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超超
【摘要】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獲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融合發展在高科技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已經成為全球新聞出版傳媒行業的發展趨勢。5G時代的到來更是加快了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隨著融合發展的持續深化,人工智能、5G和新媒體等技術發展推動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的深度融合。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出來,其在信息傳播領域的優勢逐漸顯現,但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顯著。傳統媒介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局限性日漸暴露,但其優勢依然存在。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在這種大環境下,只有互相促進、相互影響,才能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二者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一種必然趨勢和必然要求,融合發展的意義影響深遠。通過對當下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融合發展的思考和理解,本文對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相關概念進行了描述與討論,提出了在技術性、服務性、拓展性上加強兩種出版方式的融合,指出了兩種出版方式融合發展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融合 發展 數字出版 傳統出版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創新與發展,出版行業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許多傳統出版行業正在以“多種媒介”的名義,積極開展互聯網、廣播電視和紙書出版等多種形式的傳播和發布。與此同時,數字出版作為一種新興的出版模式,正以其獨樹一幟的產品特點,受到出版界的高度關注和深入研究,不論是管理機構還是生產企業,不論是教育部門亦或是科研單位,都為此專門成立了機構和部門以及開設了專門的課程和課題,深入開展專題研究工作,大有與傳統出版一決高下之勢。從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發布的《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來看,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這五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勢頭,多領域發展成績顯著,全年收入規模從2014年的3000多億元到2018年的8000多億元,五年時間收入足足增長了兩倍多,其中,互聯網廣告、移動出版與網絡游戲依然占據收入榜前三位。從五年的收入不難發現,數字出版業發展進入變速期,從高速發展步入中高速發展階段。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數字出版只是傳統出版理念的更新和出版技術的進步,它與傳統出版產業既不是對立關系,也不是取代關系,而是一個支撐性的互補關系。這就像上世紀80年代王選先生發明激光漢字編排系統后,極大地提高了傳統出版的生產能力一樣,促進了出版產業的高速發展。
從概念上來區分兩者,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目前數字出版產品形態主要包括電子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絡原創文學、網絡教育出版物、網絡地圖、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數據庫出版物、手機出版物等。數字出版產品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有線互聯網、無線通訊網和衛星網絡等。傳統出版是以傳統印刷技術為基礎的紙張出版,其主要特點是需要將內容物化在以紙為代表的物質載體上。傳統出版生產的許多圖書產品物質形態明確具有物質形態的可保存性,而這些特點數字出版卻不具備。
為了促進出版行業持續健康有序地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如何融合發展,如何尋找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的業態融合切入點,以及如何充分延長出版物的生產線,實現內容資源價值的最大化。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二者的關系,大體可分為技術性互相依賴、服務性互相支撐、拓展性互相延伸三大類:
一、技術性互相依賴
在內容的編輯加工過程中,大型工具書、教材編輯和科技類圖書編輯以及出版資源積累過程中,數字出版技術由于采用了大量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因此,能夠提供大量的技術性支撐,從而使得傳統出版行業完成出版規模工業化生產、出版工藝流程化控制、出版質量分量化管理、出版過程精細化監督,從而進一步提高內容編輯的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加快出版企業的市場快速反應能力,滿足不斷細分的小眾市場和專業市場的產品需求,提升出版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二、服務性互相支撐
數字出版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數據處理技術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而來的,是出版產業的重要的技術之一,因此,在內容編輯加工環節中,其大規模快速處理和管理文稿數據的能力以及遍歷性地查找處理問題的能力,為編輯加工帶來了全新的出版理念和技術手段,為出版高質量的產品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和技術保障,從而為整個出版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服務。
三、拓展性互相延伸
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內容產品,不僅能為出版紙書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撐和服務,而且,其產生的數據已不是傳統的方正書版排版軟件所生產的只支持紙質印刷的過程性文件,而是可以在紙書、光盤、U盤、互聯網,以及在三網合一環境下的產品發布和傳播,因此,其產品的發行銷售渠道比傳統圖書拓寬了許多,盈利模式及推廣模式也豐富了許多,產品的增值空間也大了許多,從而使得出版產業在整個產業鏈中,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各有所專、各有所長,他們的關系是優勢互補的相互支持關系,數字出版的優勢是便于資源集中、反復查閱、多次檢索;而傳統出版的優勢是反復使用、多次重印以及收藏保存。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這就成為了兩者融合發展的關鍵前提。
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環境下,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融合發展成為是出版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因素,二者融合發展的途徑個人認為有三個方面:首先,要走出“誤區”,樹立正確的新聞出版價值觀。目前出版行業的發展趨勢走進了一個誤區,有的將數字出版視為一個全新的產業模式,年產值達到多少,拉動多少產業增值,有的將數字出版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期望通過數字出版,實現多少利潤和效益;有的甚至將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割裂開來,分別管理、區分對待;更有甚者將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完全對立起來,完全不接受新的出版模式和出版理念。上述都是不正確的想法和做法,需要我們通過產業模式融合,打破傳播媒介的限制,使讀者真正成為出版的目的、價值和受益者;其次,要開展跨領域跨行業的全方位合作。在當今社會,很多傳統的出版機構一直努力拓展數字出版領域,各個出版機構在各自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相互滲透、相互擴張、相互競爭,這種態勢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出版行業和出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一方面,可以考慮各個出版機構進行兼并重組、強強聯合,豐富出版資源,完善出版體系,建立新產業新領域的新體系;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出版領域向其他領域和行業邁進和滲透,建立跨領域和跨行業的戰略合作體制和機制,打破出版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關系壁壘,以多行業多領域、跨行業跨領域作為出版業的出發點,實現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的互惠互利[3]。最后,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發展模式,建立起全新的生產發展模式。出版行業要以“讀者”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市場為發展要義和發展導向。傳統出版受傳播媒介、地域時間和經營模式等諸多限制,在時間和時效上顯得過于薄弱。與此同時,數字出版的出現恰恰可以克服傳統出版在時間、時效和地域上的限制,對傳統的銷售渠道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借助數字出版的時效性和地域不受限等特點,推動傳統出版行業的發展。通過兩者的融合,加強出版行業、市場、讀者三者的關系,進一步達到提高出版行業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的目的。綜上所述,數字出版是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成長起來一門新興的學科,是出版體系中的一個分支,是傳統出版這棵大樹上長出的一個新枝,它在出版產業的成長發展過程中與傳統出版行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輔相成,而不是所謂的對立關系。我們要對數字出版有一個相對清晰和客觀的認識,不能過于守舊,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因此,要想推動出版產業進步和發展,必須通過數字出版和傳統出版的深入融合,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立,王飚,李廣宇.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
[2]于殿利.數字出版“七問”.
[3]謝丹華.數字化出版對內容生產的逆向顛覆.
[4]深度解析中國數字出版行業商業模式與發展前景.2016-06-17.http://www.sohu.com/a/83935597_1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