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客體化與鄉村振興

2019-12-16 10:57:37陳志勤
文化遺產 2019年3期
關鍵詞:文化

陳志勤

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的非遺保護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并將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被譽為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文件。依據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編制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2018年9月27日由新華社全文公布。這個《規劃》共11篇37章107節,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保護的內容,出現在《規劃》第七篇第二十三章第一節中,從具體標題可以看出其遞進的邏輯關系:第七篇題為“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第二十三章題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一節題為“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在這第一節的最后部分,關于非遺保護僅僅是以兩句話正面提到而已:“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其主旨主要是“保護”和“傳承”。這樣的主旨與2011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毫無二致。2011年的這個關于國家文化建設的重大決定,在第五項“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第三條“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提到了非遺保護的內容:“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其關鍵詞就是“保護”“傳承”。所以,歷經六、七年,中央對于非遺保護的要求并沒有改變。這當然與一貫以來的非遺保護領域的自我定位有關:立足于繁榮和發展各級文化事業,以完善保護制度和實施傳承工程。

非遺保護作為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策略之一,無論保護制度的建設還是傳承實踐的運作,在政府工作層面都進入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說它成熟,并不是說是到了一種理想而又合理的狀態。當然,任何一項事業的理想而合理的狀態都是動態的,但至少非遺保護這樣的一項事業,已經成為以各級行政部門為主導的一種工作日常,各地非遺館的興起、各種新媒體的傳播、各級政府的引領等等,步伐之快讓人目不暇接。當然,這些都不是單純的,它與地方發展、國家建設是緊密相連的。但與之相比,關于非遺保護的學術研究卻可以說進入到了一個瓶頸期,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在大的方向上跟風于政府策略上的文化建設定位,關于保護方法的研究較多,并沒有以學術先行的姿態把它作為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契機進行把握。研究者如是以純粹的保護和傳承的使命感,去碰撞政府行為和民生問題,將會非常痛苦。所以,在非遺保護運動中總是有一個關鍵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這就是“非遺保護好了傳承好了就完了嗎?”。這就像“以‘民俗’”為研究對象即為民俗學嗎?”這樣的問題一樣,不是研究民俗,而是通過民俗進行研究,[注][日]巖本通彌:《以“民俗”為研究對象即為民俗學嗎——為什么民俗學疏離了“近代” 》,宮島琴美譯,《文化遺產》2008年第2期。在此文中,巖本通彌套用柳田國男對于“鄉土研究”的說法:“不是研究鄉土,而是通過研究鄉土”,進而提出理解柳田國男“所追求的民俗學不是研究‘民俗’,而是通過‘民俗’進行研究的學問”。類似的觀點還有法橋量在《德國有關民俗學主義的討論的去向——顯露的領域和局限性》中提到的德國有關民俗主義的討論對日本民俗學提供的視角:“不是研究民俗學主義,而是通過民俗學主義來研究”([日]法橋量:《ドイツにおけるフォークロリズム議論のゆくえ——発露する分野と限界性》,《日本民俗學》第236號,2003年;參考西村真志葉《民俗學主義:日本民俗學的理論探索和實踐——以〈日本民俗學〉“民俗學主義”專號為例》,《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1期)。對于非遺保護的研究也應該是同樣的,不是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是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研究。[注][日]菅豐:《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陳志勤譯,《文化遺產》2009年第2期。在此文中,菅豐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保存、利用的目的,提出“不在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守護,而應該在‘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守護和創造人類的豐富生活之中得以發現”。就像高丙中所提示的那樣,我們需要以一種“大的關懷”進行呈現,并不是說現在國家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研究就天然地成為是有意義的。[注]高丙中、李立:《用民族志方法書寫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作為知識生產的場所的村落關于寫文化的對話》,《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當我們回顧非遺保護的發展歷程,應該可以看到在地方社會的非遺保護和傳承實踐中,它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文化建設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問題,只是我們經常止步于“保護方式”、“傳承方法”的探討,而忽略從大格局看待問題,忽視整體社會全面發展的需求。而現在,鄉村振興作為當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國策之一正在成為學界熱議的課題,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中進一步深入探討非遺保護這個課題,有助于將我們的研究導向積極地正面地參與到國家社會的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構建之中,擺脫僅僅從文化建設層面上看待非遺保護這項運動,避免認識的狹隘性和理解的淺顯性。

