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讓少兒接受藝術輔導,近年來,中國各類藝術培訓機構愈發出彩,其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也頗受關注。但是,在進行少兒聲樂訓練時,很多培訓機構的教師教學模式古板、缺乏靈活性,導致少兒聲樂訓練的教學成果大打折扣。本文將分析少兒聲樂訓練的主要內容和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少兒聲樂訓練的多樣化教學改革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少兒聲樂訓練 多樣化教學模式 應用探索
掌握一門藝術課程成為當下許多孩子的硬性門檻,甚至很多學生家長愿意讓學生學習多門藝術課程,提升其藝術素養和自身的競爭力。少兒聲樂訓練一般數月就能看到非常大的成效,近年來,少兒聲樂訓練也備受家長關注。
一、少兒聲樂訓練內容
(一)少兒體態訓練
演唱時候的體態決定了演出效果,在進行少兒聲樂訓練的時候,要重視訓練少兒的體態,培養其良好的唱歌習慣。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做到雙眼目視前方、炯炯有神;下頜微收,脊柱挺直,給人一種良好的精神面貌。少兒的體態決定了演唱時的精氣神,也能緩解上臺時的緊張情緒,令其得到更好的發揮。
(二)少兒發聲訓練
不良的發聲習慣很可能會造成少兒聲帶的損傷,導致聲帶疲勞。不良的發聲狀態短期內難以察覺,但是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導致肌肉和神經不能協調運動,倘若要以聲樂作為未來升學的籌碼,就一定要重視少兒的發聲訓練。在進行少兒聲樂訓練時,要重視發聲的訓練,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發聲意識,通過內聽、內視、內調控的方式調控聲音,而不是簡單靠耳朵聽、嗓子吼。
(三)少兒樂感和樂理訓練
無論是少兒聲樂興趣培養還是專業培訓,都需要將培養學生的樂感放在首位,有了良好的樂感,學生才能有學習聲樂的興趣,才能將其堅持下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優勢。有了樂感,學習歌曲也更加輕松容易,此外,樂理的學習也非常重要,倘若經過一段學習,學生看不懂簡譜、不懂得母音的區別,那也能間接證明開展的少兒聲樂訓練是非常失敗的。
二、傳統少兒聲樂訓練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少兒聲樂訓練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很多教育機構的教學模式古板,教學缺乏吸引力,很多機構的教學模式都是先練習發聲,然后練習唱歌,練習曲目也在《小螺號》《小小的我》等歌曲中反復循環,并不能讓少兒學到聲樂專業知識。其次,其教學沒有針對性,且缺少靈活性和拓展性,傳統的少兒聲樂訓練局限在教材中,沒有根據每首歌的不同制訂教學重點,甚至很多資質不到位的培訓機構,對聲樂教材的研究也是極度欠缺。最后,大班教學模式,不能因材施教。因為需要同時兼顧到數十名學生,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在聲樂練習中的不足,導致其在歌唱練習中的某些壞習慣遲遲得不到解決。
三、提升少兒聲樂訓練教學模式多樣性的改革實踐
為了提升少兒聲樂訓練的有效性,就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活躍起來、豐富起來,真正讓學生有所收獲。
(一)教學視角要改變,重視童心和童趣的挖掘
聲樂教學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和教授聲樂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讓課堂生動活潑起來,藝術要融于生活,為了能提升教學質量一定要創設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舉例來說,教師可以通過鋼琴來引導學生加深對高低音的理解,掌握聲音規律。用鋼琴模擬鳥叫,鳥叫這樣高亢的聲音就是高音;像北極熊走路發出的低沉聲響,就是低音。教師在訓練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防止教學中出現枯燥乏味的現象,可以采用模仿動物叫聲的方式來練習聲樂中的元音發聲。如小羊的叫聲是“咩咩咩”,小貓的叫聲是“喵喵喵”。
(二)師生關系要和諧,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聲樂教師與少兒的互動質量也影響了聲樂教學的質量。當下,因為不喜歡某個教師導致少兒學習積極性差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隔閡。聲樂訓練較為枯燥,嚴格的訓練課程對少兒來說難以堅持,倘若教師過于嚴格、缺少與學生的溝通,那么很可能會令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聲樂,讓唱歌從興趣愛好上升為一項技能。
(三)聲樂學習要主動,多開展實踐教學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練習,通過聲樂訓練讓學生發自肺腑地喜歡唱歌。教育機構可以定期組織少兒文藝會演、少兒聲樂大賽,并且鼓勵其參加省市、國家級的聲樂比賽,讓少兒多積累舞臺經驗。事實證明,榮譽感能提升少兒學習聲樂的積極性,我們也要以此為出發點,多開展教學實踐。
四、結語
聲樂訓練不僅教學生怎么唱歌,還要通過講解樂理知識、發聲知識和不斷地練習,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聲樂訓練最主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被父母強制參加聲樂訓練的學生,采取多樣化的教學能提升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甚至未來將歌唱作為自己的職業。
參考文獻:
[1]桂青林.淺談少兒聲樂教學中變聲期前童聲階段的練聲訓練及要素簡析[J].戲劇之家,2019(27).
[2]羅樹萱.少兒聲樂訓練與演唱技巧探析[J].民族音樂,2011(05).
(作者簡介:陳耀,男,本科,揚州市寶應縣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聲樂)(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