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文化”一直是中國比較重要的文化體系,要想了解“家文化”就需要了解它的歷史、發展以及相關背景。本文將結合中職院校目前的發展情況,來重點強調“家文化”的重要性,希望通過教育手段、管理體系等,讓這一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并通過大力發展“家文化”讓學校能夠更好、更和諧地發展。
關鍵詞:“家文化” 學校管理 文化
一、“家文化”的概念與歷史
(一)“家文化”的概念
“家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是由于家庭成員地位以及家庭中的規則和角色的不同而產生的一種綜合性的文化。“家文化”中有夫妻間的愛情文化,也有父母、子女的親情文化。在社會上,很多中職學校都會將“家文化”作為中職學校的發展文化去推行,讓員工能夠在中職學校產生家的感覺,讓員工之間能夠像親人一樣互幫互助,通過不斷的交流溝通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氛圍,讓工作變得更和諧,讓團隊成員能夠更加互相信任。本文主要針對“家文化”中的親情文化進行解讀,希望學校各個層級之間能夠以親人的方式相處,互相之間能夠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校園中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通過親情的溝通,讓校園文化變得更加溫情,提升校園文化內涵,讓學生對學校更加熱愛。
(二)“家文化”的歷史
“家”是每個人心靈的港灣,是每個人心里的依靠,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家庭意味著溫馨,意味著溫暖。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不管主流文化如何變,家庭的地位始終未變,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家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理論的核心,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中,“家文化”也受到過嚴重沖擊,也有過低谷,但“家文化”始終沒有消失,一直存在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
二、在中職學校推行“家文化”建設的具體策略
(一)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家文化”建設
在學生學習的課程中,有一些課程可以直接通過學習的內容來展現“家文化”,比如語文、德育等,可以通過需要學習的課文來將文化進行串聯。像我們熟知的《我的母親》《多年父子成兄弟》等課文都可以進行相關的文化教育。通過課文的學習可以進行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通過課文去進行聯想,回想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產生共鳴,再通過這種氣氛的烘托,讓學生能夠將心中所想及時記錄下來,然后通過書信的形式帶給家長,讓家長寫一封回信,通過這種交流,能讓雙方敞開心扉,很多平時說不出口的話也會在書信中進行傳達,讓雙方都能感受到對方真情實意的關心,讓親情變得更加濃郁。學生在寫信的過程中也能不斷回憶父母為自己的付出,從而體會到父母的真心,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會更加體諒父母,更好地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家庭更加親密和諧。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只有文科類可以將文化進行有效傳遞,理工學科一樣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等研究性專業課程時,可以通過團隊合作、協同的思路讓“家文化”得以傳遞。當課堂小組進行問題協作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分出很多個不同的角色,可以讓小組內的成員按照家庭成員的身份進行劃分,承擔各自的日常任務,通過這種新穎的模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受到極大的影響,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能夠互相合作,加強溝通,同時也能學會謙讓,能極大程度地鍛煉學生的品德,幫助學生成長。
(二)在學生管理中推行“家文化”建設
在日常的學校管理中,要通過不同的管理手段來推進教育的深入。通過班會的開展和班集體活動的推進,營造文化氛圍。比如可以召開“學校我的家”等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將學校當成家來進行布置,以家為出發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進行布置,在布置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互相交流、相互協作,將宿舍、班級布置得更加溫馨,充滿家的感覺,加深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可以讓學生在學校扮演一些家庭中的角色去進行管理,一是能夠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二是通過這種自主管理的模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親情,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三、在教師管理中推行“家文化”建設
“家文化”的打造不僅是學生單方面的任務,對教師的要求也是一樣重要的,在教師的教學生涯中,很容易會出現職業的懈怠,內心對于工作可能會有所放松。學校相關領導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建設,要定期展開一些比如集體團建的活動,讓教師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讓身心得到一個放松。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教職工參加各種興趣愛好的協會,讓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組織活動。通過教師間的交流既能夠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也能陶冶情操,使教師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進行壓力的舒緩,感受家的溫暖,讓教師能夠體會到“家文化”所帶來的溫馨。如此也更能有助于教職工順利開展接下來的教學任務,為學校建設繼續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付磊.“家”文化助力中職學校健康發展[J].住宅與房地產,2016(21).
[2]黃璜.“家”文化對中職學校的影響[J].藝海,2012(08).
(作者簡介:嵇玉云,女,本科,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中職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