本文主要以一個村落的田野資料為主,在分析以“政府介入”“旅游經營”“文藝展演”為關鍵詞的村落非遺保護實踐的基礎上,揭示因為非遺保護促進文化客體化、帶來內發性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提出今后有必要實現從“政府介入”到“鄉村自救”、從“旅游經營”到“村民參與”、從“文藝展演”到“村落認同”的轉換,以體現非遺保護之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并由此把握在“鄉村振興”視野下的非遺保護研究以及民俗學研究的新契機。

二、鄉村文化的客體化與 非遺保護:以香林村為例

“文化的客體化(cultural objectification)”被認為是對旅游引發“傳統”和“文化”的破壞,并導致失去本真性意義之觀點的一種反論。太田好信基于建構主義的方法論,在1993、1998年通過對旅游問題的研究提出了“文化的客體化”這個概念,認為“文化是被對象化、被客體化、被操作的事物”。[注][日]太田好信:《文化の客體化——観光をとおした文化と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創造》,《民族學研究》1993年57(4),第391頁;《トランスポジションの思想——文化人類學の再想像》,京都:世界思想社1998年,第12、72頁。太田好信曾經指出旅游是促進文化的客體化的社會性因素之一,[注][日]太田好信:《文化の客體化——観光をとおした文化と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創造》,《民族學研究》1993年57(4),第383頁。而現在,非遺保護也成為另一個促進文化客體化的社會性因素之一。[注]田村和彥在中國食文化創造的研究中,提到非遺保護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化客體化的現象,并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運動作為“農家樂”興盛的其中一個背景([日]田村和彥:《中國陝西省における食文化の創造:「農家楽」における食事を事例として》,《有關食生活科學·文化以及環境的資助研究紀要》25,朝日啤酒學術振興財團2010年,第82頁)。在非遺保護中,“文化”“民俗”以及包括擁有文化的“人”和“空間”都被作為一個可操作的對象而發生變化。所以,在通過非遺保護進行研究的時候,我們必須關照對國家、社會、地方、民眾帶來的影響。以下將要介紹的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湖塘街道香林村,就是這樣一個被客體化的村落。

縱觀自上而下的各級各地蓬勃興起和發展的非遺保護事業,我們大致可以用“政府介入”“旅游經營”“文藝展演”這三個關鍵詞,概括非遺保護的具體運行和實踐的特征。“政府介入”的特征體現了非遺保護的主導思想,“旅游經營”體現了非遺保護的操作手段,“文藝展演”體現了非遺保護的文化彰顯。雖然以這三個關鍵詞代表的非遺保護的具體運行和實踐的特征,在實際語境中是互為貫通的,但由此作為分析視角的其中之一,在解剖具體一個地方(村落、城鎮、都市)的非遺保護和地方振興的關系時,可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我們試圖通過這樣的解剖,還原香林村的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之路。

1.政府的介入“發現”了村落資源

香林村原名西路村,是一個半山區,位于紹興市境西部,因為村中桂樹成林,并且有一株號稱中國桂花之王,這種自然資源成為辨識這個村落的獨特的文化符號。西路村為世人所知,據說是源于當地文聯的一些文化人士偶然發現了這個“世外桃園”。在這些地方文化界人士的策劃下引發了當地政府的關注,并把桂花林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作為村落旅游資源進行開發。一直以來不為世人所知的西路村,因為政府行為的介入,先是營造了“香林花雨”旅游區,后又進一步建設了“大香林景區”,現在稱為“大香林鄉村休閑旅游區”,村名也從“西路村”改為“香林花雨”,后又改為現在的“香林村”。

