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赟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作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主要代表之一,鋼琴家和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匈牙利人,被稱為“鋼琴之王”。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受到如Paganini,Clementi和Beethoven等前輩的傳統音樂的影響,他積極探索鋼琴演奏,他成形的鋼琴演奏絢麗而精湛,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將鋼琴表演藝術發展為演唱會的華麗表演風格。李斯特在作曲中結合音樂和文學,催生了“標題音樂”。李斯特有大量的作品,主要是早期的鋼琴作品,以及后期更為突出的管弦樂作品。鋼琴作品包括練習曲,奏鳴曲,協奏曲,鋼琴套曲和各種類型的舞曲,以及在大型管弦樂作品中,13首交響詩是他們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李斯特的許多音樂作品中,大量的鋼琴作品和他的第一首首創的標題性交響詩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他的鋼琴作品不僅展現了出色的鋼琴演奏,而且展現了作曲家豐富的想象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海涅曾經說過,“李斯特的鋼琴聲音表達了最純潔的愛情,在他的手指下,樂器消失在無形之中,只留下音樂。”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目的效果,絢麗的音效和狂野的氣勢的鋼琴演奏風格,讓觀眾深深沉醉其中。例如,他的12個超級技術練習曲突破了固有的模式,充分靈活地運用了換位技巧和音色變化,極大地渲染了鋼琴的光彩;19世紀的《甸牙利狂想曲》,具有強烈的吉普賽風格,滲透著匈牙利的民族文化,是他鋼琴音樂的代表。此外,在管弦樂作品中,他首創的交響詩體裁,如《前奏曲》、《塔索》、《瑪捷帕》等,無疑對西方音樂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此外,在李斯特的大量作品中,還有一種音樂類型——藝術歌曲,比例不是很大(約70首),但這些作品在19世紀的藝術歌曲創作中,卻獨一無二,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1830年年末在意大利旅行期間是李斯特聲樂領域進行初次創作的嘗試。代表作品有詠嘆調《金發的天使》和《彼特拉克十四行詩》三首。李斯特1840年開始專注于音樂創作活動。他創作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聲樂創作。這個階段是李斯特創作藝術歌曲的高峰時期。他創作了48首作品,其中代表作品有:《圖勒的國王》、《孩子,我若為王》、《你像鮮花一樣》、《如有一片芳草地》、《在睡夢中》、《從天國來的你》、《歡樂與痛苦》、《迷娘之歌》、《萊茵河畔》、《羅列萊》、《秋風瑟瑟》。在魏瑪時期創作的藝術歌曲包括《一株孤松》、《果真是妙不可言》、《我輕輕唱歌》、《我熱愛你》、《流浪者的夜歌》、《紫羅蘭》、《你給我帶來陽光》、《威瑪民歌》、《盡情歡愛》。李斯特開始“踏入”宗教是在19世紀60年代后,其代表性的作品有清唱劇《圣伊莉莎白的傳奇》、《基督》、《匈牙利加冕彌撒》及一些以管弦樂伴奏的贊美合唱曲。而創作的藝術歌曲包括:《三個吉卜賽人》、《我要走》、《何日你我重新相逢》、《匈牙利國王之歌》等。可知李斯特一生共創作了藝術歌曲,參照《格羅夫音樂詞典》,共計82首。
