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波

【摘要】 目的 對于維持性精神分裂癥疾病施行奧氮平藥物開展治療的具體方案和治療效果加以總結。方法 60例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氯氮平治療, 研究組給予奧氮平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精神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 研究組精神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分別為(41.14±11.26)、(29.11±6.21)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2.17±11.44)、(37.22±6.2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0%低于對照組的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中針對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 為其提供奧氮平治療效果理想, 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維持性精神分裂癥;奧氮平;氯氮平;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44?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olan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aintenance schizophrenia ? ZHU Yin-bo.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Jingji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Jingjiang 214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summarize the regime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olan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aintenance schizophrenia. Methods ? A total of 60 maintenance schizophreni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mental symptom sco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After treatment, the mental symptom score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score were (41.14±11.26) and (29.11±6.21) poi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hich was lower than (62.17±11.44) and (37.22±6.22)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10.0%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Olanzapine has idea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schizophrenia, and should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Maintenance schizophrenia; Olanzapine; Clozapine; Clinical effect
目前我們國家的醫學科研水平處在不斷發展和摸索階段, 在進行沉淀和積累期間發現, 提高維持性精神分裂癥疾病的治療效果, 減少不良反應出現風險, 降低維持性精神分裂癥疾病為患者所造成的痛苦十分重要。引發精神分裂癥疾病的主要因素包含神經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學因素以及遺傳學因素。從神經生物學因素角度來說, 精神分裂癥患者5-羥色胺、谷氨酸以及多巴胺等多種神經遞質功能出現異常, 引發人體中樞多巴胺水平上升, 功能亢進, 臨床中以往采取中樞神經系統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對精神分裂癥開展治療, 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可以對多巴胺受體和5-羥色胺產生有效的拮抗, 依照臨床神經解剖研究以及影像學研究可見, 精神分裂癥人群的顳葉、額葉和邊緣系統具備腦組織萎縮、腦室擴大和溝回增寬等表現, 幼年不良應激、圍生期并發癥、幼年軀體疾病、神經系統發育缺陷以及妊娠期病毒感染等在精神分裂癥疾病發病中具有緊密關聯 [1]。從遺傳學因素角度來說, 精神分裂癥疾病具有十分高的遺傳性, 與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血緣關系人群患病率明顯上升, 依照分子遺傳學相關研究表明, 易感基因和精神分裂癥疾病具有緊密關聯, 但是大量醫學專家認為精神分裂癥作為一類多基因遺傳疾病, 屬于多類基因相互疊加引發的疾病, 社會心理學因素中, 生活事件、不良性格以及經濟情況等能夠誘發或是促使精神分裂癥疾病出現。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疾病主要采取奧氮平、阿立哌唑、氯氮平、氨磺必利、利培酮、帕利培酮、齊拉西酮以及喹硫平等, 其中氯氮平為不良反應較多的一類二線藥物, 奧氮平為一類不良反應較少的一線藥物[2]。本文對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資料60例開展分析, 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加以分組, 其中接受氯氮平進行治療的30例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對照組, 接受奧氮平進行治療的剩余30例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組, 對比兩組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癥臨床診斷標準, 患者全部知情同意此次研究, 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患者的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全部>50分。排除標準:對于此次治療藥物過敏, 體質嚴重不佳, 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將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齡最小20歲, 最大62歲, 平均年齡(41.1±7.7)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44±1.16)年。研究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齡最小18歲, 最大63歲, 平均年齡(41.3±7.8)歲;病程1.5~4.6年, 平均病程(2.57±1.1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氯氮平治療:初始藥物劑量為50 mg/d, 之后依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逐漸增加藥物劑量, 最大藥物劑量為625 mg/d。研究組給予奧氮平治療:初始藥物劑量為5 mg/d, 治療第1周, 能夠增加藥物使用劑量到30 mg/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精神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含靜坐不能、頭痛、嗜睡、頭暈以及失眠等。通過精神癥狀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精神癥狀評分, 其中包含感覺、人際關系、情感、行為以及意識等維度, 總分100分, 患者得分越高代表其精神狀態越差。通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 共包含16項內容, 每項4分, 總分64分, 得分越高代表其臨床癥狀越嚴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精神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患者精神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研究組精神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出現頭暈1例, 嗜睡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出現頭痛2例, 頭暈2例, 失眠1例, 嗜睡3例, 靜坐不能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0%低于對照組的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在社會整體水平不斷升高, 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追求快速升高, 從而導致人們生活壓力以及精神壓力隨之增高, 臨床精神疾病患者增多。根據大量研究顯示, 精神分裂癥作為精神病中非常嚴重的一類, 不但疾病容易反復發作, 病程時間較長, 同時疾病能夠跟隨時間的推移, 對患者的意識認知和社會功能造成損害, 為臨床疾病的治療帶來難度, 加重患者家庭和社會負擔[3-5]。文獻資料顯示, 維持性治療屬于目前控制精神分裂癥疾病復發的主要方案, 但是由于精神分裂癥疾病具有終身性特點, 因此臨床治療安全性需要受到重視, 所以在選取維持性治療藥物方面需要非常謹慎[6]。本國以往臨床常用抗精神藥物為氯氮平, 此藥物存在良好的作用機制, 患者服用之后, 可以對腦干網狀結構中激活系統進行抑制, 同時存在理想的催眠以及鎮靜作用, 但是文獻資料表明, 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建議長時間服用此藥物治療, 同時腎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建議服用此藥物治療[6-8]。另有專家認為, 氯氮平存在抑制呼吸中樞效果, 能夠導致患者的呼吸變淺, 呼吸次數減少, 導致缺氧癥狀加重, 所以長時間服用氯氮平藥物能夠使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較大副作用, 臨床治療安全性不佳?,F在由于醫學模式的改變, 奧氮平屬于新型藥物獲得了人們的關注, 在臨床中慢慢成為抗精神藥物, 奧氮平屬于一類由氯氮平研制而出的噻酚苯二氮卓類衍生物, 患者通過口服吸收效果好, 不會對進食產生影響, 患者服用之后能夠有效結合氧化反應在肝臟進行代謝, 無需穿越血腦屏障, 關于藥物治療安全性, 文獻資料顯示, 奧氮平作用體現于錐體外系反應中, 因此奧氮平屬于現在最理想的抗精神藥物[9, 10]。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 治療后, 研究組精神癥狀評分、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奧氮平治療效果理想, 治療安全性高,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巍, 丁曉琴, 李福金. 奧氮平與阿立哌唑用于老年期首發精神分裂癥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心理醫生, 2016, 22(17):101-102.
[2] 張志濱, 傅春戀, 郭軼. 奧氮平用于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治療的臨床效果. 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16):32-34.
[3] 孫妍. 奧氮平用于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3(17):2440-2441.
[4] 李輝, 何雄偉, 郭沛峰, 等. 奧氮平與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效果對比. 兵團醫學, 2015, 46(4):16-17.
[5] 孫麗. 奧氮平聯合氨磺必利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評價. 中國民康醫學, 2016, 28(21):22-24.
[6] 王敬巍. 奧氮平用于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 系統醫學, 2016, 1(8):13-14.
[7] 和西波, 王華僑, 高艷杰. 奧氮平治療維持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 醫療裝備, 2018, 31(8):124-125.
[8] 武銳. 氨磺必利與奧氮平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研究.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 18(12):120-122.
[9] 趙紹鋒. 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 20(16):78-80.
[10] 胡源, 楊輝. 阿立哌唑與奧氮平治療Ⅱ型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24):26-27.
[收稿日期: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