香林村至少有百年以上的種植桂花樹的歷史,有的桂樹甚至被認為已有千年歷史。桂花的生產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作為村落的集體收入和村民的副業生產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村民們對桂樹林懷有別樣的情感,擁有盡心養護的習俗。采摘的桂花主要供應給紹興、杭州、上海的食品、香料、化妝品制造廠家,以此作為集體的收入,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被村里人稱為老書記的鮑福生擔任書記、村長的時候,村里還以桂花的收入為村民交付農業稅。村民也把多余的桂花用來做糖、酒、茶、糕點等,有的自用有的自銷,作為副業補充生計。村里除了桂花生產之外,村民還種植竹、茶樹、楊梅等,并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農業生產的時期,開發水利水田進行水稻生產,成為當時紹興縣水利開發和水稻生產的典型。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周圍的村落都建起了以紡織印染業為主的鄉鎮企業,但當時村民的桂花收入據說高于那些鄉鎮企業打工的收入,他們沒有必要在村內再興起其他產業,從而不僅讓村民的生活趨于穩定,更重要的是由此讓村落的自然環境得以持續。但是,也因為被“發現”的鄉村資源,一直以來以提供桂花給廠家的這個村落,有了一條利用桂花林發展旅游增加收入的途徑。現在,雖然還保留著加工桂花食品自銷的習慣,但他們可以不用打桂花出售給廠家了。據說是因為鄉村旅游帶來的收入高于以前的桂花生產收入了。當然,也有可能與取消農業稅以及食品、香料、化妝品廠生產方式變化有關。

但是,在政府介入開發鄉村旅游伊始,村民們有著很大的不愿意改變的情緒。村民中流傳著一些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的聲音,如今年的竹林不知怎么發生蟲害了、今年的楊梅產量不高質量不好等等。還有因為當時的旅游開發策劃除了桂花林以外,也把村里的明清建筑作為一個游覽項目,一些村民因為不想公開居住環境就采取了抵制方法,把自己家里門窗上的傳統木雕都涂上了油漆。

不可思議的是,香林村有關桂花樹的生產方式至今還沒有進入非遺名錄。如果說現在的桂花樹都是歷史遺留物,沒有必要再談論種植技術的話,但是,這些樹木保存至今,就需要盡心的、持續的養護技術,這種生產民俗是不容被忽視的。早在2008年,菅豐就在一篇題為《關于民間文化保護的學術思考——應該保護的民間文化究竟是什么》中就指出,按照國家級非遺名錄的4個評定條件和具體十大分類來看,“還是偏向于‘容易理解的’‘容易選擇的’表演藝術、儀式、祭典、文學以及藝術等,不包括在其中的或者說被遺漏的民間文化還大有所在。例如,生產方式以及生業方式等,有關這方面的于實際生活貼切的重要的民間文化,并沒有被充分地提示出來”,并舉例提示了江南地區以稻作生產為核心有效利用生態體系的生產方式和嘉興地區具有顯著文化意義的以湖羊生產為主的家畜飼養,[注][日]菅豐:《關于民間文化保護的學術思考——應該保護的民間文化究竟是什么?》,王恬編:《守衛與弘揚》,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第69-74頁。其問題的重點是揭示了體系性生產方式,正是應該被保護的民間文化。當然,這之后的情況有一些改觀,就稻作生產來說,2009年,“紹興稻作習俗”被列入第三批紹興市級非遺保護名錄,2014年,江西萬年縣的“稻作習俗”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香林村坐擁改變村落命運的桂花林,卻至今并沒有有意識地把與此關聯的生產習俗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以上菅豐所揭示的問題之外,也同時反映了具有忽視自然資源中的文化意義的傾向。在10多年前的調查中,風景區內設置有一塊刻有清代桂農金新祿名字的碑文,作為這個村落桂農的代表,不僅承載著這個村落桂花林的歷史,也反映了這個村落桂農們的辛勞。但在后來的調查中發現雖然還保留著新祿公的墓葬,但這塊碑文已經沒有了,在景區門口新增了一塊題寫“中國最大古桂群”的一位桂花專家的石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進一步渲染村落自然資源定位的意義。

香林村有關桂花樹的生產方式無論是否被列入非遺名錄,這樣的與實際生活貼近的重要的生產方式以及生計方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民俗文化意義。圍繞桂花林的景觀開發過程,雖然事實上也是一種保護和傳承的方式,只是政府的介入和旅游的經營成為操作的主要推手,作為掌握有關桂花樹生產方式的村民反而被隱匿于事件的背后。但如果從“政府介入”轉換為“鄉村自救”,或許有可能將會改變歷史,有可能避免被外來力量左右村落命運的情況;也或許有可能仍然原地踏步,至今還沒有找到在新的時代振興村落的道路。就像以下會提到的那樣,香林村不但在桂樹資源的“發現”的早期,源自“政府介入”,就是在之后的曲折的振興之路中也依靠了來自政府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的支持。但是,如香林村這樣的“政府介入”的情況畢竟是少數,如何“鄉村自救”才是今后面對大部分鄉村振興需要思考的課題。“鄉村自救”,無論對于非遺保護、無論對于鄉村振興,都是一支需要積極扶持的力量。