包含多樣的體裁是李斯特藝術歌曲的重要特點,正如周楓在《李斯特選集》的序言中所總結的那樣:《你好像一朵鮮花》,這是一首簡單易懂的詩,讓人感覺簡單可愛;《愛的歡樂》、《這該是多么美好》、《但愿你我再相逢》具有沙龍音樂的色彩,接近德國歌曲的傳統;《當我入夢》、《假如有美麗的草地》,優雅,美麗和迷人,這是用法國浪漫風格寫的;而《三個吉卜賽人》描寫匈牙利人的生活,幾乎被組成了一個《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明顯的意大利古典歌劇風格的是李斯特的十四行詩;《羅列萊》,海涅的著名詩歌,這也是由許多作曲家譜寫過的。李斯特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它組成一個《聲樂幻想曲》。
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可以貫穿整個歌唱教學的不同階段,適合具有不同聲音和不同質量的歌手,因此對聲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歌唱李斯特的藝術歌曲,不僅可以提高聲樂學習者的藝術成就和欣賞能力,還可以促使他們深入學習和理解詩歌與音樂的節奏之間的關系;作品創作的文化和歷史社會背景;不同歌曲在語言和風格上的不同表達等,歌唱李斯特的藝術歌曲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素養。此外,通過對李斯特藝術歌曲的研究和演唱,有助于學習、認知和領悟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甚至20世紀現代和當代作曲家的藝術歌曲。
意大利早期歌劇表演風格的浪漫主義新形式——(belcantoparlando)“集聲宣敘調”(亦稱“朗誦調”),沒有固定的結構模式,長度短而靈活,旋律變化頗小,包括它的音高節奏,都接近平時口頭自然表達的語調,即旋律背后幾乎都是口頭朗誦的感覺,歌詞通常被視為純音節,通常同音反復并且波動較小。
這種音調在李斯特的戲劇性敘事歌曲中更為常見,例如《格勒累》結束時洛勒女妖唱歌所引起的邪惡效果的敘述。鋼琴伴奏寫作也很簡單,為營造出渲染氛圍,增強戲劇表達的效果,偶爾只有幾個和弦加強一個詞一個聲音的強度。另外,似乎總感覺缺乏緊湊性。因為詩歌的朗誦時常被鋼琴打斷,人的聲音很少與鋼琴的音調重疊相合,進而導致一首詩感覺往往被分成很多不相連的小部分。有個最具代表性,那就是《早晨我起床并問道》的第二次改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兩位作曲家的不同創作特征,如果一旦與弗朗茨的作品相比:李斯特則完全使用了四十六個小節,而弗朗茨將整首詩分為四個短語,四個旋律線和二十個小節。
李斯特像許多浪漫主義藝術詞曲作家一樣擅長抒情和戲劇。不同的是,像《格勒累》、《圖勒的國王》和《你知道這個花園嗎》一樣,李斯特經常使用戲劇技巧來表達非戲劇性的詩歌。抒情部分在這些歌曲中被視為一部更具戲劇性的敘事詩,從而將神奇優雅的古典歌曲轉化為充滿強烈情感色彩的詩歌和生動的繪畫。特別是在他后來的作品中,戲劇因素的滲透更加明顯,戲劇性朗誦音調的使用趨向于進一步加強。他不斷修改自己的作品,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李斯特現有同一作品,版本很多。
沒有許多18世紀末至19世紀詩人的情感詩,也沒有浪漫的藝術歌曲,就沒有浪漫的情感表達,由此可見,千絲萬縷、難解難分是浪漫主義藝術歌曲與浪漫主義詩歌之間聯系的真實寫照。另一方面,藝術歌曲的音樂創作有各式各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這得益于自然風景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情感表達。鋼琴伴奏織體作為藝術歌曲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提供簡單的音律和諧,另一方面還會使用多變、豐富的織體形式來表達,描寫或補充詩歌的內容。有時它比唱旋律更重要。
李斯特是鋼琴演奏的絕對大師。在撰寫藝術歌曲之前,他在演奏和創作鋼琴音樂方面積累了多年的技術經驗,尤其是將舒曼,勃拉姆斯和舒伯特的歌曲改編成鋼琴音樂的經歷與經驗,使他們能夠精通鋼琴藝術歌曲的寫作。許多藝術歌曲反映了詩歌,旋律和鋼琴織體相輔相成的完美藝術觀念。
