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摘要】 目的 分析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內科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4例腫瘤內科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7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應用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方法。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及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 對照組發生護理風險15例(31.91%), 觀察組發生護理風險2例(4.26%),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95.36±0.42)、(92.36±0.75)分,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1.24±1.43)、(90.23±1.14)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腫瘤科患者護理中, 可提升護理質量, 增強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腫瘤內科;滿意度;護理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82
護理風險管理在臨床上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通過收集、評估、監測和處理臨床治療和護理中可能發生的所有不安全事件, 從而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 將不正確的護理方法對患者身體所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腫瘤疾病患者的病情容易出現反復變化, 需要反復長期進行化療。部分年齡大的腫瘤患者, 疾病發生后身體會長期處于虛弱狀態中, 并且心理也會產生焦慮, 極易引發患者發生靜脈血栓, 且不利于留置針穿刺工作的高效實施及開展, 容易發生自殺等風險, 會增加護理糾紛的風險, 影響患者的康復。在此背景下, 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降低護理風險, 成為護理糾紛的重要內容。本研究旨在分析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內科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腫瘤內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7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3例, 女24例;年齡22~70歲, 平均年齡(52.6±10.2)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25例,?女22例;年齡23~68歲, 平均年齡(49.3±8.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應用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方法,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培訓 將護理風險相關知識作為主要培訓內容, 使護理人員了解自己的職責, 不斷優化工作流程, 制定有效的護理風險計劃, 以便能夠快速、有效的處理護理風險事件, 并提升風險監測效果。
1. 2. 2 落實責任制度 建立以護士長為首的護理風險管理團隊, 收集相關數據, 分析潛在護理風險, 對患者在臨床上所表現的數據及相關的臨床情況, 為患者制定出完善的風險案, 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必須要按照預案中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職能, 保證各項工作能夠貫徹落實到位[1]。
1. 2. 3 護理風險識別 識別潛在風險的腫瘤患者, 如觀察病情的變化, 為患者合理選擇藥物, 明確了解患者放療和化療反應、認知狀態, 教會患者自我保健評估方法, 并且需要將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導管滑脫均作為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對患者的全身做系統的檢查, 了解患者除了腫瘤疾病外, 是否還存在其他疾病, 從而有效識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 促進護理風險管理措施的合理制定。護理人員通過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護理方法對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的監測, 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幾率[2]。
1. 2. 4 優化流程 腫瘤科護士工作量大, 因此, 優化工作流程、不浪費人力資源是十分必要的。開展護理工作, 要貫徹責任護士優先原則, 對每例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在交際過程中, 其可以緩解消極情緒, 消除陌生感和困惑等。特別要做好節假日工作分工。每節課(每天)需要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對風險事件進行評估, 優化工作流程, 促進患者工作水平能夠得到大大的提升。
1. 2. 5 科室制定突發事件預案 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開展急診培訓, 提升其對腫瘤患者病情突然變化、跌倒、化療藥物滲出、導管滑脫等安全風險防范措施的應急能力。
1. 2. 6 增強??颇芰?由于腫瘤科患者的情況各不相同, 有必要定期培訓護理人員, 如放療患者的護理、化療患者的用藥前評估、用藥觀察、用藥后不良反應的預防和管理等。通過對腫瘤患者的急救技術、爆發性疼痛的評估和管理、危重患者的監護等方面進行護理查房、疑難重癥病例討論等, 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生命體征數據的早期預警價值, 避免護理風險事件, 影響生命安全。
1. 2. 7 加強風險監控工作 在開展護理工作中, 要落實相關的規章制度, 如正確編寫護理文件, 及時采取措施, 記錄患者風險評估數據, 做好評估和轉移工作。護士長和質控護士定期加強對存在風險的質控評估, 對護理工作的整體實施及開展效果進行評估。護理小組的成員為了能夠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應及時與其進行溝通, 對患者能夠清晰的了解風險及隱患進行引導, 加強陪伴, 配合護理工作。此外, 每個月召開1次患者和監護人會議, 收集患者和家屬的意見, 對意見進行整理。負責護士將定期匯總意見和建議, 對意見和建議的整體內容進行分析和反饋, 及時發現隱患, 不斷提高護理質量[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及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滿分均為100分, 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生護理風險15例(31.91%), 觀察組發生護理風險2例(4.26%),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腫瘤科的疾病過于復雜, 且不確定因素較多, 對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醫護人員除了應具備較強的醫療服務能力外, 還應具備較強的責任感, 對于出現的風險能夠及時進行解決。風險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護理人員不知道法律, 不能運用法律武器來約束自己的行為;②護理人員本身所掌握的護理操作技術及專業知識能力不強, 職業素養普遍不高;③護理人員不能針對病情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 對患者病情了解不足, 風險規避效果不好;④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 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未能及時進行解決。做好護理風險的降低工作, 確?;颊叩陌踩殉蔀獒t務工作者共同關心的問題。腫瘤內科主要從事各種良惡性腫瘤的內科治療。由于疾病在治療期間, 會使用大量的藥物, 引發藥物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 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增加了患者病情的復雜性, 引發護理風險的出現。因此, 加強對腫瘤科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具有必要性[4-7]。本文主要對腫瘤內科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腫瘤內科患者護理中加強護理風險管理, 可顯著提升其護理質量, 增強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黃靜靜, 胡小燕. 腫瘤放化療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引導式交接班的作用.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 26(21):127-129.
[2] 錢瑜. 腫瘤內科護理風險分析及應對管理措施. 中國衛生產業, 2017, 14(26):138-139.
[3] 郭瑞萍. 腫瘤介入治療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價值.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7):1306-1307.
[4] 郭麗貞, 林春芳. 安全管理在腫瘤內科患者預防護理風險事件中的應用價值. 醫療裝備, 2016, 29(23):160-161.
[5] 孫霞. 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內科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7(36):58-59.
[6] 趙凱歌, 馬鶴, 胡媛媛. 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內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9, 26(8):156.
[7] 田敏. 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8):167.
[收稿日期: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