2.旅游的經營左右了村落命運

香林村的桂花林資源被“發現”后,先是營造了“香林花雨”景觀,后又納入到“大香林景區”的建設中。因“桂”而成景、因“桂”而得名的”“香林花雨”,現在只是“大香林鄉村休閑旅游區”的其中一個旅游點,位于景區東北處。“大香林鄉村休閑旅游區”現在已具有國家4A級旅游區的桂冠,還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因為景區的建設,香林村的桂花林被從村里隔斷出來,在這片桂花林和村落相接壤部分筑起了圍墻,桂花林和周圍的山林古剎共4平方公里,劃歸當時的鑒湖——柯巖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就是說,當時的村委會與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了租賃合同,把包括桂花林在內的山林、土地租借出去了。在營造“香林花雨”景觀之初,原來是要經過村口的一條通道進入桂花林。于是,這條村口通道日益繁榮起來,特別是在農歷八月賞桂時節更是顯得熱鬧,路上有村民開的小餐館小賣部,提供游客歇息午餐,出售自家產的桂花食品。但因為筑起的圍墻,游客改道進入桂花林,這條村口小路一下子變得冷清了,小餐館小賣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香林花雨”景觀開發給部分村民帶來的實惠就此消失。而在另外一面,村民被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雇用,以持續護養桂樹、整修周圍環境。但和上文中“政府介入”開發的情況相同,在當時,有一些村民對集體土地被大香林景區租賃和征地的問題抱有不滿情緒,畢竟是生養自己的一方土地,具有被外來的第三者不能理解的歷史沉淀和情感寄托。

從“香林花雨”景觀營造時期發展為“大香林景區”大規模建設時期,其中可以見到一些變化,這些變化于景觀營造具有意義,但離村民的生活文化漸行漸遠。在開始階段,原來作為一個主要觀光項目的展示農具的“歡樂農家”已被荒廢,除了有兩三件農具點綴在景區內以外,其他都已經散亂不堪,最近甚至基本上已經看不到了。雖然有關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一些設施、工具、用具的展示,也并不一定可以全部反映村民的生活文化,但已是很多地方民俗展示的主要內容,如果失去村落主體的立場,那么,與村民的生活文化漸行漸遠的狀態就不奇怪了。在“香林花雨”劃歸“大香林景區”之后,為了豐富旅游內容,又人工營造了花神廟、月老祠、茶經園等新的景點,大多是圍繞著村落傳統農業“桂花”、“茶”等而衍生出來的新“傳統”,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吸引游客,增加可觀賞的去處。

香林村不僅是桂花村,還是一個佛教村,村周圍云霧繚繞的山頭低谷中隱藏著大小十來座寺廟庵堂,這些信仰文化也是最初旅游開發時期利用的內容,都各自具有故事性。如香林寺、寶林寺(原寶林庵,1983年改為現名)都有千年歷史。還有一座寂靜寺,據說是文革后期一位高僧密參大師療病躲災到此,后由當時的老書記鮑福生以及一些村民為其建了幾間小磚瓦房,后來香火漸旺,現在已是一座具有5層樓高的廟宇。因為周圍佛教環境的浸染,村民具有根深蒂固的佛教信仰,一些寺廟庵堂的生活物質有很多來自村民的捐助,并且念經做佛事也成為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香林村還利用佛教習俗進行井水的用水管理。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村民的飲用水依靠村口的一口古井,在古井旁立有一塊清光緒年間的公禁石碑,上刻“此井之水準議挑汲公用食水,不得浸筍淘米洗衣菜等物,為此合村公議,自禁以后如違罰水懺一堂決不寬貸”。因村內有金、鮑兩姓宗族居住,以“合村”公議的形式,規范金、鮑兩姓宗族的飲用水管理。在紹興王壇鎮舜王廟周圍有以“罰戲”的方法對水資源和魚資源進行傳統性管理的傳統,而在佛教信仰盛行的香林村就演變成了以佛事(罰水懺)加罰了。[注]陳志勤 :《中國紹興地域における自然の傳統的な管理——以王壇鎮舜王廟における“罰戲”“罰宴”を中心とし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一五二冊,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07年,第161-162頁。但是,這口立有清光緒年間公禁石碑的古井,位于從村口通往桂花林的小路中間,當用高墻把桂花林與村落隔斷以開發大香林景區的時候,這口古井和這塊公禁石碑被遺忘在了寂寞的村口小路上,很是令人不解!當然,這幾年隨著旅游開發的升華,這種現象已被糾正過來。現在的古井以及公禁碑,已經引起了對其歷史價值的關注,并在旅游開發中加以利用,成為香林村愛水、節水、護水的村規民約的歷史見證。

