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宏釗 廣州市白云區江村中學
顧愷之提出的“傳神論”對中國山水畫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氣韻生動是對作品總的要求,是氣勢、精神、意境與自然的自然結合,即情景交融。在初中美術課本八年級上冊第5課情景交融的山水畫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山水畫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師通過對美術課本范圖,如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元代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進行欣賞與探索,讓學生注意觀察美術作品的細節美感,感受山水畫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為中國美學的重要概念,是藝術美的集中反映。傳統山水畫意境由兩個要素組成:意是畫家帶有思想情感的審美觀點在其作品中的體現,是靠理性才能把握的東西;境即畫面形象,是欣賞者通過感覺器官可以感受到或能夠引起欣賞者聯想的繪畫符號,意境即情與景的統一。
傳統山水畫所注重的不再是自然的再現,而是圖像構圖上的形式美感與筆在紙上運行形成的筆墨韻味。我們學校國畫社的學員把臨摹作品帶回家讓父母觀賞,反饋回來的信息值得我們深思。如有位家長看了他孩子的山水畫作品后,批評他房屋畫得歪歪扭扭,人物連眼睛都不畫。有一位懂一點素描色彩常識的家長教她孩子要把后面的遠山淡墨處理,不能用重墨烘托,高山上的亭臺、樓閣和房屋不能看到頂。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家長還沒有明畫之理、識畫之訣。
元代·湯垕《論畫》中講道:“俗人論畫,不知筆法氣韻之神妙,但先指形似者;形似者,俗子之見也。觀賞傳統山水畫的方法,首先看氣韻,其次是筆意,骨法,位置,傳染,然后才是形似,這六法也”。氣韻生動并不等于水墨淋漓。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水墨畫也呈現出現代特性。在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第4課水墨探索中,課本范圖——現代王天德的水墨畫依,現代朱雨澤的水墨抽象系列之五,并不是傳統山水畫所說的氣韻生動。作者是運用水拓法、撞粉法,充分利用水和墨的交融與沖撞,給觀賞者帶來新的視覺圖像感受。氣韻有筆和墨兩種形式,墨當中的氣韻大多數人都能體會的到,筆當中的氣韻則很少有人知道。好的工筆畫同樣可以氣韻生動。現代劉國松的水墨畫作品《采菱》是采用了吸附法的創作形式;現代林若熹的寫意畫重創是采用了撞粉法的創作形式,他們的作品缺少了骨法用筆。鑒賞每幅畫的優劣,首先看氣韻,其次就是筆墨。筆墨是傳統山水畫的主要特征,筆墨問題在中國畫論中占有突出位置。有筆有墨謂之畫,有韻有趣謂之筆墨。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在美術課堂上講解傳統山水畫的皴法,強調根據山石不同的結構,采用不同的筆法表現山石的紋理和陰陽面,結合課本范圖——南宋夏圭的長江萬里圖,講解大凡繪畫的用筆有四種筆勢:筋、肉、骨、氣。用筆雖斷而意不斷稱為筋;用筆高低起伏沉著不虛稱為肉;用筆活潑嚴整剛正有力稱為骨;畫作充滿骨氣和氣韻歷久不敗稱為氣。所以,可以知道用墨太質太死,缺少變化就會失去其體貌;用色太淡太薄就敗壞了正氣;用筆太死就沒有肉,筆跡斷絕就沒有筋,茍且巧媚就沒有骨。
學習傳統山水畫的步驟不同于學西畫,西畫從寫生開始,而傳統山水畫從臨摹開始,經過寫生,最后進入創作階段。臨摹是學習傳統山水畫的必要手段,通過臨摹把前人的經驗學到手,即所說的繼承傳統。臨摹步驟首先是正確選擇范畫。從古至今,優秀作品浩如煙海。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相應的作品學習,一旦選錯便容易誤入歧途,難以補救。在初中階段學習傳統山水畫時,先臨摹元畫,以其用筆墨佳;次臨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不易入邪道;再臨摹唐畫,使學能追古;最后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臨摹不是一味地追求與原作的相像,而是帶著自己對某位古代大師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美學追求,以古代大師為契機的再創作[1]。
我們現在的教學資源很豐富,對傳統山水畫的教學幫助很大。我們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直接觀看欣賞博物館內高清的名畫,購買中國古代畫派大圖范本。例如,江西美術出版社倪瓚的《松亭山色圖》《綠水園圖》《琪樹秋風圖》,學習臨摹近樹的畫法;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學習遠樹的筆墨表現和山石的皴法。我們初中美術傳統山水畫教學要利用好、臨摹好范畫,走師承傳統的學習途徑。
美術是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的學科,單一的理論知識講解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教師只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深入融合在一起,發揮理論知識的先導性作用,為學生繪畫實踐指引方向,通過充足的實踐訓練,引導學生驗證理論知識,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在二者相互依托的效用下,提升初中傳統山水畫教學質量。因此,初中美術教師要從初中生興趣愛好出發,結合傳統山水畫教學內容,積極組織多樣化的寫生實踐活動,確保活動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的欲望。在寫生活動中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屬于自己的山水畫繪畫風格,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感悟到傳統山水畫創造過程的快樂,體會到這一獨特藝術方式的魅力。
近年來,信息技術被普及應用到初中各個科目課堂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有些初中美術教師錯誤地認為傳統山水畫教學要保持傳統文化氛圍,避免使用過多現代化教學手段,怕影響學生傳統美術知識學習的注意力,這種不全面的認識阻礙了初中傳統山水畫美術教學改革進程,不能滿足當代初中生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對傳統山水畫美術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因此,初中美術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優勢,掌握好應用時機,促進傳統美術知識弘揚傳承,將抽象、復雜的傳統山水畫知識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強學生學習傳統山水畫的信心,這也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
中國山水畫始終沿著形神兼備的道路發展,從未走向兩個極端,既非自然主義地照抄對象,也不是無目的地玩弄筆墨。初中階段的傳統山水畫教學目標:(1)讓學生欣賞山水畫的作品,感受山水畫情景交融的意境;(2)學習山水畫的表現技法,樹干及樹葉的畫法;(3)嘗試畫一幅山水畫小品,表達自己的情感。總之,有效開展傳統山水畫的學習,應該繼承古人的經驗技法,從古人的經典作品中吸收營養,為己所用,并融入自己的學習繪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