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昀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也步入了“快車道”。大學語文課程從教育觀念,到教學內容,到教材組織的形式和格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教書育人的大學語文教師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身素質。
【關鍵詞】大學語文 教學改革 提高教師素質
1應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培養深厚的學術魅力以影響學生
大學語文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大學語文工具性的功能,如傳統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更包括了豐富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內容。而這諸多內容大學語文教師能否駕輕就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知識儲備。新時代要求大學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復合型的人才,否則是很難勝任大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更不用說去提高大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實現大學語文教學“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了。因此,大學語文教師必須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必須努力培養深厚的學術功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如此才能適應新時代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要求。
1.1大學語文教師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與研究,提高政治修養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大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深入開展政治理論的學習與研究,緊跟時代發展的要求。為此,大學語文教師要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更要加強對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深刻體會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進而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做到與時俱進。此外,大學語文教學還要注意努力拓展多方面的理論與實際知識,不斷調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政治理論素養,使自己具有較深的政治理論功底與魅力。
1.2 大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學術研究,提高學術理論功底
大學語文教師具有深厚的學術魅力,不僅體現在學科教學和學科技能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各種學科教學理論與學科實際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上。一個優秀的大學語文教師既要具有扎實的學科教學領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要注意研究該領域內的深層知識。而知識的獲取,除了博覽群書和參加社會實踐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對于學科理論和學科技能運用教師不懂或懂得不多,就很難解決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達不到學科教育的目的。因此,只有加強學科理論修養和學術理論功底,大學語文教師才能使自己具備扎實而豐厚的“專”“精”“博”“深”“新”相結合的深厚學術魅力,才能使學生愿學樂學,才能提高學生運用語文學科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2大學語文教師應鍛造師德風范,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以熏陶學生
古語云:“作經師易,作人師難”。對大學語文教師來說,作“經師”不易,作“人師”更難。要有深厚的學術魅力不易,要有高尚的人格力量更難。人格,是人的內在因素的總稱,它反映在個體的言行舉止、風度氣質上。心理學研究表明,高尚的人格能夠產生積極的健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大學語文教師的人格集中表現為從教者的師德風范。在新時代,具有什么樣的師德風范才能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以熏陶學生,這是大學語文教師都應認真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2.1大學語文教師應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敬業精神
“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大學語文教學作為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和陣地,決定了大學語文教師要牢記總書記的教導,牢固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崇高敬業精神,這是大學語文教師的立身之本。
師德風范是大學語文教師的靈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目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在拜金主義的驅使下,在某些教師淡漠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物欲膨脹、急功近利、缺乏理想信念和敬業精神的情況下,大學語文教師要教好大學語文課程,育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就必須牢固樹立的理想信念,堅定自己的敬業精神,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教學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律己做人,身教重于言教,讓學生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中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用正直的為人、端莊的儀表,坦蕩的胸懷來感染新時代的學生,使其在教師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品德,從對教師的敬佩和信賴中自覺的理解并接受學科教學的內容。
2.2大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強化進取精神、創新思維和協調能力
在21世紀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會經常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每個人都會有緊迫感和危機感。大學語文教師只有勇于進取,才能擁有未來;只有大膽創造,才能超越前人,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只有具備協調的品格,才能適應社會,才能使自己融入社會和集體之中,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獲取新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取得大學語文教師的成功,實現作“人師”的目標。
教學實踐證明,一個在理論上能夸夸其談而在實踐中卻不能融匯貫通的大學語文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語文教師,也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與信賴。因此,大學語文教師只有在“教”與“行”中將深厚的學術魅力與高尚的人格魅力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敬仰的最具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好教師。
3大學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情感素養,以情感化學生
大學語文教學不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所謂以情感人,就是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師生之間的真情實感,使學生的思維與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并接受其內容。這就要求大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的同時,要以深厚的情感愛護學生的進取心和積極性,關心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的疾苦,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平等、協作、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生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純潔的師生情感。因為這是搞好大學語文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學生一旦理解了這種感情,必然會“親其師”,從而也會“信其道”。因此,大學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投入,以情感人,才能提高大學語文教學的實效。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質,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學的需要,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才能不斷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