開始于政府的介入而引發的“香林花雨”旅游開發,后來在“大香林景區”建設中,曾經因為桂花林租賃導致桂花林與村落生活的隔離,村落一度蕭條、村民一度失落。但最近幾年以來,雖然桂花林租賃、景區參股分紅等方式并沒有大幅度地改變村落集體經濟的狀況,但因為美麗鄉村建設獲得了一定的資金支持,香林村又呈現了新的氣象。2015年11月16日的浙江日報以“走向‘綠富美’的柯橋鄉村路徑”為題,其中報道了依靠大香林景區繁榮鄉村休閑經濟的香林村。[注]樂翠球、張興剛、陳全苗:《走向“綠富美”的柯橋鄉村路徑》,《浙江日報》2015年11月16日第18版。現在的香林村,村落環境得到了修繕,村民生活呈現出希望,至少被周圍相鄰的村落所羨慕。不僅恢復了一些小餐館小賣部,甚至還有幾間古玩、茗茶商鋪,并興起了婦女農家樂,走上了一條從個別景觀開發到整體休閑創意之路。2017年9月25日的紹興日報以“從香林村告別一‘桂’獨秀看鄉村旅游轉型”為題,報道了香林村借助旅游完成村落整體發展的事例。[注]邊錦祥:《從香林村告別一“桂”獨秀看鄉村旅游轉型》,《紹興日報》2017年9月25日第2版。香林村現在已是名聲在外的旅游勝地,除了被冠以“紹興十佳休閑旅游村”和“紹興十大最佳賞月點”之外,還創建了省級農家樂特色村、省級巾幗示范村、省級森林村莊、省級充分就業村和省級小康體育村。

當然,在媒體報道的背后,作為當事人的村民們更有他們自己的體驗和觀察。因為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會出現受益的群體和不受益的群體,各種聲音的出現自然難免。在“大香林景區”建設初期,隔斷桂樹林與村落生活區的高高的圍墻曾經阻斷了村落繼續開發的道路,當時雖然在圍墻中留有一扇小門,但開與不開卻是任意的或者是隨意的,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實景區管理方也認識到了互惠互利的意義,現在這扇小門敞開,成為從景區進入村落的重要通道。而對于現在的香林村所呈現的景象,有的村民認為真正的改變源自美麗鄉村的建設,但卻不否認“大香林景區”建設的鋪墊作用。因為桂花林租賃、景區參股分紅等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或者緩解了一部分村落的公共事業建設以及村落老人的福利問題,但對于村落整體發展的投入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主要是因為美麗鄉村建設而獲得了行政部門的資金支持,而這些主要是因為先期的景區建設所帶來的影響力。

時至今日,從鄉村振興的視野來看待當時香林村桂花林租賃、景區參股分紅等舉措,雖然不能以精準化的價值觀和標準化的是非觀,進行成功與否失敗與否的輕易評判,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當下的大環境下,是離不開“政府介入”和“旅游經營”的。“政府介入”背后帶來的國家政策紅利、“旅游經營”背后帶來的地方整體考量,都不是僅僅從為了保護而保護的文化建設層面所能涵蓋的,我們必須從國家、社會的整體發展進行思考。因為在很多地方的鄉村振興實踐中,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民俗、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的范疇。而面對這樣的鄉村振興實踐,“旅游經營”與“村民參與”的矛盾需要我們特別關注。香林村的命運起伏說明了這個道理,今后的道路只有在村民們自律地、積極地得到參與的機會,這個村落才能夠說是振興了。“村民參與”,無論對于非遺保護、無論對于鄉村振興,都是一種需要引起關注的能力。

3.從“文藝展演”到“村落認同”

