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歡 孫悅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聲樂演唱是直接為聽眾聽覺準備的一場盛宴,為了使觀眾能有更好的享受,演唱者需要有一定處理弱音的能力,讓聽眾更好更清晰地感受到音樂中演唱者真情實感的流露和變化起伏。弱音訓練在不同的階段對演唱者的要求不同,為提高更好的聲樂表演,演唱者要從簡單的弱音訓練開始,不斷訓練直至掌握弱音的技巧,從而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
音色是一個演唱者最有特點的東西,也是對聲樂演唱活動有著重要影響的一個因素。音色是演唱者通過聲樂作品表達出來的情感宣泄,比如演唱者自身情感是歡快的時候,其演唱音色便更為清亮;相反當演唱者自身情感是消沉悲傷的時候,其演唱音色也會顯得低沉。而不同的聲樂作品,根據不同的內容,需要有不同的音色表達,所以演唱者需要在演唱過程中運用弱音技巧來實現對音色的控制,滿足聲樂表演的美感[1]。
聲樂作品蘊含的情感是豐富的,不同的作品變大的情感內容也不一樣,有些作品是高昂亢奮的,有的作品是低沉的,為了更好更準確地表達出聲樂作品的情感,演唱者需要運用到一定的弱音技巧,在已經具備一定的聲樂技巧和藝術基礎上,通過弱音來實現強弱程度的轉換,達到演唱情感表達完整,演唱過程流暢自然的結果。
歌曲在演唱過程中會出現一個漸強漸弱的變化階段,這是一種情感向另一種情感的過渡轉變,這個時候要運用弱音技巧的訓練來控制好對這個中間聲音段的處理,使演唱者早演唱過程中能夠表現得自然流暢,實現情感的過渡[2]。
高潮通常都是每一首歌曲中情感最飽滿豐富、最能引起聽眾共鳴的部分,也是最難演唱的部分,演唱好高潮部分對一個聲樂作品是極為重要的。在演唱高潮部分的時候演唱者應該注意將自身的情感和聲樂完美融合在一起,巧妙運用弱音技巧,做好高潮部分的處理,避免出現只是單純地提高聲量的情況。
弱音訓練有助于演唱者在演唱中找到聲音的高位置。通過弱音獲取高位置,能為演唱者進行聲樂表演提供更優良的條件。高位置的聲音具體有三個特點:一是,具有混聲的發聲狀態;二是聲音穿透性強;三是聲音力度可以自由變化,這三個特點在高位置發音中缺一不可,但在這三個特點中混聲的發聲狀態可以說是另外兩個特點的基礎[3]。而弱音訓練是對針對演唱者自身聲帶閉合情況而進行的,突出利用少量氣息發出小音量,這種小音量的練習剛好有利于真假聲之間相互混合、切換得更自然、流暢,有利于達到混聲的發聲狀態,從而有助于演唱者找到聲音的高位置。
在平時的演唱過程中不少演唱者只注重聲音狀態,忽略了對咬字的訓練,導致出現咬字僵硬的情況,這會使得聽眾只聽到旋律而對歌曲內容模糊不清,不能使聽眾更深刻地體會歌曲的內容以及歌曲帶來的精神慰藉。而在弱音狀態下,由于氣息量較小,可以充分放松發聲器官,是咬字訓練的最佳狀態。長久訓練下,提高咬字器官的靈活性,進而提高演唱者的咬字水平,使之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把歌詞表達出來,讓聽眾沉浸在迷人的旋律中時能夠了解到歌詞的內容,加深聽眾對歌曲的理解,實現歌曲帶給聽眾真正的價值和意義[4]。
對于演唱者來說,聲帶是極為重要的部位。聲帶作為人體的發聲器官,一旦受損,將會直接影響演唱者的職業生涯,也會影響日常交流。而平時高強度的聲樂訓練本來就很容易對聲帶造成傷害,因此演唱者在日常訓練時應該保護好自身的聲帶。聲帶具有“重機能”和“輕機能”,在弱音訓練時,聲帶是處于輕機能的狀態下,緊張度適中,當演唱高音時,聲帶不會因縮短而開始變松,反而增強了聲帶的緊張度,這樣聲帶就可以處于一個安全的閉合狀態,使演唱者能夠保護好自己的聲帶。
聲樂演唱實則是演唱者對歌曲的二度創作,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會根據自己多年來對藝術的理解和情感體驗進而對聲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演唱者的演唱經驗、藝術修養都會影響演唱者對歌曲的表達,也會給聽眾對歌曲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影響。弱音訓練有利于讓演唱者長久保持一種平靜、樂觀的心境,在訓練中根據旋律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改動,這也是一個需要意志力的過程。在弱音訓練過程中,演唱者能形成良好的演唱習慣,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和藝術修養。
在聲樂表演中,弱音訓練是一門很重要的技巧訓練科目,對整個演唱過程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演唱者首先要先認識到弱音訓練會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然后重視并積極參與弱音訓練,在訓練中找到聲音的高位置、使自己的發音咬字清晰準確、保護好自己的聲帶和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在弱音訓練中提高演唱者自身的氣息,也能使演唱者熟悉低音量的演唱技巧,將更好的歌曲演繹給聽眾,為聽眾帶來聽覺的盛宴,實現聲樂表演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