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瑋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山西 太原 030062)
滴水穿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聲樂,一門集文學、物理、語言、審美等人文藝術學科,是綜合院校必不可少的專業科學,[1]要想把精湛的技術演繹完美,必須“十年”的苦功。前輩們早已把生活經驗總結于后人,大量的實踐與積累,會改變事情發展的現狀,生活中如此,聲樂學習亦如此。通過本文,筆者想把近年來的學習心得分享于初學聲樂者,堅持每日有效練聲,堅持大量聽、看聲樂作品,堅持向老師學習歌唱技巧,持之以恒的學習,不要因些許困難而退縮放棄,只有堅持下來才會有結果,只有大量的研究、思考、實踐才會有質的飛躍。
聲樂是一種獨特的情感藝術,學習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2]因為聲樂演唱的方法十分抽象,身體的內在器官既看不到,也摸不到。目前的聲樂授課方式,往往是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或者教師用語言描述歌唱狀態,學生通過心領神會來進行學習,很多學生由于學習時間短,沒有深刻領會歌唱要領,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描述的比較迷茫,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聲樂演唱又是一個器官協調統一的過程,在學習初期,往往解決了喉嚨,共鳴腔不會震動發音了,終于體會到氣息的運用卻又丟了歌唱的高位置,有些學生沒有恒心,堅持不下來,上幾節課后做不到老師要求,便放棄了自己放棄了聲樂學習。杰羅姆·漢涅斯在書中講到“成功的歌劇事業所要求的東西遠遠超過有一副天然的好嗓子。這要求有一副清醒的頭腦、頑強的決心,和有自我否定的極大能量。”還有一些同學,天資聰慧,又富有好的嗓音,便依賴自己的好“本錢”而不勤于練習,最終不能達到歌唱最佳狀態,長時間之后也自覺無跨越式進步便對自己產生懷疑或對老師產生懷疑,這對聲樂學習都是極其不利的。聲樂藝術家張權老師主張從單音、音程、半音、顫音、裝飾音、滑音等各種練習,都要求建立在舒適而有力的呼吸支持上。所有聲音,從中聲區逐漸過渡到高聲區或低聲區時,要明確保持共鳴位置。
著名歌唱家黃華麗老師曾在采訪中說道,每一首演出的歌曲,沒有在臺下練一百遍以上,是不允許自己登臺的。著名歌唱家龔琳娜老師也在采訪中說,無論工作有多忙,每天必須練聲。其丈夫老羅也說到,龔老師每天都會唱音階,由低到高,由慢到快,練習氣息與歌唱通道的統一。著名歌唱家常思思老師說到,自己在高中時期學習聲樂,每天放學后堅持去老師家上課學習,長期的,科學的練習給她的演唱打下堅實基礎。沒有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又怎么得來今日優異的成績。張權老師說“養成每天都用心練習的好習慣,任何盲動和懈怠,都只會造成浪費和損失。”沒有一個成功的歌唱家是不用堅持大量練習而隨便成功的,也沒有一個成功的歌唱家是學習三五日便成歌唱家的,這都需要大量的練習與日積月累的研究與實踐才能得來這來之不易的成績。
學習高音最重要就是不能揠苗助長、操之過急。[3]聲樂演唱中,有的學生會奇怪為什么在課上唱的很好,很穩定,可一上舞臺就怯場?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在臺下的功課準備的不夠充分,導致上舞臺因害怕出錯而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是由于登臺次數少,對舞臺及觀眾有恐懼感,因害怕出錯或被評價或沒有達到自己要求而緊張。所以,在演出前,一定要加強練習,十遍,二十遍,甚至一百遍的練習,一定會給自己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對歌曲的熟悉程度達到心中有數,便有利于演唱者的表演。舞臺經驗的不足的解決辦法就是多多參加演出、比賽,多在人前歌唱,把演出當成上課一樣習慣,把上課當成演出一樣認真,長期的用心練習便會有一定收獲。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曾講到,學生王麗達的舞臺心理存在比較大問題,往往課堂上唱的很好,一上臺就緊張、提氣,金老師也鼓勵她“不要怕失敗,我給你一百次失敗的機會”。可見舞臺經驗的重要性,這個所謂的“經驗”其實也就是量變達到質變的一個過程。歌唱家如此,更何況我們普通的在讀大學生呢?不要怕失敗,經歷失敗,總結經驗,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在聲樂學習者而言,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我的老師曾教導我,通過多聽音頻,多看視頻,給聽覺留下正確的聽覺記憶,再通過教師上課的引導,實踐,練習,思考,對比,再實踐,進行反復研究。其次,依次解決氣息,位置,共鳴,腔體的統一等問題,還要對作品的音樂性,咬字,音準,結構,作品背景及表達方式進行研究。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使自己陷入“走火入魔”階段。再次,演繹一首作品,不單單是把歌詞背會,旋律唱對那么簡單,可能一個字過渡到另外一個字就需要練習很多遍,才能掌握其中的歌唱狀態,既要氣息的連貫,又要字與字間的韻律,還要有歌唱性;可能一個音跨到另外一個音,也要練習很多遍,氣息的支撐,音域的跨度影響歌唱腔體的內部狀態,咽壁的調整,聲音的走向,音色的處理都要求聲樂學習者不斷探索與反復的琢磨練習以達到理想歌唱狀態。我們要從自身的客觀存在出發,如此去訓練,打磨出屬于我們自己與生俱來的樂器。[4]最后,堅持學習的恒心、信心。音樂教育家張前老師提到,音樂表演者必備的素質包括:良好的音樂感;良好的生理條件與高度靈敏的身體協調能力;良好的記憶力。筆者認為,聲樂演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唱好的,即便現在唱的很好,如果不加強練習,歌唱的機能也會退化。這就是學習音樂的人總結說:一日不練自知,三日不練同行知,十日不練,世人皆知。所以學習聲樂的學生們要勤學苦練,向前輩們學習,苦練內功,堅持從基本功練習,積累作品與實踐經驗,一定會從量變達到質變,從而更好地發展歌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