借助“政府介入”和“旅游經營”改變面貌的香林村,現在還在振興的道路上。2015年前后,香林村投入40萬元,在柯橋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柯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直接指導下,建立了柯橋區第一家村級非遺館——“香林人家”非遺館。非遺保護的“文藝展演”形式進入了香林村,不僅僅是增加了一個游客的觀賞區,同時也促成村落自身從重視“物”的自然景觀升華為關注“非物”的日常生活,其中,由此促使村落收集和挖掘以往被忽視的生活、生產民俗,在這一點上是值得引起關注的。

當我們以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時候,可能會認為在某個鄉村的以列入非遺名錄的某項非遺作為切入點,對非遺保護和鄉村振興的關系進行研究,諸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運動。雖然實際上有因為一個非遺項目讓一個村落原址搬遷的,[注]陳志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與民族國家認同——以“大禹祭典”為例》,《文化遺產》2010年第2期。也有因為一個非遺項目讓一個城鎮文化創新的,[注]許莉萍:《端午節日文化的再創造——以國家級非遺“羅點劃龍船習俗”為例》,《民間文化論壇》2010年第6期;許莉萍、陳志勤:《民間藝術與地方形象再定位——從“金羅店”到“龍船羅店”》,《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類似“一村一品”的運動,卻不失為一條引導鄉村振興的探索之路。當然,也有多項非遺項目促成村落開發旅游開始振興的,主要是因為這樣的村落它的非遺資源比較多。但是,香林村卻不是這樣的一種思路,或許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從上到下各級的政府主導的非遺保護實踐已經超越我們的想象,除了“政府介入”和“旅游經營”這兩個關鍵詞以外,就如各級非遺場館、各類非遺展演、非遺高峰論壇、非遺特色產業等等,以“文藝展演”這個關鍵詞所表述的手段和方法,就像雨后春筍般地遍地開花,讓我們不得不跨越“一村一品”的束縛,不得不超越文化建設的局限,重新審視非遺保護之于鄉村社會振興的關系。香林村就是這樣一個需要我們以整體的、全面的視野,重新思考非遺保護之于鄉村振興意義的案例。

香林村至今沒有可以唱響的以香林村為主要傳承地的具有代表意義的非遺項目,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樣,有關桂花樹的生產方式還是一個潛在的非遺保護內容。但可以把香林村包含在內的非遺項目應該是大有所在,如: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紹興稻作習俗”。其實,從非遺名錄上很少能夠看到具體與村落直接相關的內容,這其中雖然有如“紹興稻作習俗”那樣,是以一個區域為申報基礎的非遺項目,但也和從上至下各地各級的非遺項目申報制度設計有必然的關系。雖然香林村發展至今的成效,源自于桂花林的景觀旅游開發,可以從“一村一品”運動來進行對待,但是,從近幾年以來“文藝展演”形式的進入,可以說是從村落整體振興事業出發尋求各方面平衡發展的一個切入口。

香林村的“香林人家”非遺館,總面積為250平方,圍繞香林村的人文傳說、歷史古跡、勤耕細作、年時習俗和豐足生活,設有“人”“勤”“年”“豐”四大板塊,通過實物、圖片、視頻、場景等方式進行非遺的保存和展示,呈現香林村的日常生活畫卷。雖然是以“香林人家”為主題的非遺館,但并不是香林村有進入名錄的非遺項目,其實是以進入各級名錄的非遺項目的內容為基礎,對香林村的傳統文化或者說民俗文化進行重新詮釋的一種方法,就是把香林村的傳統文化或者說民俗文化按照四大類非遺項目(民間文學類、傳統制作技藝類、傳統美術類、民俗類)進行分類并展示。具體內容有:如大禹傳說、七仙女傳說、桂花林故事等的民間文學類的內容;如桂花糖制作等的傳統制作技藝類的內容;如木雕、磚雕、石雕、灶壁畫等的傳統美術類的內容;如春節習俗、端午習俗、中秋習俗等的民俗類的內容。類似這種操作的非遺館無論是臨時的還是長期的,在各地都可能見到。也就是說雖然是某一個具體地方的非遺館,但里面的內容并非是這個地方進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呈現,而是借用非遺名錄的分類名目對這個地方的傳統民俗文化進行重新編排的一種方法,從以民俗學概論目錄式的編排方式,變成了以非遺名錄分類名目式的編排方式。這種方法是否可以被認為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意義不得而知,但或許可以說明因為非遺保護運動,其實已經進入到一個對民俗文化重新整合和重新開發的階段。但是,香林村的“香林人家” 非遺館雖然建成并開放了一段時間,但后來卻并沒有以“非遺館”這個名義被延續下來,雖然反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村落的被客體化的一種狀態,其背后村落和村民所面臨的選擇也不能忽視。現在,原來占用兩個樓層的非遺館,現在僅在一樓作為民俗文化展覽繼續展示,二樓重新設置了香林村作為“三治融合”[注]“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示范村的展示內容。“三治融合” 示范村的建設也如同美麗鄉村建設一樣,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的支持。

