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維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對于我國的音樂教學而言,流行音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創作的音樂模式,大體上指的就是內容豐富、曲式多樣,被人們廣為傳頌的樂曲。在19世紀末,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唱片工業的成熟,流行音樂逐漸在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音樂的大集體中也越來越重要。20世紀末,中國大陸開始普及流行音樂,一經推廣就得到大眾的廣泛喜愛,也在同一時期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逐漸成熟的背景下,高校開始開設了與之相關的專業,在沈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國內知名的高校中,開始流行演唱的教學工作,這也得到了相關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流行演唱教學在我國已經開展了有一些時間,整體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依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流行演唱教學的師資隊伍相對較為薄弱。我國流行演唱音樂所采取的理論和技術方法,大體都是模仿西方在國內做相關的推廣,近些年來也有模仿日本和韓國的痕跡,大部分缺乏自主性,這就使得師資隊伍相對較為薄弱,大部分流行音樂教師都是從美聲民族唱法轉過來的,雖然在基本功和樂理知識上是肯定可以符合教學需求的,但是對于流行音樂的認知以及相關的了解還略顯不足,這就使得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必定會存在一定的制約,對于學生的發展和實際需求滿足都是不利的因素所在[1]。
第二,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基本功不扎實上。與美聲及民族唱法不同,流行音樂需要結合社會的特色以及時代的發展來展開情感上的研究。在該模式的唱法里,音色是演唱技巧的基礎,學生們需要結合自己對于時代的理解和對于歌曲的認知,將情感加入到技巧中,進而唱出動聽的音樂。但是,結合筆者的實際研究來看,很多學生比較重視情感的使用,但在基本功上略顯不扎實,也沒有辦法沉下心來去認真地學習相關的內容,這就使得他們的學習態度存在一定的問題,最終沒有辦法成為好的歌手,對于流行演唱的唱法也存在著錯誤的認知。
第三,教學模式相對單一。雖然流行演唱教學在我國已經出現了近20年的時間,在很多的藝術院校也開展了相關的課程,但是整體的教學模式還是相對傳統,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學生的音色各有不同,在流行音樂的領悟上也都不一樣,但是就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法對他們做分別的指導,使得學生們接受填鴨式的教學,基本上沒有辦法滿足個人的發展,也沒有構建起自己的特色。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基本上都是采取單純的傳唱法,口口相傳的模式單一,學生們沒有辦法提起自己的積極性,盡管學習及時加入了多媒體教學整,體的時代性還是略顯不足。此外,學生的鍛煉模式相對較為單一,大部分都是結合演唱來做,也沒有實際的上場機會,因此整體上的發展相對較為緩慢。
為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提升學生的基本功技能訓練,遵循科學的演唱方法來開展教學。在流行演唱的教學中,作為老師必須要提升學生的基本功能力,在注重培養學生演唱技巧的同時,也要結合基本功訓練,比如呼吸、發聲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個人基本功能力,特別是咬字、吐字等基礎訓練,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們在日后的發展中有堅實的基礎。比如要教給學生們合理的呼吸,能夠在演唱時正確運用氣息,結合生活中的呼吸作比較,有相對較為深入的認知,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們學會相關的內容。在實際的教導中應當盡量減少專業術語的使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們自主地去探索如何掌握要領,達到真實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應當盡量做示范,這樣也可以使得教學模式更加的真實可靠[2]。
第二,要注重流行演唱樂感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演唱技能。眾所周知音樂是心靈情感的觸發,特別是流行歌曲,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感情和時代性結合也是很緊密的。因此在實際的流行音樂演唱培養中,必須要努力將感情因素加入其中,提升學生的演唱技能,同時提高學生的感情表達能力,要注意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同學生的唱法和音色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著學生的特色和時代的需求來分別予以指導,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實際教學的效率,在聲音、情感、表現力方面多做文章,
第三,要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應當多給學生創造表演的機會,結合的比賽以及相關的表演模式,比如大學生音樂節、各類的舞蹈劇等來為學生們提供相關的演唱機會,這樣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個人實踐能力,將他們真實所學的內容發揮出來,找到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而做出合理的解決,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個人成長都是很有利的做法。
整體來看,流行演唱教學在未來必定會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對于整體社會人才需求培養而言,應當結合時代的新需求做出相關的改變,努力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的人才體系構建給予足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