引人們進入,以便各功能區能夠積累人氣,聚焦人群。
樓層水平動線的設置,應當與空間的大小相適應,過于狹窄的通道會給人留下逼仄、壓抑的感覺,也容易造成行人的擁堵,甚至埋下安全隱患。直線道路的設計應當長短適中,實現省力省時的要求,避免給人們留下過長費力的第一印象從而打消通過的意愿。采用開放設計的方法,利用回型通道的多循環設計來使人們輕松到達,“Y”型或者“十”字型的結構能夠對空間進行合理分配,減少盲點,同時能夠實現對空間的公平分配,將人流充分引導進入各功能區,通道動線的設計采取多層次的表現方式,實現對區域的公平劃分。
在樓層的垂直動線設計中,應當采取適當的方式吸引人群去往其他的樓層,避免人群在低樓層過度集中,而高層無人問津的局面,緩解高層空間人氣低迷的現象,從而提升建筑綜合體的整體價值,避免空間資源的浪費,實現各區域綜合發展、協同引流的目的。
各樓層之間垂直設計的方式可以采用設置自動扶梯與直梯的方式起到引流的效果。在室內公共空間中,自動扶梯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實現對人群引流的目的,緩解一、二層過度擁擠的情況,將低層人群的視野引導向上方的各樓層。另一方面,自動扶梯對于抱嬰者與行動不便者是非常友好的,能夠為弱勢群體的行走提供便利,也能為攜帶大件行李物品的人們減輕手提的負擔,實現人性化的設計體驗[4]。
在樓層的展示策略中需要注意的是,應當將使用頻率高、價值低的功能區設置到相對高層的位置,實現向高層引流的目的。以大型商場為例,很多購物綜合體一層通常是化妝品、珠寶等價值高、購買頻率低的商品展示,中層通常是中等價格服裝鞋帽類商品,而飲食餐飲類、娛樂休閑區等單價低的高頻消費區通常都設置在五層或者六層的高層位置。行人進入室內后,最先看到的是裝修精致大氣的珠寶展示與化妝品柜臺等,能夠對商場室內環境留下舒適宜人、精致美觀的良好印象,感興趣的客戶會在一層逗留,在售貨員的引導下對商品進行詳細觀賞,在溝通交流中促進商品成交。有的客戶會在短暫停留后進入二、三層中檔消費商品展示區,對于感興趣的商品會直接買單。而在商場購物后,客戶也需要一定的休息,有餐飲休閑的需要,這樣可以接著進入高層,進行單價低的高頻消費,從而實現整個商場各樓層功能的共同發展。如果直接在低層設置餐飲類,那么勢必會造成客戶進入低層消費后直接離開的局面,高層的區域人流少,成交低迷,造成中高層消費無法達到預期,商業綜合體的整體價值也隨之降低。
室內空間的布局應當秉承著合理科學的理念,實現對空間合理規劃的同時兼顧引導性能。室內公共空間一般都比較大,為了避免迷路,應當需要對動線的節點進行設置,如出入口的標志應當醒目,中庭應當滿足面積大、視野開闊的特點。路徑中裝飾物與盆栽等的擺設應當大小適中,以不阻擋人群行走為目的。扶手電梯或者樓梯的設置在滿足節約空間的同時要醒目,方便行人快速找到上下樓層。動線的彎曲、轉折應當自然,各功能區的分布與大小應當滿足適宜的要求,對于面寬小的區域,可以通過加大進深的方式進行一定的彌補,通過優化設計實現功能的全面體現,保證整體建筑體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避免局部位置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
室內公共空間無論是在前期規劃還是后期運營中,動線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把握好動線的設計和規劃,才能更好地實現建筑綜合體的功能,為群眾帶來良好的室內體驗。合理的規劃設計能夠使室內環境在視覺上更加開闊更加宜人,實現建筑體功能與美學的兼顧,為公共空間的長久經營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