另外,香林村的文化禮堂也是非遺表演的一個重要場所。根據媒體的報道,為了迎接第十個文化遺產日,柯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展了非遺進文化禮堂的系列活動。在2015年6月10日晚,由浙江省級非遺傳承人沈包炎(沈寶賢)主演的紹興攤簧《滿堂紅》在香林村的文化禮堂上演。“攤簧”由浙江省杭州市、紹興市聯合申報,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而紹興攤簧(鸚哥班)是紹興五大曲種之一。

這些非遺的展演活動,在超越“名錄的非遺”和“潛在的非遺”的界限上具有一定的意義,事實上是回歸到了原本的民俗文化的意義上了,無非冠以符合當下潮流的“非遺”名義而已。把“民俗”理解為“普通人的生活文化”、把“文化”理解為“群體的生活方式”,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俗”“文化”的不可分的關系,理所當然的,無論是“名錄的非遺”還是“潛在的非遺”,都可以視為貫穿于人的生物性、社會性、文化性的生存生活之中。所以,冠以“非遺保護”的工作與研究,其所涉及的內容應該突破以往非遺保護領域的自我定位,不應該囿于各類相關政策的字面理解,否則,要超越非遺保護研究的瓶頸是很困難的。從國家文化建設到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再到現在的鄉村振興,非遺保護領域的自我定位如果一直蝸居于文化建設層面、局限于保護和傳承的方式方法,那么,基本上還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狀態。事實上,就如同現在的非遺展演活動那樣,“名錄的非遺”和“潛在的非遺”的界限、文化發展建設和經濟效益追求的界限,已經在一個個地方、一個個村落尋求振興和發展之中被突破。

但是,早期的非遺表演、匯演,有時候脫離地方社會的現象很嚴重,帶有強烈的“文藝性”的特征,或許也是保護和傳承的一種方式,但以此為主畢竟生命力有限。以上提到的紹興攤簧在香林村文化禮堂的表演,據當地媒體的報道,“讓當地村民領略了一把紹興戲曲文化的魅力”,[注]“紹興灘簧走進柯橋區香林村文化禮堂”,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網,http://www.zjfeiyi.cn/news/detail/31-8226.html,訪問日期:2018年11月10日。說明觀眾的主體是村民,這應該是今后非遺保護和傳承轉向取自于民、還之于民的一種思路。雖然都還具有“文藝性”的特征,但如同香林村那樣的“家門口看非遺”“非遺走進香林村”,[注]“家門口看非遺”,浙江在線紹興,http://sx.zjol.com.cn/07sxtk/system/2015/03/19/019142921.shtml,訪問日期:2018年11月10日;“非遺走進文化禮堂”, 中國柯橋網,http://news.zgkqw.com/news/system/2015/06/12/010228329.shtml,訪問日期:2018年11月10日。有可能實現從“文藝展演”到“村落認同”的轉換。在最近的調查中,當問到為什么沒有意識到把有關桂樹生產的內容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問題的時候,有的村民仍然帶有一種不自信感,認為某某地方的桂樹林比這里還要好。雖然各種情況很復雜,但鄉村自救意識不強、村民參與度不高,都有可能影響村落的認同感。全面的、整體的鄉村振興,必須重構被現代洪流沖刷的“村落認同”,在新的時代建立新的鄉村秩序。

三、內發性發展與鄉村振興

從以上香林村的個案可以看到,它原本就是一個具有可夸耀的自然景觀的“精英化”村落。“精英化”村落帶來了“政府介入”、帶來了“旅游經營”、帶來了“文藝展演”,一切似乎順理成章,但是,現在倡導的鄉村振興,是以全國性的“大眾化”村落為對象,很多村落不可能全部都來自政府介入、不可能全部都擁有旅游資源、也不可能全部都呈現文藝氛圍,所以,有必要把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實踐理念從促進文化建設層面導向社會發展層面,有必要實現從“政府介入”到“鄉村自救”、從“旅游經營”到“鄉村發展”、從“文藝展演”到“鄉村認同”的以鄉村整體發展為要的理念轉換。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香林村的個案又可以看到,即使缺少名錄上的非遺項目,大力挖掘潛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或者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文化也是有效的,這為大多數村落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

