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莉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需要有觀照意識,切準學生識字心理,從學生思維特點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多識字記憶方法,讓學生走向開放性識字的智慧學習。創設生活識字情境、引入游戲識字活動、啟用媒體識字手段、運用歌謠識字等形式,能夠增長兒童的語言智慧、行為智慧、視覺智慧、音樂智慧。語文教師要利用多元智慧理論幫助學生建立充滿情趣的學習體系。
[關鍵詞]開放識字;兒童思維;智慧學習
識字教學有自身的特點,學生的識字學習也有規律可循,教師應從學生思維特點出發,創設生活識字場景,引入游戲識字活動,采用媒體識字手段,運用識字歌謠方式,以成功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行為智慧、視覺體驗、音樂感知,為識字教學注入活力。在篩選識字形式時,應充分開展教情和學情調研,利用多元智慧理論指導識字,全面構建學生的識字認知基礎。
一、創設生活識字場景,增長兒童語言智慧
小學生有一定生活認知積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不妨結合學生的生活認知展開教學。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環境是學校、家庭以及一些公共場所,教師在具體接軌性操作時,不妨對學生的生活環境進行適當調研,針對需要識記的漢字進行細致分析,找到生活認知的切入點。如果有可能,教師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實物,也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生活,這些都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觸動,成功激活學生的語言智慧。
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三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將需要學習的漢字投放出來,并結合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展開學習引導:“袋”字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代”,下面是一個“衣”。大家看看自己穿的衣服上,有沒有口袋呢?學生開始行動起來,很快就有了答案。教師趁機引導學生:“腦袋”和“口袋”都是用一個“袋”,大家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用到“袋”?學生開始熱議,并不斷給出自己的發現:“袋鼠也是用這個‘袋?!薄奥榇?、布袋、塑料袋等,都用這個‘袋。”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給出積極評價,然后以這種方式讓學生找出“歡迎”的“迎”字、“水塘”中的“塘”字、“教學”中的“教”字等生活常用字。學生識字學習進入高潮,課堂氣氛和諧熱烈。
教師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導入識字新課,給學生提供更多識字啟迪,不僅能夠強化識字效果,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增長學生的語言智慧。
二、引入游戲識字活動,增長兒童行為智慧
小學生對游戲有濃厚的興趣,這是其天性使然。教師利用游戲開展識字教學時,應對游戲識字形式進行整合優化處理,以提升游戲的生動性、互動性、直觀性,讓學生在高頻互動中完成識字學習任務。學生大多喜動不喜靜,而游戲的特點是互動,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勢、肢體活動展開識字學習,以成功激活學生的識字思維,增加學生的運動量。除了字謎游戲,其他識字游戲都帶有運動性,教師需要將漢字巧妙地融入到游戲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識字任務。
游戲識字形式眾多,教師在具體選擇時需要對學生的游戲經歷和游戲興趣有更多的了解,以提升教學設計的契合性。例如,《拍手歌》是學生最為熟悉的游戲,為了讓學生自然記憶相關生字,教師先讓學生跟隨朗讀,當學生逐漸掌握生字讀音之后,教師再將需要記憶的生字列在黑板上,并為學生設計一個識字游戲:這里有13個生字,現在做一個游戲,大家先看一分鐘,然后默寫生字,看誰默寫生字最多。學生聽說要做游戲,都積極行動起來,經過一番觀察和歸結,學生記住了絕大多數生字。最后,教師給學生限定記憶時間,讓學生都能夠順利記憶所有生字。
教師為學生設計識記生字的游戲活動,帶有一定競賽性質,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低年級學生不僅對游戲情有獨鐘,而且對比賽也非常敏感,將游戲和比賽融合在一起,對學生形成的心理沖擊會更為強烈,課堂教學效果也更好。
三、采用媒體識字手段,增長兒童感官智慧
低年級學生對色彩比較敏感,如果教師能夠借助一些媒體手段進行識字調動,讓學生利用識字卡片、識字繪本、識字動畫等手段識記生字,其記憶效果會更好。特別是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選擇,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識字學習提供了更多信息手段,如果可能,教師不妨給學生推薦一些識字軟件,讓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利用課余時間識字,其識字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將多媒體運用到小學識字教學之中,這是最常見的教學手段。教師利用豐富的圖片、動畫、視頻等信息進行教學引導,可以給學生帶來新穎獨特的感官沖擊。如《黃山奇石》一課,在教學之初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黃山的一組圖片,并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對這些圖片進行觀察,找出課文中的生字,并對其語意進行解讀。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教師可以布置識字學習任務:找出一些硬紙片,自制識字卡片,對本課所有生字進行直觀展示,看誰制作的識字卡片更完美。學生對識字卡片都比較熟悉,接到這個學習任務后,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制作中存在的個性問題給出具體的解答。經過一番實踐操作,學生大多順利完成了制作卡片的任務,并在制作過程中形成豐富的識字認知。課堂展示環節,教師組織學生對識字卡片進行篩選對比,挑選出最優秀的卡片進行重點展示和表揚,這樣課堂學習氣氛就更加濃厚。
教師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特別是識字卡片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歷練的機會。識字卡片講究圖文并茂,將圖畫和生字結合在一起,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直觀感知和體驗的機會。教師對這些識字卡片進行積極評價,也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動力。
四、運用歌謠識字形式,增長兒童音樂智慧
識字方法眾多,字謎、童謠、兒歌等,都是學生最為熟悉的識字方式。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就接觸了歌謠,教師將歌謠變成識字手段,學生會感覺更親切。為了提升歌謠識字的效果,教師不妨對學生熟悉的歌謠進行創新改造,將其變成學生接受度更高的識字歌謠。如果有可能,教師不妨發動學生開展字謎、識字歌謠的創編活動,學生一定會積極響應。雖然學生學力基礎較低,難以創作出更好的識字歌謠和識字謎語,但只要學生能夠參與其中,便可以獲得豐富的學習認知和體驗。
運用歌謠識字方法,教師不僅要有借鑒的意識,還需要有實踐探索的精神,對一些現成的歌謠有針對性地進行改編,使其成為識字歌謠,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誦讀歌唱。如《場景歌》帶有歌謠性質,它涉及的生字有:灘、艘、軍艦、稻、園、孔、翠、隊、銅、號等。教師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營造誦讀氣氛,然后利用童謠形式展開教學發動:我們都會背誦一些歌謠,可以借助你熟悉的歌謠,將我們學習的生字融入進來,然后參與班級展示。學生聽說要自己創編識字歌謠,都顯得有些為難。這時教師帶頭為其展示:海灘海灘有貝殼,我與媽媽捉蟹螺,海鷗海鷗咕咕叫,一條帆船便來到……學生聽過教師的示范后,都開始創編嘗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展開對話,給學生提供一些創作思路,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歌謠的節奏之中。學生展示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優良表現給出更多鼓勵。雖然學生的歌謠創編品質不高,但學生從具體實踐中獲得的學習認知卻是極為豐富的。
教師為學生設計的識字歌謠創編活動,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情境之中。學生創編能力有限,不會有太精彩的表現,但只要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其學習思維便會經歷更多磨礪和鍛煉,其學習收獲也是多方面的。
小學生直觀學習思維比較發達,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識字場景、采用游戲識字、媒體識字、歌謠識字等學習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升識字效果。
參考文獻:
[1]呂巧英.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中趣味教學運用探討[J].語文天地,2017,(06).
[2]陳天榮.藏趣于文,寓教于樂——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索[J].福建教育,2018,(10).
[3]葉小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識字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9,(02).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