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君
(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晉中 030600)
在眾多藝術文化的構成中,音樂元素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用躍動的音符譜寫出一部部輝煌燦爛的音樂史詩,而賦予了人們強烈的“精神力量”和“情感能量”。[1]鋼琴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于死記硬背的能力要求較低,而是需要天賦來理解樂理知識。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只是依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而沒有根據學科特性和學生具體的能力進行教學,就會增加學生在學習鋼琴過程中的難度。因此,只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樂感的培養,才能夠有效的保證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鋼琴彈奏水平的快速提升。
樂感,全稱為音樂感染力,它是在音樂欣賞、理解以及創造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音樂特性,樂感是音樂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具體來講是學生在音樂層面上敏感度、反應度的反應,是學生學習鋼琴的重要基礎條件,也是提升學生鋼琴水平的基礎和前提[2]。只有學生的樂感能力較高,才能夠很好的了解高鋼琴作品具體的精神內涵,從教師教學的角度才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進行鋼琴學習,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以及學生鋼琴能力的切實提升。
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樂感的培養,首先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鋼琴學習與其他短效學習不同,鋼琴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訓練,只有保障了學生具有充足學習動力的前提下,才能夠對其長期投身于后期的鋼琴學習起到重要的督促作用,為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注重學生的樂感培養,能夠有效地保障學生學習鋼琴的整體質量。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很多年前教師都側重于對學生演奏技巧以及基本樂理的講解,卻忽略了學生樂感能力的激發和培養。只有培養了學生具有良好的樂感,才能夠促使學生真正領悟到鋼琴音樂的美感和藝術性,從而確保學生對鋼琴作品的鑒賞能力的確立。
最后,注重學生樂感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潛在欲望。學習欲望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前提,只有加強學生樂感的培養,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很多學生雖然能夠彈奏樂曲,但是卻缺乏樂感。因此只有培養學生的情感聯系,從學生自身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才能夠提高其學習效率,確保教學質量。
想要掌握音樂的節奏,鍛煉聽力能力則必不可少。在鋼琴教學中,聽力能力則是指學生對于鋼琴聲音的辨別和鑒賞能力。再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則需要讓學生更多的接觸音色、去掉、節奏等具體信息,從各個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聽力。老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反饋,不斷的督促學生對自己彈奏音樂的辨別能力,從聲音的準確度、節奏的快慢性等具體問題上尋找和彌補學生現有的不足,循序漸進,以促進學生聽力水平的提升。舉個例子來說,老師在教授斷奏與觸鍵時,便可以讓學生先預習相關的知識,老師再通過幾個斷奏片段的展示讓學生來進行判斷與分析,并通過具體的彈奏聯系,促進學生對斷奏與觸鍵的理解和感受。
想要深入的理解鋼琴曲的內涵,讓學生準確辨別高品質的鋼琴音樂,則需要注重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為學生預留出足夠的音樂鑒賞的機會,通過專業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進行音樂氛圍的熏陶,為學生樂感的提升培養環境氛圍。同時,老師還可以通過布置一些具體的課后的音樂鑒賞作業,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的學習和感受,以此獲得和領悟音樂內涵的機會,并促進其自發的總結音樂的相關樂理知識,促進其日常對音樂鑒賞習慣的培養。
在進行了一定階段的專業訓練之后,讀譜能力則成為了后期鋼琴學習中重要的能力。畢竟讀譜能力是將樂理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嫁接的橋梁。琴譜是鋼琴英語作品的書面載體,只有當學生準備的掌握樂譜中的知識后,才能夠彈奏出偉大的音樂作品。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仔細講授樂譜中的記號、指法等具體問題,對重難點問題進行著重講解和演示,并且在學生練習彈奏的過程中記錄下其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加強性的訓練,為學生樂感的培養創造讀譜條件。
聯想力的要求已經屬于鋼琴訓練過程中較為高級的層次了。通過建立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能夠促進學生對鋼琴學習環境的適應,能夠促進學生對鋼琴作品內涵的理解,促進學生在彈奏過程中的表現力。再具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播放鋼琴曲的視頻,從聽力和視力兩個層面上對學生進行熏陶。然后在后面老師彈奏的過程中,便可以為學生留下一個具體的聯想畫面和情感氛圍,以此促進學生樂感的提升。
鋼琴教學的過程,不應僅是對技術的改善與提高而忽視對藝術的感悟與展現,而是應始終把對學習者樂感、美感的培養與訓練,貫穿在全部教學過程中。[3]在過去傳統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多是側重教案與固定的教學形式,課堂的氛圍較為嚴肅,很難符合當代學生對鋼琴的學習需求。通過對學生樂感的加強,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切實的融入到音樂世界中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樂感問題,才是鋼琴教學的基礎問題,是保障整體教學效果的重要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