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洪珍 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艾斯納是美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提出了“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的教育思想,他認為美術課程應該體現藝術的內在價值和它的本質特征,美術課程結構要嚴謹,包括美術史、美術批評、美術創作和美學[1]。艾斯納指出,美術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幫助學生了解美術在文化發展中的功能,培養他們的審美判斷能力,創造具有美感和表現力的藝術作品,培養從文化角度了解藝術的能力。
艾斯納提出了四種美術領域知識均衡論的理論,在此理論基礎上將美術課程的內容分為美術創作、美術批評、美術史和美學四個領域的知識。這些內容也就是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也稱為DBAE(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課程內容中的美術創作主要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創造方面的課程也是美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借用美術媒介,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法,能創作出具有想象表現力的藝術作品。通過這種美術創作課程,我們可以從藝術作品方面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思想和情感。
美術批評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接受和感受能力。在美術批評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多個多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了解藝術作品的象征意義,并讓學生描述、解釋藝術作品,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進而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明確美術作品在社會中的價值與角色。
美術史是對美術作品的時間、地點、風格等方面進行的研究,通過美術史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美術作品及其創作的歷史、社會和文化背景。美學是通過探討有關美術的本質、含義及美術的價值等問題,使學生明確美術與其他非美術作品的區別。美術史和美學都屬于文化方面,這類課程是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去理解文化背景下的藝術作品,了解美術作品對社會的貢獻、藝術家對世界的表達以及社會背景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系,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美術的內在價值。
艾斯納在他的理論中強調課程目標的重要性,認為課程目標是“通過教育的過程學生所能達到的教育結果,它也稱為預期結果”。艾斯納提出了“指導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兩個概念,指導性目標是發展學生運用藝術手法表達思想和情感所必需的某種技能;表現性目標是鼓勵學生運用通過指導性目標所獲得的技能拓展或探究自己的觀點、意象和情感。
隨著教育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研究上的進步,艾斯納在原來的“指導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應相互結合”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問題式美術課程目標”,這個目標是針對具體的美術教育實踐細節所提出得有待解決的問題的目標。這種問題式目標是“指導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的一種特殊形式,艾斯納認為,此種目標更具合理性,能使美術教育目標與學生的美術學習聯系得更緊密。
艾斯納在課程設計上不僅重視課程目標、課程標準對美術教育的作用,而且盡量保證美術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和嚴謹性。因此,艾斯納在課程設計中提出連續性和順序性。他認為,美術課程的學習與寫字、行走、運動技能一樣,需要一個持續的學習過程。美術課程的連續性是指美術活動應該使每個學生在任何活動中都能熟練地運用前面所掌握的技能。美術課程的順序性是指在課程活動中展現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組織過程。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美術課程的核心材料和新的變化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這種簡單的經驗還不能讓學生真正地掌握材料。因此,美術課程的連續性和順序性將會促進學生學會運用材料表現自我。只有將連續性和順序性、課程目標有機地統一在美術課程設計中,美術教育才能最大地發揮作用,使教師和學生在復雜的美術教學和學習中游刃有余。
評價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評價是一個過程,通過評價可以對美術教育相關的現象進行價值評判。艾斯納認為,美術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作品和行為仔細認真地加以評量。艾斯納將評價的范圍分為學生與自我、學生與班級和學生與標準三個方面,這也是評價學生進步的標準。評價從創作、批評和文化三個層面進行考量。在美術課程的創作領域中,艾斯納指出對美術作品的評價可以參考三個方面:一是美術創作顯示出來的技巧,二是其美學性與表現性,三是創造的想象力在美術作品中的表現程度。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分看重成績和最后成品的單一、片面的評價體系,應從多個層次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艾斯納認為,美術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應該是和諧、信任、誠實和開放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有助于教師順利開展美術教學活動。
艾斯納還指出,教師是學生美術活動的主導者,在教學活動中必須給予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說明美術活動計劃或指出重點,還應對美術活動的步驟和程序進行必要的說明,使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使用材料、確定使用材料的方法以及工作成果的標準。總之,美術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使學生明確美術學習的方向。隨著學生藝術能力的不斷增強,教師的引導應適當減少,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指導時必須斟酌學生的能力和課程的目的。教師教和學生學是教育的兩大重要環節,只有教師和學生處于一種和諧的關系,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而言之,美術教師學習艾斯納的美術教育理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建構以學科為中心、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美術課程體系,探討學生的藝術發展與知覺成長階段,有針對地利用美術學科理論進行教學,進而使我國的美術教育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