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表意文字,漢字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漢字的影響無處不在,要學好漢字就必須了解中華文化。本文將以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初級階段漢字教學為實例,分析初級階段漢字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對外漢語 漢字 文化導入
一、文化導入對漢字學習的意義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要有效習得一種語言,就必須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作為漢語重要組成部分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及其組成的詞匯、語法中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如果不明白漢字中的文化內涵,就不能準確領會、掌握和運用漢字,更談不上用優美的語言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因此,培養交際能力初級階段的漢字學習,與文化導入是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的。不能脫離中華民族的文化背景去孤立地學習漢字,而應同時導入漢字所屬的民族文化,把文化知識貫穿在漢字學習的各個階段中。
二、文化導入的策略和方法
“文化”一詞內涵廣泛,它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組織機構。[1]通過語言學習導入的文化信息主要包括歷史文化、自然文化、習俗文化等方面。基于不同的文化內容,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結合該校留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初級階段漢字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幾種文化導入的策略和方法。
(一)整體認知法
整體認知法,即通過設置相關文化課程,直接介紹中華文化,為漢字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結合現行語言教材,設置了兩門文化課程——《中國概況》和《認識南京》,直接介紹中華文化中包括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宗教、習俗等文化知識。該策略以提供信息為主,通過直接認知的方式把中華文化的內容融入漢字學習中,從整體上增強了留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激發了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
(二)具象分析法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經過了甲骨文、隸書、楷體等字體的演變,具有豐富的形象意義和文化意義。通過導入中華文化,可以讓留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構造和意義。
從意義方面看,許多漢字都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如“月”在中華文化中與鄉情相聯系,故謂“月是故鄉明”;“山”在中華文化中是仁愛的象征,故謂“仁者樂山”。從構造方面看,漢字具有較強的直觀形象性。東漢許慎云: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2]文字學專家唐蘭也認為,象形文字是圖畫文字的一部分。[3]象形字“月”形如彎彎的月牙;象形字“日”形如圓圓的太陽;“月”加“日”組成的會意字“明”,意為“明亮”。直觀形象性是漢字區別于其他文字的重要特性,這一特性在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上都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漢字讀寫課程,教師充分把握漢字的直觀形象性特征,通過具象分析的方法來講解漢字的構造和文化意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解形聲字“篇”“簡”為何從“竹”這個問題時,教師首先向留學生闡明中國古人曾在竹簡上寫字的文化背景,然后利用其形旁表意的特點進行具象教學,向學生展示竹子、竹簡等實物及圖片,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理解漢字的文化意義和演變過程。
(三)聯想比較法
文化包括歷史文化、自然文化、習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多方面內容。中華文化與異國文化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客觀差異,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理解其異同。
教師在漢字教學中,注重從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將中華文化與異國文化進行比較,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運用漢字。例如在講授有關宗教方面的漢字時,著重講解東西方宗教文化的差異。如“龍”字,由于所蘊含的宗教文化信息不同,其東西方含義也大相徑庭。中國人認為“龍”是“神圣、吉祥”的象征,自稱“龍”的傳人;但在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眼中,“龍”卻含有“罪惡、丑惡”之意。因此,教師應重點講解“龍”在漢語中濃厚的文化意義,使學生理解中西文化差異,有效習得漢字。
(四)書法鑒賞與實踐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書法課,該課程將中國書法與漢字理論、中國文化相結合。學生通過對漢字筆畫、架構、形態、風格等的鑒賞,充分體會到漢字的魅力,潛移默化地領會了漢字蘊涵的美學意識和文化意識,提高了學生漢字學習的能力。通過書法訓練,留學生獲得了真切的創作體驗,對漢字的結構和文化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結語
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學好漢字就必須學習中華文化。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將漢字教學與文化導入相結合,制定了恰當的教學策略,并通過整體認知、具體分析、聯想比較、書法鑒賞與實踐等方法,增強了初級階段留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了他們的漢字讀寫水平和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舒新城.辭海[M].上海:中華書局,1936.
[2]許慎.說文解字[M].上海:中華書局,1963.
[3]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
(作者簡介:王玫,女,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古代文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