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巍
(黔東南州歌舞團有限責任公司演藝部,貴州 凱里 556000)
在民族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要求舞者根據曼妙的音樂,利用肢體語言表達音樂中人物的心聲,讓欣賞者從舞蹈中感受隨著舞者跌宕起伏、情感變化的過程,使得觀眾在欣賞舞蹈時產生共鳴。在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氣息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舞者需要結合音樂的類型、劇情的設定、人物形象的特點等將氣息融入到舞蹈中去,使得舞蹈變化鮮活,有生命力。
在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氣息屬于較為重要的部分,在舞蹈中只有通過有韻律的氣息表現才能將民族舞蹈中的內涵展示出來,達到形神一致的表演效果。氣息在民族舞蹈的表演過程中占據著把控作用的地位,能幫助舞者在舞蹈表演過程中準確的掌握節奏,通過更好的掌握音樂節奏的快慢緩急等調節舞蹈的動作,通過舞蹈節奏展現人物形象的內心情感變化。相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個舞者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呼吸,還需要結合舞蹈表演的需求調整及控制呼吸,改變以往生活中的呼吸方式,達到支配呼吸的目的[1]。在舞蹈表演過程中通過拿捏及控制氣息的長短、輕重及緩急等,將其融入不同的情感及人物表達過程中去,提高舞者肢體動作的協調性,最大程度上展現民族舞蹈的特色。
在平常民族舞蹈訓練的過程中,除了指導舞者舞姿的專業性、準確性、人物形象情感的體現等方面的內容外,還應針對民族舞蹈中的氣息進行訓練及運用。民族舞蹈的表演屬于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每個民族在環境、低于、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甚至文化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間接導致了各個不同地域民族舞蹈中情感表達的不同,使得在氣息運用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民族舞蹈訓練中應結合民族音樂類型、舞蹈類型合理的選擇與舞蹈相匹配的氣息節奏,提高舞蹈表演的視覺效果[2]。如在進行藏族舞蹈《扎西熱巴》的訓練過程中,由于藏族同胞生長環境處于高原地區,氣息應以快吸快吐為準;如在進行朝鮮族舞蹈《盛開的金達萊》的舞蹈表演中,應隨著音樂的變化適時抬腿及踢腿等動作,適當的對氣息進行調整,營造一種剛柔并濟的視覺效果。在訓練各個不同類型及地域的民族舞時應結合音樂舞蹈類型、情感表達等實施不同的氣息調整,合理對氣息進行運用,提高舞蹈的視覺藝術水平。
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者的呼吸與肢體動作存在著直接性的聯系,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只有將呼吸與動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將生動、形象的舞蹈藝術演繹出來。在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應在音樂節奏及動作中尋找合適的換氣點,結合舞蹈中動作及節奏調整自己的呼吸,使得呼吸保持通暢。一般來說,在節奏歡快、動作敏捷的音樂中需要進行輕快的呼吸,在節奏緩慢、動作舒緩的音樂中需要進行緩慢的呼吸[3]。通過調整呼吸的方式將氣息合理運用到舞蹈表演及動作變化過程中去,呈現更好的舞蹈美感,最大程度上向觀眾展示舞蹈的魅力。在動作變化中注意“提氣”及“沉氣”的轉化,“提”主要是在“沉”的基礎上提升氣息,“沉”就是通過深呼吸的方式讓氣息下沉,帶著身體的力量進行訓練,在訓練中掌握氣息合理運用的規律。
在中國古典民族舞的表演過程中,較為受歡迎的為“水袖甩”,水袖甩的特點就是舞蹈的美感與力量的結合,舞蹈表演中或跳躍、或婀娜、或輾轉、或輕柔,若缺乏良好的氣息作為支撐,將會導致舞蹈看上去毫無力量及美感。在舞蹈的表演過程中通過音樂的變化,手臂、腕部動作的擺動呈現一幅視覺美圖,好像是舞者化身成為不斷變化及跳躍的音符,創造出了氣息與舞蹈的高度融合,給人一種歡快明朗的律動感,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融入嫻熟的氣息控制方式及技巧能有效的將朝鮮舞蹈中剛柔并濟、有力量及美感相結合的韻味表現出來,提高舞蹈的表演價值[4]。
在民族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舞者應充分認識到氣息對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及意義,通過重視在民族舞蹈訓練中對不同氣息類型的指導及明確、結合呼吸、動作進行針對性的舞蹈氣息訓練及利用氣息表達舞蹈表演的情感,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等多元化的民族舞蹈表演中氣息的訓練途徑及技巧,促進民族舞蹈表演中氣息的合理運用,提升民族舞蹈表演的視覺美感,在民族舞蹈的表演中有效的實現動作與氣息的完美結合,促進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揚及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