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宇
(哈爾濱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沈湘先生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歌唱家必須具備三方面的條件:第一是頭腦——思想、智力;第二是心——情感;第三是身(自身條件)——嗓子,即歌唱樂器。三者要協調發展,缺一不可。”那就要求演唱者善于運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內容、感受的情感用歌聲表現出來。具備了這些條件,我們再擁有科學的發聲方法,一個真正的好歌者也就誕生了。那么什么是科學的發聲方法呢?我認為好的聲音具備的條件應該有四個方面,那就是歌唱的位置,咬字的準確,穩定的呼吸和美好的情感。接下來我們就根據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無論演唱什么樣的作品,我們都講究聲音要統一在一個位置上,這樣你的聲音聽起來是流暢的,那么什么樣的位置才算是一個正確的演唱位置呢?首先在演唱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如果你演唱的位置是正確的,那么這個聲音就會感覺是從你的前腦門發出來的,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高位置。無論是唱高音還是唱低音,位置都要掛在那里,不能因為你唱低音而讓聲音位置掉下來,唱高音再讓“位置”抬上去,這樣的聲音聽來是不統一的,演唱一首作品,應該讓你的聲音無論是唱高音還是唱低音都要統一在一個位置上,這樣,你的聲音聽起來才是正確的。那么什么是高位置呢?當你唱高音的時候(一般女高音的換聲區在小字二組F或#F,而這里所說的高音就是換聲區到高聲區的音域)你的小舌頭是要抬起來的,大舌頭是微凹的狀態,聲音順暢圓潤的從頭部發出來,這時候是感覺頭部有一個“點”,聲音從頭部的這個“點”發出來,如果你在演唱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這個“點”,那就說明你的聲音是發散的,聽起來不集中,沒有共鳴,也就是說你的演唱位置不對,或者說你使用了嗓子來發出這種聲音。科學的發聲方法,它的聲音從低到高應該是呈金字塔形狀的,低音厚實而穩定,越往高音唱你的聲音就會越來越聚集,越集中,而演唱的這個“點”就會越來越小(當然了,還要有氣息的支持,不能讓聲音聽起來很飄,無論是多高的音,它都是有支撐的),演唱高聲區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唱高音了,就去使用很大的力氣,這樣會損壞你的嗓子,等到年齡大的時候,你的聲音會失去它原有的音色,甚至不能夠再去演唱,唱高聲區的時候你的嗓子是不用任何力氣的,下巴是完全放松的狀態,你的頭聲區占主導地位,因為這個時候只有頭腔共鳴才能讓你發出漂亮的聲音。過了換聲點我們的聲音就基本都是假聲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頭聲,找到正確的頭聲位置就是去感覺它是不是很輕松就能發出來,是不是一個點,是不是很薄的一個聲音。還有一個比較好用的方法就是閉上嘴巴去哼鳴,用哼鳴去找你頭聲的那個點,如果張開嘴巴演唱的位置和閉上嘴哼鳴的位置是一樣的,說明你唱對了。然后請你記住這個位置,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每一個字都要在這個位置上說出來,唱低音的時候,位置也在那里,不能因為演唱的音低,讓歌唱位置垮下來,時刻保持那種興奮的狀態,打開的狀態。
我在演唱過程中咬字的時候(這里談的是高音區),每一個字都是從頭部說出來,感覺你的腦門上有一張嘴,咬字的時候就用你腦門上的這張嘴去咬,然后再往心里(衣服上的第二個紐扣的位置)落。其實唱高音時,咬字很困難,你不但要說清楚這個字,還要把它控制在你的發聲的腔體里。但是不能因為音域高,而把每一個字都躲過去(咬完字就松掉,或者咬字的時候含糊不清,聽眾根本不知道你在唱什么),而是應該把這個字咬住,咬準,這就需要你的嘴巴和你的氣息配合在一起,既要讓這個字說清楚,又要讓這個字說在腔體里,在這個基礎上你要做到,不能把每個字都唱癟,要讓這個字有氣息的包圍,聽起來是很圓潤,很流暢的。當然也要保證這個字在你整個共鳴的腔體里,而不是讓它跑到腔體的外邊去,你要使你唱出來的這個字在你的控制范圍內,不能唱完這個字就把它松掉不管它了。在演唱的過程中我們要讓每一句話的每一個字都在我們的唇齒之間,要感覺我們能說出來這個字,并且能咬住它,而不是跑到我們夠都夠不到的那個地方,如果是那樣的話,我想這首歌你一定駕馭不了。“躲”對于很多同學來說是個經常犯的毛病,當演唱高音時,因為氣息不夠或者位置不對的時候,“躲”對于我們學習聲樂的人來說就會經常去做,因為會有很多的同學(也包括我)認為“躲”的聲音很渾厚,唱起來很輕松,其實“躲”的聲音位置是有些靠后的,而這個時候,作為演唱者本身可能是聽不出來的,這個時候,你會被這種聲音誤導,認為這就是對的聲音。