《格勒累》是由詩人海涅根據德國民間故事寫的一首詩,內容是整天坐在懸崖上梳理金發的美麗的洛勒女妖,為了吸引河上的船夫,來來往往聽她唱歌,使船員忘了注意礁石,經常遭遇船傾覆的災難,她會經常唱著迷人勾魂的歌曲。李斯特描述寧靜優美的萊茵河用了三層織體。織體的底部是和弦的低音,中間是旋律分解和和弦類型,頂部是單聲道旋律,它們在節奏上相互補充。從每節三節拍的角度來看,為生動地描述了萊茵河微波粼粼的情況,低音的第二拍與琶音加重,使得音質的節奏具有明顯的船歌特征。但是當描述船員和船葬身在波浪中的情景時,為恰當地表達當時情形的激動、不安、緊張,在低音和中音中,李斯特運用和弦震音音型來產生難安、緊張與可怕的聲音效果,以低音區域的半色調漸進式流動就像一個滾動的波浪,使音樂場景的描述生動逼真。
《三個吉卜賽人》,也被稱為《匈牙利狂想曲》,因為具有鮮明的匈牙利民間音樂風格特征。歌曲中三位吉普賽人的描述在寫作中同樣真實和獨特。伴隨著第一個吉普賽人在日落時在小提琴上演奏一首歌的織體非常清晰。在它上面與人的聲音形成鮮明對比,是民間舞蹈音樂的結構完整的旋律部分。由附屬音符A組成的連續部分持續八個小節,四分音符在主音符上結束。織體的最低部分也具有屬A,其形成連續部分以支撐聲音的下部。吉普賽人的第二個形象是他抽煙斗并自由地觀察煙霧。唱歌旋律充滿了口語敘事,由插曲伴奏引發。在每個句子的末尾,從底部到頂部的琶音聲音模式很快地描繪了主角嘴巴發出的昏暗的光煙。當他在夢中描述第三個吉普賽人的形象時,他首先用完整的鋼琴紋理描繪了他夢中的安靜。當微風吹過時,李斯特使用低音的單調分割。伴隨的32分鐘音符象征著微風下掛在樹上的豎琴的和弦聲。
浪漫主義音樂創作不僅更多地依賴于樂器的顏色和質感,而且更注重和聲語言的擴展和變化,因為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它以個人主觀感受和心理沖動為指導。為了達到管弦樂的戲劇效果,無比強烈的愿望驅使李斯特去發展和創造新的和聲語言:將廣泛用于歌曲的變化和弦和半音化和聲的范圍擴展延伸到更遠的領域。
《在迷娘之歌》第一部分核心動機的和聲設計有其自身的特點。最低音是主音升F。升F大調VII級減七和弦降了第VI還原D,旋律聲部的升A倚音解決到升q,這樣就構成了升F與升E,B與升A兩個大七度,升E、升G,B與D構成減七和弦。里面的音律是緊張和富有表現力的,描繪了英雄的渴望遠離困境并到達理想的境地的強烈渴望。為表達迷娘的不同情緒,李斯特在歌曲的許多部分使用類似的和弦結構、半音和聲。
半音成為情感表達的載體和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主線,是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的。為以引發氣氛,使他的作品更具戲劇性和描寫性,李斯特一方面用半音表達特定的情感,另一方面還借此描繪了他的歌曲中的相關場景。例如在《秋天的風》中,李斯特描述的秋風吹過曠野,穿過鱸魚的半音和內心的聲音,表明李斯特擴大了表達領域和半音處理方法。
總而言之,李斯特生活在浪漫的主義音樂時代,他的藝術歌曲的創作在很多方面體現了浪漫的主義音樂的革命精神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審美特征,嘗試擺脫難以動搖的傳統約束,勇敢的去不斷探索和創新。即便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并不像當代藝術歌曲作曲家那般出色和眾所周知,但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就像一個令人眼花繚亂而不是耀眼的珍珠,甚至時間也無法抹去其獨特迷人的音樂魅力和對后世音樂無可比擬的深遠影響。在今時今日,李斯特的時代雖然已經成為過往的歷史,但作為一名才華橫溢、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音樂家,他仍然是浪漫主義音樂最有資格、最有說服力的代表人。深入研究李斯特藝術歌曲的基本特征和藝術特色,對于我們的聲樂工作者來講,無論何時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