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西華師范大學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對社會的認知水平不斷得到發展和提升。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矛盾的升級和變化,生產和生產力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成為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無論在社會的任一領域中,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指導和啟示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對于繪畫領域的影響也隨處可見。在物欲橫流的當下社會,人們都在追求自我歸屬感和自己的個性風格,如何讓自己的繪畫作品在具有時代性的同時又有個人特色,將是每位藝術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實踐是人的一種存在的方式,是人為了解決自身需要對外部世界進行的能動適應與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活動會改變環境、認知,也會改變人本身。人們在改變生產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自身的存在的方式。這一點在民間藝術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都體現得尤為深刻。實踐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理論的支持也同等的重要,其重要性在于能夠指導實踐,回答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實踐是美術創作的基礎,要求從人的求真、求善、求美等內在要求出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作品注入思想和情感。我們要在觀念中形成為人民服務、為大眾服務的思想要求,積極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吳冠中認為,要想做好藝術,就要做到“風箏不斷線”。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藝術從人群中來,也要到人群中去。齊白石的作品質樸雅致,開辟了繼海派以來又一雅俗共賞的新畫風。齊白石的成功不僅在于他作品中對農家元素的運用,還在于他每天堅持作畫的習慣,他的藝術思想和藝術修養已經與生命體驗緊緊交融在了一起,以致他的藝術作品不僅僅是一幅作品,更是他活生生的人生。這些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在受到藝術界好評的同時,又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其藝術的生命力頑強不息。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藝術問題的處理方式。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都要把它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對社會現象要從內在的氣質、空間范圍和時間特性等方面進行具體的考察和研究。我們應正確認識人、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在一起,把各種分散、零碎的元素和現象有機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整體藝術作品,依靠其反映當今時代各種事件背后不為人知的原因與現象,揭示各種美好背后的陰暗。
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要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停滯不前的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時代性對于美術作品來說,是生命力的展現,時代對于藝術的功能做出了要求,不順應時代發展的藝術必將被淘汰。例如,希臘圖像服務于敘事功能,文藝復興的形式傳達了空間結構,中國的山水畫緣起于詩興。現代藝術是通過發現、制作和匹配來表達內心世界的。不同的時代就會有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就有不同的審美趣味,有不同的審美趣味就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同時,藝術的偶然性和不可復制性也要求我們要有創新性思維,在不斷的實踐和發展中獲得藝術帶來的刺激和感動。所以,只有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
當下社會處處充滿矛盾,矛盾也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各個領域的內部也容易存在矛盾。而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提升人民群眾的藝術文化修養、增強其幸福感,是現在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作為一種對社會各個領域都具有一定指導和借鑒意義的方法論,對于藝術這樣一個相對自由灑脫的學科的借鑒意義尤其值得我們去深思。以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指導我們的藝術研究,能使我們的研究更科學有序地進行。學習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能使我們更加貼近黨和人民,從而創作出大眾喜聞樂見的、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