那么和這種向后的聲音相反的就是向前的聲音,而這種向前的聲音是正確的聲音,這種向前的聲音讓你感覺到我們的聲音好像是從你的腦門上發出來的,因為發出這種向前的聲音會耗費一些力氣,并且對于演唱者來說這種聲音聽起來是擠而窄,聲音有些發澀的,那么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好的老師來指導你,很有可能你就會放棄了這種好的聲音。所以說,一個好的指導老師也是非常重要的,她會在你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給予你正確的指引,不會讓你走彎路。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藝術,學生就會走上可觀的藝術高峰。”所以說,呼吸訓練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一個演唱者來說,最好的呼吸方式就是胸腹式呼吸,這樣的呼吸會讓氣息沉丹田處,整個胸腹腔內都充滿氣息,聲音的支撐點會相對牢固,氣息也會充足,不僵硬,演唱歌曲的時候也會更加輕松。演唱的呼吸訓練可以分為無聲的呼吸訓練和有聲的呼吸訓練,無聲的呼吸訓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慢吸,另一種是快吸。我們練習慢速吸氣的時候就好像是聞花香一樣,讓空氣順著鼻子慢慢地進入到體內,直到吸滿為止,然后讓舌頭輕輕擠到你的牙縫中間發“S”的音,讓氣體像唱歌一樣慢慢地呼出去。而快速吸氣的感覺就好像你突然遇到了一個令你非常驚訝的人或事情,這時你的嘴巴會張開,氣體將從口鼻快速地進入你的體內。每天抽出一小部分的時間來做這兩種呼吸練習,時間久了會慢慢加強我們的肺部張力,也會提升我們橫膈膜肌肉的力量,同時也讓我們養成這種正確的呼吸方式。當我們在做發聲練習和演唱作品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就會用到這種呼吸方法,幫助我們提升演唱技術和水平。
有些演唱者會認為呼吸訓練不就是正常的呼吸嘛,沒有什么難的,其實則不然,在我們演唱過程中,呼吸的支撐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呼吸的點就好比一只強有力的手,它會控制你的每一句演唱,或輕或重,或高或低,是否能咬準歌曲中的每一個字,第一音怎么起,尾音怎么收,都和呼吸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演唱的好壞全靠他整個呼吸的支撐。打造一副強有力的呼吸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首聲樂作品唱的好與壞除了高超的演唱技巧,還需要歌唱情感的表達,而這種情感則是通過演唱者對于作品的理解及想象來表達的,豐富的情感來源于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體驗,好的歌者在演唱一首作品的時候,會把自己帶入到歌曲的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表達出這首歌曲的基本內涵。當你演唱的時候,你的腦海里要有自己的想象畫面,你的身體,形態,眼神都要把這種想象表達出來,讓欣賞者和你產生內心的共鳴,讓他們體會到你的情感表達(這些都是建立在你正確理解這首歌曲含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我認為一個人對一首歌曲的詮釋是需要一些天賦的,這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樂感”,雖然閱歷豐富的人在演唱歌曲的時候會更打動聽眾,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樂感,整個作品的表現也會黯然失色。除此之外,在歌唱情感的表達中,控制的力度也要把握好,例如,有的人在演唱《孟姜女》的過程中,由于太過用情,唱到高潮部分的時候,自己卻失聲痛哭無法再繼續演唱。雖然情感表現出來了,但是卻沒有理性的控制它。所以說,好的情感的抒發不但要體現在每一句歌詞的細枝末節,還要體現在它整體作品情感的調控上。
以上我談到的歌唱的位置、咬字、呼吸與情感,這只是我自己在平時演唱過程中所總結的一些小小的經驗,但是如果想真正的去掌握這些高難的演唱技巧還需要我們進行大量的實踐練習,歌唱的藝術與技巧是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與研究的,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門技術的掌握,更多的是對音樂藝術的沉淀。希望從事聲樂研究的專門人才能夠將自己的聲樂學習實踐與這些重要的相關要素結合起來,讓我們國家的聲樂藝術發展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