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正江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望鄉詞》歌詞真摯、沉郁而又寬廣,出自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詩人于右任先生創作的愛國詩歌《望大陸》(發表于1964年),是詩人在自己晚年在特殊背景下所創作的,是詩人對家鄉、對大陸的思念、渴望落葉歸根的情感傾述;歌曲的旋律深沉且氣勢磅礴,是由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陸在易先生所于1998年所創作的。整首作品內斂深沉、氣勢寬廣,蒼涼凝重,采用男中音進行演唱,完美的詮釋了詩人對故鄉、對親人、對大陸的眷戀。
《望鄉詞》整首作品由四個部分(含有前奏)構成的為二部曲式結構,即12個小節構成的前奏部分、A部分(36小節)、8個小節構成連接部,節奏部分以及重復出現的A’部分(38小節)。
前奏部分當中前10小節用來進行氣氛的烘托,進入第10小節伴奏音型的出現使得規定作品的速度。A作為一個二段體結構部分,有a段(13-29)和對比樂段b段(30-39)構成,a段為8+8的平行樂段。對比樂段b則是4+6結構的樂段;連接部分有8小節,是感情的進一步宣泄;緊接著是鋼琴進行的間奏,重復出現的A’部分則是采用情面b樂段材料進行的變化重復。
整首作品采用民族調式寫成的,宮調式與羽調式交替出現。前奏部分作者采用羽調式,伴奏上使用了高度疊置的柱式和弦以及大量震音的使用,對于這種悲情的情緒進行渲染;進入a段第一樂句以后調性沒有發生改變,伴奏則變成了分解和弦式的旋律線條,使得歌唱變得深沉,內斂,這種伴奏音型一直持續到貫穿A部分,a段的后一樂句則進行到了宮調上。b段調性一直在宮調式上進行,伴奏當中三連音的出現,使得整首作品推向了高潮;連接部分調性也沒有,伴奏部分當中高聲部的分解和弦,使得整個情緒變得細膩、柔軟;進入鋼琴節奏之后,經過四個小節的哼唱,進入B部分,整個B部分氣勢磅礴,以三連音加柱式和弦的伴奏,更加熏染了歌曲的這種寬廣大氣,最后整首樂曲以宮調式進行結束。
《望鄉詞》作為特定男中音演唱的,是典型的具有我國音樂風格的藝術歌曲,對與它的演唱有著較為特別的音色要求。首先要具備男中音應有的渾厚、低沉且又不失明亮的聲音特點,又不能相演唱傳統男中音作品那樣聲音力度夸張。根據《望鄉詞》這首作品的演唱速度以及情感表達的需要,要求聲音在男中音固有的音色基礎之上,要略微柔和,稍作明亮的處理。
在這種特定音色的要求下,首先需要演唱者在呼吸上注意。在保持男中音正常歌唱呼吸狀態下,要適當吸氣的,也就是不要吸氣過于充盈,這樣聲音才不會過于有力,變得相對于柔和。
另外,在演唱《望鄉詞》這首作品中還要注意,要適當減少胸腔共鳴,適當增加頭腔共鳴,這些使得原來男中音特有的聲音略帶明亮,能夠更好的表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
《望鄉詞》的旋律的發展、句式的長度以及力度的變化決定了這首作品的演唱難度。總結歸納起來,這首作品的演唱難度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長句式多、旋律跳躍大以及高音區的力度處理。
對于這三個問題加上對于音色的要求,首先要求在氣息上要特別注意。演唱要求氣息要深,且氣息具備一定的支撐力度,加上科學的口型。
首先樂句換氣之后的開始音是男中音的換聲點,且是閉口音的哼唱;其次,總共八個小節中間可以換兩次氣,即第二次換氣之后要在較為緩慢的速度下演唱15拍;第三,還要兼顧力度的變化,開始力度較弱,然后每次換氣之后加重,二次換氣之后要慢慢的若下來。在這要的演奏要求之下對于氣息的要求十分高,在保證氣息支撐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打開口腔與喉腔,增加頭腔的共鳴。
《望鄉詞》共含有三十余個字構成,看似簡單,但在各種演唱當中,結合聲腔,要清楚明了,實則不易。在聲樂演唱中的發音吐字首先在保證日常正確發音的同時,又要注意到與日常發音的不同。聲樂演唱的發生要考慮到所發音字的音高、時值、速度乃至于節奏等等音樂旋律上的因素。
一般情況下要輕咬字頭,咬在字中,帶出字尾的原則,尤其是長時值的發音上。如在樂曲開始第一個“葬”字,其時值為二拍,我們在平時發音沒有時值的因素,就是均衡的拼出“z-a-ng”,當在這首樂曲演唱當中,就成為“za-a-a-ng”這種節奏感覺,字頭與字尾時值都很清,關鍵是要咬住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