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蓉
【摘要】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由來已久。民營企業到底融資難在哪里?難在銀行與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與支持上,難在信貸體系的建立與政府支持的力度上?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民營企業在我國的市場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我國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具大貢獻,推動市場的活力,增加GDP以及對國家的稅收的增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由于國家政策及市場風險導致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本文將從多角度出發,對面臨的困難及相關的對策,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小民營企業 融資 對策
一、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在哪里
首先,民營企業自身原因經營波動較大,會導致融資難。民營企業因為普遍采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因此存在資本缺乏、資產規模小、持續經營能力相對較弱等問題。當市場經濟環境出現變化時,抵抗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差。民營企業大部分是以中小型企的形式存在。經營的高風險在客觀上導致他們融資的難度和成本的偏高。銀行信用評級會較低、經營效益差是民營企業的普遍存在情況。
其次,民營企業相對而言,可抵押物較少,導致融資難。有些屬于國家重點戰略支持產業的中小民營企業,科研能力強且具有核心知識產權,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一般這樣的企業基本上就是屬于輕資產的特點,無法通過知識產權抵質押獲得銀行信用貸款,也會面臨融資難的問題。
還有,民營企業由于在財務制度及管理能力上的不力,導致銀行資信方面及投資理性方面都比較欠缺。民營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或不規范現象比較突出,使得銀行或金融機構對企業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難以取得,對企業的真實情況很難作出準確判斷。銀行或金融機構不愿意貿然給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從面也增加了企業貸款難度。有時因為企業管理的原因,將貸款的資金與企業貸款的用途不一致,導致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合作受限。
銀行及金融機構方面,不少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在信貸模式上仍然沿用以往應對大企業的辦法,還沒有建立起一套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客戶信用檔案和風險管控體系,銀行及金融機構應積極推動票據融資、授信貸款等為民營企業量身定做的金融新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為民營企業融資事宜進行創新服務。
銀行及金融機構從民營企業得到的信息與民營企業自身的情況不對稱,導致銀行放貸意愿降低。很多中小民營企業采用的是家族管理模式,導致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金融機構或銀行很難判斷企業實際風險,或獲要通過高額的成本才能取得企業的信息,使得銀行不得不通過大量的抵押物來規避一定的貸款風險。信息不對稱是企業與銀行或金融機構貸款難的主要問題。
在政府支持方面,近年來政府對民營企業融資事宜比較重視,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由于財力有限,民營企業數量龐大,因此還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問題。還有對人才培育、鼓勵創新、信息提供、產業升級以及技術扶持上還有待進行一步的加強。
三、如何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
政府已下決心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的問題。因此我們企業及銀行或金融相關機構也要積極面對此困難,迎難而上,充分調動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方面的積極性,以解決融資信息不對稱為切入點,從而解決此難題。
那么各銀行或金融機構需提升對民營的金融服務水平。在思想上,認識到民營企業貸款的意義,以支持民營企業即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思想出發,從而使銀行或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之間進行良性發展。在機制上,銀行建立信貸人員盡職免責機制,讓信貸人員放下包袱,輕松上陣,客觀判斷民營企業的市場前景及困難,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支持實業,靈活運用各種金融組合,提供差異化服務。將信貸服務進行創新發展、改進服務,結合民營企業的現實狀況進行協同與配合。
民營企業自身應當增強風險意識,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量力而行,做到資金需要量與業務增長相匹配,切忌盲目過度擴張,增強自身實力。主動建立誠信信用系統評級,主動將真實有效的數據提供給銀行或相關金融機構,為銀行或相關金融機構放貸創造有利條件。
政府可以積極引導各民營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出臺一些利好的政策,建立一系列的科研技術中心,讓企業進行健康發展,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從而獲得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關注。政府可以大力鼓勵企業節能減排,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等,并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或者設立相應的獎金支持,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政府可以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創造良好金融生態,發展多層次融資市場,鼓勵創新融資,讓民營了解可以直接融資的渠道,政府職能部門積極倡導并進一步推進誠信體系,改善信用環境,加大對失信企業和個人進行懲罰,解決貸款的大環境。使金融機構能及時拿到企業的真實財務及其貸款相關的信息,解決銀行及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三、結論
政府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加強對企業各類經營數據、交易數據、管理數據進行管理,打造完備的數據基礎,構建數據庫,將數據通過提供結算等金融服務,讓銀行或金融機構對企業提升對企業經營行為進行介入,建立統一的客戶檔案,實現對客戶行為需求全面把握。民營企業通過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提高自身的運營能力,提高還款信用,提供真實的財務及相關企業信息,與銀行建立好良性關系,從而改善民營中小企業信貸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情況。同時要求銀行及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進行嚴格保密,建立保密制度,讓企業放心。這樣信息不對稱問題就可以有效解決了,貸款問題解決了。銀行及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提供精準的服務,實施靈活的貸款產品,對于暫時還款困難的企業,信用良好的企業,未來具備還款能力的客戶,調整貸款期限,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中長期的融資支持。使銀行及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良性發展,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增添活力。
參考文獻:
[1]張輝.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現代商業,2011(36).
[2]劉曼紅.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張路路.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才智,2010(11).
[4]蔡日升.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探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