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炳杏 紹興藝術學校
東北秧歌作為藝術院校民族民間舞蹈的一種,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與舞蹈情感的培養價值。學生在東北秧歌舞蹈教學的模式下,能夠對東北文化產生深刻的了解,并能提高自身舞蹈技能的多樣性。因此,東北秧歌舞蹈教學需要跟隨時代的步伐,為培養優秀的舞蹈人才奠定基礎。
東北秧歌是東北人宣泄生命情感、彼此之間進行心靈傳達的重要方式。東北秧歌的舞蹈風格契合當地人的性格特征,其節奏多是傳統曲目2/4拍與流失板1/4拍,在舞蹈節奏的運用中,每個小結的第一拍具有不一定是重音的特征,且節奏在舞蹈進行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變化特性[1]。東北秧歌舞蹈的節奏大量采用了附點音符,尤其在一些中、慢曲目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從而通過節奏特點,使東北秧歌的舞蹈動作產生了“出腳快、落腳穩、膝蓋帶艮勁兒”的呈現效果,使東北秧歌的舞蹈動作與舞蹈韻律呈現非常協調的特點。
東北秧歌的基本表現形式,包含舞蹈姿態、手帕花、鼓相、動作頻率、步伐等,具有很強的當地色彩,表現了東北豐富的歷史背景。因此,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身體前傾、下顎微收,使舞蹈動作的呈現充滿靈活性與多變性,從而體現出東北秧歌的利落、有勁。學習東北秧歌的女性,需要根據漢族東北女性的心理特點,并結合身體動作,做到身體動作三道彎,以此表現舞蹈的“俏”。要注重以情感帶動舞蹈動作,從而體現東北秧歌“動中有情”的風格特點。東北秧歌舞蹈中的男性,需要重視秧歌“逗艮”的特點,在舞蹈動作中呈現出東北秧歌的情趣與瀟灑,表現出東北男性奔放陽剛的性格特點。東北秧歌舞蹈的風格在體態方面可以以一個“扭”字來概括,充分體現出東北人的、豪放、樂觀、豁達與俏皮等性格特點[2]。
東北秧歌舞蹈風格在動律方面,要求動律分上下、前后與化圓。東北人通過腰部下弧線進行緩慢移動而形成的舞姿,能夠銜接東北秧歌“穩、走、鼓”這三個旋律,與手花巾動作的結合,能整體表現出東北秧歌的律動。穩相具有靜態作用,需要穩而俏并能連接前后動作。 東北秧歌還自如地運用了“走相”,膝蓋松弛,步伐流動,腿腳腕略勾,用膝蓋控制腳的落地力度,在體現動感的同時帶有襯勁,配合著交替花適當地調節步法,從而使氣氛變得熱烈火爆。“鼓相”是東北秧歌動作的綜合體,主要包含翻身、連鼓、叫鼓等,每個層次進行分別處理從而形成相應的鼓相,實現了擲地有聲的一鼓、一氣呵成的二鼓、層層推進的五鼓,各鼓之間形成了高低對比。
東北秧歌是東北民間文化的產物,是對東北歷史文化的演繹。東北秧歌的發展需要基于當地的地理環境、社會文化與歷史文化的共同作用,相應的東北秧歌舞蹈教學也需要結合當地的文化領域與社會經濟。隨著社會的發展與對文化的日益注重,東北秧歌作為一種民間舞蹈,也需要適應社會的轉變,實現自身舞蹈風格與舞蹈教學的突破。傳統的東北秧歌舞蹈教學方法多采用口傳心授的方式,單一的動作與單純的組合訓練相結合,使學生在舞蹈學習時,缺乏情感與肢體動作的融入,學習興趣不高。教師僅注重學生的技巧與技術訓練,忽視了向學生傳達動作的含義,使傳統教學的原型素材、姿態元素與風格組合等不符合發展的要求。東北秧歌的教學方法缺少創新,學生欠缺社會實踐的機會,因而不能有效地結合理論與實踐等,這些都是當前東北秧歌舞蹈教學的不良現狀。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東北秧歌的內在情感不能進行充分的表達,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東北地域特點的認知不夠,對于當地的地域文化缺少直觀的感受。東北秧歌體現了東北文化,要想加強學生對東北秧歌與當地文化的認知,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解東北秧歌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并講解秧歌文化背后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例如,教師在東北秧歌的舞蹈課堂上,需要向學生講解東北秧歌具體某一段中刻畫的人物,或講解東北秧歌運用手絹花作為主要道具的原因、某個東北秧歌背后的歷史背景等,使學生在學習東北秧歌動作的基礎上,理解動作背后的情感與內涵,從而對東北秧歌的舞蹈動作進行更好的呈現。
東北秧歌教學需要順應文化多元的潮流,結合實際改進舞蹈教學方法。東北秧歌注重將步伐與上身的律動結合,如踢步的完成情況是衡量東北秧歌舞蹈是否地道的主要判定因素。因此,東北秧歌舞蹈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舞蹈情況,為實現學生對于踢步和上下身的密切配合實施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踢步步伐作為學生掌握東北秧歌的一個要點,需要學生進行各種步伐的基礎訓練,從而掌握東北秧歌的基本要領。新型教學方法需要學生結合手絹,訓練自身片花、挽花、纏花的基礎秧歌絹花動作,形成對絹花動作與風格的了解。
東北秧歌的舞蹈教學發展需要教育工作者注重教學實踐,讓學生深入民眾的生活,集中東北民間文化的傳統精髓,實現對秧歌的繼承。學生在學習東北秧歌時,不僅要吸收教師課堂上講的知識與秧歌技藝,還要有社會基礎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要求學生走進民眾的生活,觀察與學習民間秧歌藝術,體會東北人民智慧的結晶。群眾性秧歌是秧歌舞蹈教學的基礎,是課堂與舞臺秧歌藝術的源泉。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東北秧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當地的民眾生活區,親身體驗東北民間秧歌的形式與文化,并引導學生對比兩種秧歌形式,實現學生對東北秧歌舞蹈藝術的全新思考。
東北秧歌的舞蹈教學在明確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需要培養學生掌握東北秧歌在節奏、體態、律動方面的舞蹈風格特點,了解東北秧歌的變化。教學工作要以實現東北秧歌的發展為目標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促進學生認知的加強,從而將東北秧歌文化繼承與弘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