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劍虹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寶安廣播電視中心
文學素養,顧名思義即個體或組織在進行文字寫作、觀點分享、信息交互時所表現出的外在舉止及內在思想層面的水平,文學素養較高的編輯,往往更能精準地吃透電視節目的潛在理念和深層內涵,掌握各類型節目的風格特征,全面、系統地介紹新聞、故事,助力節目整體藝術性的強化。多讀、多寫是編輯人員強化文學素養的絕佳方式,過去業界普遍將考核重點放在編輯人員剪輯能力的高低上,對綜合技能特別是文學素養的考核較少,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就文學素養對電視節目編輯專業能力的提升作用加以探究。
臺本是電視節目制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要素,完好的臺本為節目的后期編輯提供了有效依據,編輯人員通過臺本同音像的彼此配搭來呈現節目的主旨,可見編輯人員對節目臺本的認知程度在一定意義上直接關系到節目品質的高低。然而,臺本的撰寫人同后期編輯各有其負責人員,加之各類題材的臺本各有其表現形式和內在特征,也各有其理解方式,編輯不但需要弄清文稿的表層含義,更要把握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潛在寓意,若想要明晰地把握臺本的內涵和思想,便需要編輯人員多多強化文化修養,從而及時提煉臺本的中心寓意,精準把握文稿的思想內涵。此外,文學素養足夠的編輯能及時找尋到文稿、臺本中語法、修辭等語言運用上的問題,并適時加以更正,牢牢把好電視節目制作末尾的品質關卡,所以負責此項工作的編輯平時要多看一些文學著作,打牢文學根基,在審核文稿、編輯節目時才能更得心應手。
慮及臺本本身的藍本作用,電視編輯需要結合臺本限定的信息開展后期編輯事宜,以保持電視節目前后格調的統一性和節律的調和性,以免前后不配搭,給受眾以突兀之感,選取何種節目風格,應當聯系電視節目的詳細內容方可擬訂,特別在末尾的剪輯制作環節,挑選適宜的節目風格可以助力節目信息傳輸效果的提升,簡言之,在明確編輯風格時,務必確保可以細致、充分地呈現電視節目的全部臺本內容。此外,風格的選定還應同剪輯的節律維持一致性,原因在于在進行后期編輯工作時,無論是舉止語言的編輯抑或是某個人物情緒態度的編輯,皆應囊括于編輯節奏的掌控內,節奏發展一定要同受眾常規的思維發展定律相符,否則容易導致電視節目發展軌跡同受眾思維模式脫節現象的出現。綜上所述,文學素養充足的編輯人員在開展編輯工作時,不但可以借助各種編輯技巧調控電視節目的發展節奏,還可以聯系節目的詳細內容挑選適宜的節目風格,以更細致、精準地凸顯節目制作意圖。
伴隨受眾文化素養的普遍提升,其賞析能力也隨之提高,受眾對電視節目的品質訴求越發嚴格,系統性、連貫性的事件概括能力是考核編輯人員編輯水平的另一基本要求,從本質來看,個體文學素養的高低集中凸顯在其對人、對事、對物的認知和感悟上,文學素養越高的人對事件的概括描述水平也越高,要想收獲受眾的認可,編輯人員首先要做的便是用流暢、連貫、精煉的鏡頭和語言把事件進展的全過程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確保受眾可以清晰、了然地接受節目所要傳輸的內容。
弘揚文化精粹、傳輸有效訊息是電視節目編輯肩負的重任之一,為此一定要注意自身文學素養的強化,首要方式便是培養多閱讀的優良習慣,勤閱讀、讀好書,直到寸積銖累、眾擎易舉,閱讀量上去了,人的思維也會更加透徹,對美的理解也越發深入、高雅。讀書時注意不要拘泥于文字表層的淺顯含義,要深入字里行間的情感世界中,切勿淺嘗輒止,要將讀書看作同原作者深入靈魂的一次情感交互活動,多多查閱寫作時的環境氛圍、目的意圖和思想情感。此外,還需要強調的是讀書不能盲目側重于所謂的“量”,更要注重“質”,在精讀中收獲思想體驗,并將這些體驗融入節目編輯工作中。
寫作使人類的思想世界更為活泛和豐富,也使人類的思維模式更加有序化,是對個人思想的一種另類升華,多思考、勤寫作也是編輯人員要養成的重要行為習慣,看見新奇事物有了感悟,便要及時用筆記錄下來,書寫下的文字是思維感想的條理性表達,是個人智慧的凝結,也是對自我人生的一種謄寫和記載,總之編輯人員既要多讀書,又要勤寫作,克服對讀寫的畏懼心理,凸顯自身文學創新、創造潛能,長此以往,編輯人員的表達敘述能力也能得以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