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迎霞
【摘? ?要】? 幼兒的心智尚未成熟,無法運用條約規則對孩子進行死板的教學。幼兒教育應該是開放性的教育,通過溝通交流來釋放孩子的天性,促進孩子思維的開發與智力的培養,孩子的天性能夠得到開發利用,需要借助親子活動。親子活動教育模式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孩子的智力、天性與思維能力上尤為關鍵。
【關鍵詞】? 親子活動;幼兒園教育;天性
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借助親子活動。通過親子活動實現家長與教師的互動,并且增強幼兒的天性開發與智力培養,營造出一個健康樂觀開放性的教學氛圍。筆者通過探討當前親子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進行分析,提出幾點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期提高幼兒園親子活動的效率。
一、確保親子活動的場地與硬件設施
親子活動一般有室外親子活動與室內親子活動兩種形式。教師要認真分析親子活動的客觀需求,根據幼兒的生長階段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活動計劃。幼兒園還要確保親子活動所需要的場地與硬件設施,從而保障親子活動的順利展開。一是利用幼兒園原有的資源開展親子活動,還可利用幼兒園的各功能室定期開展各類親子活動,如在“寶貝書吧”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在“寶貝廚房”開展親子美食制作活動,在“幼兒創意館”開展親子手工制作活動等。二是可以利用一些公共社區資源開展親子活動,如運動會、植樹等,還可以組織家長帶著幼兒在公園的沙地進行沙雕游戲,在野外農場進行種植農作物的活動,在博物館進行歷史故事的講解,在農博園與父母一起體驗收獲農作物的快樂。通過開展上述親子活動,不僅可以使幼兒貼近生活,促進親子關系,更能夠開發幼兒的天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親子活動展開過程中,幼兒園應該確保環境氛圍的寬松與溫馨,比如可以為幼兒提供柔軟的墊子,在堅硬物體上覆蓋泡沫墊等,這既能使幼兒有親切感,又能確保親子活動的安全。
二、針對幼兒的心理與生理進行親子活動指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人。如今社會過于苛求成績,導致孩子身上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家長經常這樣教誨孩子:你看看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會,你怎么這么笨;你得聽從老師的教誨,老師讓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實際心理情況與學習興趣等。開展親子游戲、親子課、親子運動等,設置點心區、體檢區、專家答疑區等活動區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拉近親子間的距離,讓彼此更加了解。每一次活動,老師都應該認真對待,從人員安排、早教服務活動宣傳、活動方案的設計等方面進行精心的準備。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心理時期孩子的特點,設計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游戲,促進其精細動作和粗大動作的發展,同時向家長傳授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使家長得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比如,隨著《快樂親子操》的音樂響起,青春活力的老師帶領幼兒和家長一起跳動感的律動操,讓父母感受孩子的活力。活動結束后,幼兒回到活動室,一起享用幼兒園準備的牛奶和小面包,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適應著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這些簡單的親子活動都符合幼兒的生理與心理時期,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幼兒園親子活動優化措施
目前,幼兒園親子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通過科學的手段,確保親子活動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筆者認為,親子活動的開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工作,促進親子活動的教育性與科學性。
1.親子活動觀念的優化。幼兒親子活動的發展基礎和保障是有相關法律規定的。作為親子活動的組織者與制定者,教學人員需要對相關文件進行深入的解讀,確保在幼兒園親子活動過程中運用有效的策略與方式。比如,在開展“和孩子一起去冒險”這一親子活動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活動的教學思想與觀念,讓幼兒體會到團結合作以及互相幫助的正能量。通過父母與幼兒一起勞動或工作去獲取一些工具,完成冒險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教師在舉行親子活動過程中,可以按照教學基礎與經驗作為考證,同時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要求,確保親子活動觀念的正確。
2.親子活動的內涵。在親子活動中,教師起著組織與協調的作用,教師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了解親子活動的內涵,確保親子活動的順利開展。親子活動的完善需要教師自身素質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思想上體現出親子活動的認同感。例如,幼兒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制作了一顆顆五彩、甜甜的棒棒糖,通過這一活動來促進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這個活動主要體現的是親子活動對幼兒的行為上的培養;幼兒化身為水果寶寶,跟著父母一起“坐上火車”通過隧道,一列長長的小火車穿過爸爸媽媽們搭的“山洞”,體驗一次快樂之旅,通過這活動來豐富幼兒的內心世界,體現出親子活動對幼兒精神世界塑造的內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家長與幼兒的溝通是親子活動的重點,教師通過考察親子之間的溝通總結出問題所在,從而促進親子活動的科學有效開展。
四、親子活動中的指導
教師作為親子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活動場地的提供者,親子活動的合作者,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發揮積極的溝通與指導作用,從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在親子活動準備階段,應該做好準備工作,例如安全問題怎么解決,如何調動親子活動的積極性,如何對任務進行合理的分配等,并對親子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預案。比如,在活動過程中,有一位家長并不重視此次活動,忽視和敷衍親子活動,導致幼兒情緒失落,這時教師就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并且讓這位家長看一看其他家長是如何與孩子開展活動的,孩子的成長快樂與家長息息相關,從而引導家長真正地重視親子活動。此外,每次親子活動后,教師需征求家長的意見,及時總結和反思,發現問題,找出解決辦法,積累經驗,在下一次的親子活動中揚長避短,把活動做得更好,讓家長更滿意。親子活動后,教師還要將延伸活動落到實處,并以照片等形式展示活動成果,真正保障親子活動的效果和價值的有效延續,達到親子教育活動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的要求。
幼兒園親子活動已成為一種最佳的教育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今后,我們將不斷地深入研究,更深層次地理解親子活動的內涵,讓家長更好地走進親子教育,共促幼兒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梅.幼兒園親子活動主體定位和互動現狀及其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56(9):34-35.
[2]蔣瑩.幼兒園親子活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67(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