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華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政府會計制度的亮點進行概述,從會計核算不同、會計要素、會計科目的變化、新增了預算會計科目、會計報表的變化等多個方面,對政府會計制度與地勘會計制度的差異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新舊制度銜接的方法。
關鍵詞:地勘單位;事業單位;會計;轉換;注意問題
在國家相關部門正式頒布了基于權責發生制背景下的政府會計規章制度,與此同時,財政部門也根據會計制度改革要求,發布了新政府會計準則。隨著體系頒布和實施,給我國各個行業財務會計共工作開展提出了新的標準。伴隨著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規模的擴大,開始滲透到地勘、測繪等行業中,引導行政事業單位快速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此次變革,轉變了之前事業單位等諸多行業會計制度并存繁瑣的狀況,并且也預示著地勘事業單位執行多年的《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開始漸漸退出歷史舞臺。這次改革,對地勘事業單位經營發展起到了重要意義。
一、政府會計制度的亮點
(一)歸并統一制度
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發布,讓原始事業單位及特殊行業諸多會計制度進行了合并和規整,讓政府會計制度實現了統一,要求各個單位及部門采取相同的會計核算機制。隨著政府會計制度的頒布,可以讓地勘事業單位科學設定迎合責任發生制改革要求的財務報表,并且也能精準的展現出地勘事業單位運營狀況,處理地勘事業單位和行政時間單位在會計核算口徑上不統一的局面,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便于政府綜合財務體系的順利實施。
(二)創新“三雙”理念
政府會計制度秉持會計財務、預算管理雙重功能、權責發生制及收付實現制的雙重標準,根據平行記賬要求,借助財務會計及預算管理兩套管理機制,根據權責發生制及收付實現制管理要求,地勘單位在運營發展中應選擇動態管理模式。該體系的改革并實施,便于地勘單位財務會計及預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讓兩者之間充分分離的同時,也能相互連接,形成新型的會計核算模板,轉變了以往地勘單位在預算管理中各種弊端,便于財務報表使用者更加全面的掌握地勘事業單位財務指標。
二、政府會計制度與地勘會計制度的差異
(一)會計核算不同
從政府會計制度自身角度來說,自身具有兩種功能:地勘單位應根據管理要求,將包含在預算管理中的收支業務,采取財會管理及預算管理同時管理方式進行收入計算;對于不包含在預算管理范疇內的收支業務,應采取財會方式處理。在地勘會計制度背景下,各項業務的核算管理均采取財會核算方式進行,無需對其進行預算管理。此外,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雙重管理標準下,地勘事業單位只要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即可。
(二)會計要素、會計科目的變化
從會計要素方面分析,政府會計制度發生的變化在于,把地勘會計制度中地勘撥款及支出成本、損益成本根據會計要素進行劃分,計入到“收入類”、“費用類”科目中,把成本類成本納入“費用類”科目中,轉變以往混合式管理模式,讓會計要素更加簡便和具體。在政府會計制度中,包含諸多一級財會科目和預算管理科目,但是在地勘會計制度中,只是涉及了部分財會科目。由此可見,兩者在會計要素和科目上有所不同。
(三)新增了預算會計科目
隨著政府會計制度的全面實施,地勘單位應結合制度改革要求,在會計科目中適當增加預算會計科目,如預算收入、預算支出等科目。根據政府收支分類科目設定要求進行細化,這樣能夠與財務會計核算科目相迎合,真實展現出地勘單位預算管理狀況。
(四)會計報表的變化
在政府會計制度中,存在大量財務報表等信息;而地勘會計制度中僅包含了一些財務報表。在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應根據具體要求建設現金流量表,并對地勘單位運營狀況,如果存在市場營銷行為,定期建立現金流量表,這樣可以更好的掌握地勘單位財政資金應用情況,具體評估地勘單位發展實力。預算管理報表對預算收入支出、預算結轉結余等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真實的展現出地勘單位預算指標實現情況,更是年終部門決算的重要憑證。
(五)部分科目核算有了新變化。
首先,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增添了公共基礎設施、文化資產、受托代理資產等內容,消除了限額存款、內部往來、國家基金等內容,加強收入科目信息管理。另外,在地勘單位產權核算過程中,通常采取庫存核算、物品數量核算方式進行,并將核算結果在會計報表中集中展現。其次,受到地勘會計制度因素影響,在固定資產折舊過程中,應根據固定資產增加數量情況,合理設定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間,減少當月計提數量。在政府會計制度中,應該按照當月計提折舊管理標準,做好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但是與此同時,需要根據部分科目核算變化情況,明確固定資產類型,如文物等固定資產無需進行計提折舊。
三、新舊制度銜接的方法
在2018年,我國相關部門就結合地勘單位運營發展狀況,頒布了有關地勘單位會財務會計核算標準,并要求地勘單位嚴格按照標準要求落實好新舊制度銜接工作。具體對策如下:
(一)分析地勘單位原賬目的科目余額
結合《<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相關標準》內容,要求地勘單位重新編制會計科目,并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會計核算工作,保證余額明細表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
(二)建立政府會計制度
于2019年開始,新賬核算應該根據《<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相關標準》要求進行,統一核算財務會計和預算管理科目余額。地勘單位原賬年末沒有余額的,無需開展轉賬處理工作。沒有根據入賬事項要求進行登記處理的科目,應根據《<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相關標準》要求編制科目余額表。
(三)關注部分特殊需轉賬的科目
在地勘會計制度中,要求地勘單位將“住房周轉金”當作職工資建房資金,將其計入到“長期應付款”科目。與此同時,把“國家基金”等余額,計入到“累計盈余”科目,重點關注部分特殊需要轉賬的科目。除此之外,預算會計科目中應該具體劃分出重點區域結算或者結余資金屬性要求,確定其為財政資金,還是為非財政資金。
(四)保留新舊制度銜接的“痕跡”
地勘單位在開展轉賬工作過程中,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做好分錄工作,同時把地勘會計制度科目余額和分拆科目余額納入新賬科目中,將其整理完成以后當作原始依據。此外,地勘單位對預算會計科目中包含的初始登記余額和調整事項,應該把初始登記余額和調整事項依據整合之后當作初始憑證,及時編錄預算會計報表。
(五)謀劃好明細科目的設置
在籌劃明細科目過程中,應根據各個資產實際情況進行編制。例如,在庫存核算盤點過程中,應結合地勘單位實際賬目設定情況,在初始科目中適當增加新賬目中二級明細科目,科學籌劃明細賬目,保證賬目設定的全面性和規范性。只有做好明細科目設定工作,才能更好的迎合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保證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地勘單位在實施會計制度轉型工作時,應該確保國有資產不會出現流失狀況,對于資產會計科目處理,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履行審批手續,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進行地勘會計制度和政府會計制度的充分轉變和結合,保證新舊制度能夠順利過渡,引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地勘單位中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趙愛玲.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地勘單位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9 (19):99-100.
[2]底冠蘭.經濟新常態下地勘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及轉型發展的路徑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 (05):180-181.
[3]路則剛.淺析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對地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納稅,2019,13 (0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