這就是鶴見和子的內發性發展論倡導的基于適應固有的自然生態體系、遵循文化遺產(傳統)的社會發展方式有關的一種途徑。內發性發展論,是為了診治以西歐為模型的現代化發展論所帶來的各類弊害、或者是為了預防這些弊害的社會變化的過程。鶴見和子對內發性發展進行了具體定義:“所謂內發型發展,在目標上是人類共通的,對于這個目標達成的途徑以及實現這個目標的社會模式,是富有多樣性的社會變化的過程。而共通目標就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類以及集團滿足衣、食、住、醫療等基本的需求,創造能夠充分發現各類個人作為人的可能性的條件。這就意味著對于生成現在存在的國內以及國際間的差距的結構,人們要共同合作進行變革。至于達成目標的途徑、實現目標的社會形態、以及人們的生活之道(way of life)等,各個地域的人們及集體在適應于固有的自然生態體系,遵循文化遺產(傳統),以及結合外來的知識、技術、制度等的基礎上,進行自律地創造”,“在地球規模內如果內發型發展能夠展開的話,就會成為多系多樣的發展。并且不論是先發還是后發的國家,有可能相互對等地進行樣板交換”。[注][日]鶴見和子:《第2章內發型發展論的系譜(內發的發展論の系譜》,鶴見和子、川田侃:《內發型的發展論》,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49-50頁。關于內發性發展論的詳細論述可參考陳志勤《費孝通的小城鎮研究與日本的內發型發展論》,張江華、沈關寶等:《深入與反思——費孝通的小城鎮理論與30年來的中國城鎮化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在保護制度建設和傳承實踐運作上并不能夠提供一種萬能的良藥,每個地方每個村落都可能呈現不同的保護和傳承的方式。從適應固有的自然生態體系和遵循文化遺產(傳統)這種角度來認識和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謀求社會的發展追求自律地創造這種視野來把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非遺保護之于鄉村振興的實踐將會呈現多系多樣的狀態。

所以,通過非遺保護對鄉村振興、社會發展等進行研究,關注國家和人民所關心的課題,都必將引導迄今為止的非遺保護研究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但是,從古村落保護到傳統村落保護再到現在的鄉村振興,我們首先應該理解這是從以“古”“傳統”冠名的“精英化”村落保護為主,進入到了對“大眾化”村落全面保護的一個新時期。[注]當然,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也提到了把現有鄉村分成四類:一是集聚提升類,二是城郊融合類,三是特色保護類,四是搬遷撤并類。把村落整體作為對象,在振興中得以保護和傳承——這樣的認識,對于“很多村落的遺產都已經被我們自己搞沒了”[注]馮驥才:《古村落是我們最大的文化遺產》,王恬編:《古村落的沉思》,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第7頁。的中國來說,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今后的鄉村振興并不是一條平坦之路。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2018年9月29日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關于“政府打算投入多少資金來做這個五年的規劃?”的問題時,是這樣回答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你一下子問我需要多少錢,我確實算不出來。因為這還需要每個地方具體作方案、作規劃、定階段性任務。鄉村振興只能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推進。從現在的規劃來講,因為任務比較多,需要廣泛籌集資金”。[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藍圖、總路線圖——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解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農村經營管理》2018年第10期。所以,鄉村振興之路是需要花費時日的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其中,非遺保護運動的實踐到底能夠起到怎樣程度的作用,“人”的問題和“錢”的問題都是不能夠被忽視的,都需要我們研究者在今后展開進一步的關注和探討。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激情乱人伦| 国产一级毛片yw|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欧美在线网|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亚洲69视频| 亚洲天堂伊人| 欧美在线一二区|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av| 亚洲精品片911|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网址| 婷婷成人综合|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久久77777|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91网在线| 综合网久久|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 日韩色图区|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91小视频|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综合18p| 亚洲综合色在线|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福利观看|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av色爱 天堂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日韩午夜伦|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美女免费黄网站|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午夜免费小视频| 亚洲美女久久|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