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文化活動更加契合人民群眾的生活現狀,基層文化工作人員應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訴求。本文將從如何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加快群眾文化開展的步伐。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 精神生活 組織開展
一、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在基層文化工作建設中,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擴大文化活動產業的資金投入。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廣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當地財政可支撐的范圍內擴建文化中心、圖書館、體育廣場等,從而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提供條件。當然,除了國家投資之外,當地政府要做好基層文化工作以及與大型企業重點單位的合作,這樣才能夠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多的資金。
二、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先進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各地區都建造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娛樂場所,以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為了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各地必須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文化環境,讓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帶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群眾都能夠融入這種氛圍中。要摒棄那些不健康的、低俗的活動形式,創造趣味性的文化氛圍。現如今,為了預防群眾沉迷酗酒、賭博這種現象的產生,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加強群眾對法律的認知,培養群眾的法律意識和道德品質,從而使群眾遵紀守法,德才兼備。這不僅能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先進性,而且也能為文化活動建設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
三、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在人們業余生活中,群眾文化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當地相關部門應拓展文化活動的空間,加大對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讓人民群眾都能夠參與進來。地方婦聯、居委會及共青團等集體都應發揮團結合作的力量,帶動社會群眾參與進來,要將新思想、新熱潮滲透到群眾文化活動中,創新文化活動方式和內容。當然,也可以組織社會機構開展運動會、演唱會及專家講座等,為群眾提供有益的活動形式,傳播健康科學的知識。除此之外,各個地區的學校也應該聯合起來開展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文化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
四、繼承傳統文化,不斷創新其內容及形式
在我國歷史長河的不斷演變當中,蘊含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戲曲、剪紙、皮影、刺繡、泥塑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構成了中華民族絢爛的傳統文化。在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傳統文化的融入與傳播在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為了加快群眾文化的發展步伐,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使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能夠貫穿群眾文化的建設中。相關部門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時,要積極搜集和整理傳統民族民間藝術,形成當地特色的文化形式,從而使傳統文化能夠得到繼承和發揚。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必須不斷創新,在不改變本來全貌的狀態下豐富形式、創新內容,使其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更具全民性和發展性的特征。
五、充分發揮文化館的作用
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文化館作為發動群眾、聯系群眾、組織群眾的重要場所,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地政府應在資金可支持的范圍內,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修補和陳舊設施更換工作;積極加強文化館的建設,充分發揮文化館的帶頭作用。與此同時,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要加強文化館的文化設施管理,要結合當地的人口布局以及發展特點,對文化活動內容進行合理調配,提高工作效率。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借助高效科學的網絡管理系統,為文化館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資源。另外,也要提高文化館館員的業務水平與素質能力,要相應地開展一些員工培訓活動,提高員工的自身業務素質。還可以挑選一些員工深入到人民群眾中,號召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建設中。對于一些相對比較落后的地區來說,文化館要不定期地下鄉組織演出,從而豐富該地區的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促進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六、結語
群眾文化活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部分。因此,基層文化工作者必須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視程度,配合當地政府,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增強人民群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拓寬群眾文化的資源與渠道,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加快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龔建軍.淺談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現代物業,2015(06).
[2]王敏.淺談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群文天地,2011(11).
[3]張淼.淺談如何組織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現代交際,2015(12).
(作者簡介:郭倩華,女,本科,河南省靈寶市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