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娟
【摘? ?要】? 挫折是促使個體成長的最快方式。然而對初中生而言,他們處于人生道路中的承上啟下階段,生理和心理都面臨著巨大的變化,如果外界加以刺激或者誘導,初中生的不成熟心理會導致其面臨挫折時陷入自暴自棄狀態。因此本文著重論述了針對初中生實施耐挫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初中生;挫折教育;措施;班主任
每個人的人生都注定遇到磕磕碰碰,這是人生閱歷中必不可少的“風景”。如何對待這些挫折,成為了考驗每個人成熟度的最佳方式。初中生的生理在不斷發育,其心理的發展卻是不均衡的,很容易走入歧途。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初中生很容易因為挫折而一蹶不振。因此,耐挫教育是當前德育的核心內容。
一、學會正視挫折,提升抗壓能力
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不算是完整的人生。挫折就像路上的岔道口,盡管需要費些周折,但是終究能看到柳暗花明。然而對于初中生來說,挫折卻像一堵無形的墻,讓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前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中生的心理發育仍然不夠成熟,看待問題過于狹隘。因此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正視這些挫折,提升其抗壓能力。
例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他平時在班里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因此逐漸變得浮躁。一次年級模考,他并未如自己預期獲得班級第一,因此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變得消沉。作為班主任的我,自然需要和學生深入交流。根據觀察,這位學生基礎很好,平時的表現也很突出,成績一貫優秀。但是這些也恰恰成了他的束縛,他逐漸迷失在自己的“成就”中。因此,教師和該名學生在辦公室進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教師告訴他,人生中的另一種風景是挫折。就像山間的彩虹,之所以美麗,完全因為下雨的原因。如果沒有雨的襯托,如何看到彩虹的美麗?如果沒有挫折,人生的美好也會失去很多色彩。經過教師耐心細致地點撥,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僅僅因為一次模考失利就自暴自棄是懦夫的行為,真正的勇者需要直面挫折,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從那以后,他的學習狀態回歸了正軌。
克服挫折的第一步是正視挫折,然而當前很多初中生甚至缺乏面對挫折的勇氣,遇到一點小的不順利,就變得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這些都是缺乏挫折教育的結果。因此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提升自身抗壓能力。
二、注重因材施教,避免出現極端
初中德育需要抑揚結合,才能收獲一步到位的效果。對初中生來說,過度贊美和過度貶低都是有害的做法。前者容易將初中生變得浮躁,讓其無法客觀看待自己,容易陷入自視過高的狀態中,不利于其未來的發展;而過度貶低則與之相反,很容易讓初中生喪失自信,意志消沉。因此,班主任需要結合每個學生的現實情況因材施教,避免出現極端的狀況。
例如,作為初中班主任,每天需要和不同的學生相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班級中有一個孩子不但學習成績差,而且在班級中總是獨來獨往,不和別人接觸,顯得特別孤立。教師曾經嘗試和他談心,但是收效不高。后來教師從其他教師處了解到這位學生喜歡畫畫,而且畫得不錯,作文也寫得很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多地給予這個孩子關注,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既然他的文字功底很好,教師就鼓勵其參加征文比賽,最后這名學生獲得了名次,從那以后整個人都變得自信了,也愿意和其他學生接觸了。這個案例的啟示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每個學生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他沒有開放時,你根本想不到自己會收獲怎樣的精彩。只有重視他,給予他適宜的陽光雨露,才能促進他健康成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麗。
挫折教育的實施對象需要有針對性,對于本來就已經比較自卑或者狀態不佳的學生實施挫折教育,只會加劇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所以挫折教育需要有針對性,不能盲目進行。
三、鼓勵家長參與,攜手并肩前行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永遠是父母,父母對孩子未來一生的影響是無需贅言的。然而傳統教育眼光認為,教育學生是班主任的責任,父母只承擔撫養的義務,不需要對教育負責。這種看法不但落后,而且不負責任。除此以外,教師也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盡管部分家長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但是教師也不能將家長排除在外,需要積極聯系家庭的力量,攜手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教師非常注重家長的參與。盡管由于時代的變遷,家長所承擔的責任更重了,平時工作也比較繁忙,但是教師還是非常重視家長會,所以在召開家長會之前,會將學生這一段時期的表現進行梳理總結,在會上和家長交流分享,交換彼此的教育心得。而且現在通訊方式很發達,所以教師也積極運用微信或者qq的方式和家長進行定時互動,特別是針對班級的學困生。這些學生平時承受著太多的負面看法,精神壓力很大。這些都導致他們面對挫折時,不論是來自學習的挫折還是人際上的挫折,都顯得自暴自棄,不相信自己。因此教師會專門和這些學生家長溝通,旨在發揮家長的力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提升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從而促使其回歸正軌。同時教師也會在溝通中讓家長逐步認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過度實施挫折教育的弊端,爭取家長的支持,讓家庭和學校都形成正面的風氣,從而有利于學生成長。
家長是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現代獨生子女過多的情況下,很多家長不敢也不愿意對孩子實施挫折教育,長此以往反而害了他們。因此班主任需要積極溝通家長,通過家長來影響學生,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挫折未必是壞事,很可能只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岔道口。遭遇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消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對于初中生來說,面臨著升學壓力,也面臨著來自人際以及自身的壓力,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調整心態,正確面對挫折是班主任需要思考的課題。挫折教育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功課,作為班主任需要端正心態,讓挫折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黃平.用心育人,做好班主任工作[J].新校園(中旬),2016(05):181.
[2]張喜來.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挫折教育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08):266.
[3]吳日鋒.培養初中學生耐挫力勢在必行[J].新課程學習(上),2014(0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