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聰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就業意向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沈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籃球專項學生就業方向較為廣泛,超過半數的同學有從事事業單位教師等穩定工作的就業方向,在工作地點的選取上,多數同學更加希望能夠回到家鄉發展,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希望到一、二線城市發展。
關鍵詞:籃球? 就業意向? 調查? 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8.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c)-0147-02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和就業的問題,2018年秋季我國又迎來了820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這些畢業生無疑對社會的需求缺口是一項重要的挑戰。大學準畢業生若要在走入社會,進入理想的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需要其在校期間就進行一定的準備活動,就業意向情況就是其較為重要的就業準備活動之一。沈陽體育學院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六所體育院校之一,始終在學生就業問題上較為重視,運動訓練專業又作為沈陽體育學院特色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直接影響著專業在社會上的認可度。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學生就業意向情況為研究對象,以沈陽體育學院2015級運動訓練專業畢業學生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問卷調查法。
(3)數理統計法。
(4)邏輯分析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就業意向分析
2.1.1 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就業方向調查與分析
隨著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就業方向的選擇也愈發多樣性趨勢發展,結合表1的內容可以發現,學生對到學校工作意向較為清晰,同時也有較多的同學打算考取事業單位或公務員,選擇自由自由職業的學生比重也較大,籃球專項學生在就業方向把控上呈現多樣化趨勢,比較過去只關注較為穩定的工作性質不同,學生對自己今后擇業的選擇上更為豐富,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自身擇業的選擇上更為可觀和明確,已經不再僅僅關注社會小眾的職業,而是選擇更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取向。
2.1.2 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就業地點意向調查分析
學生就業地點意向能夠反映出學生對就業形式的判斷和個人能力的認知程度,通過表2可以看出,超過四成的學生更愿意回到戶籍所在地就業,選擇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的學生人數達到44人,占到總人數的22.45%,另有近11%的學生會選擇在二線城市發展。通過走訪調查不難發現,籃球專項學生對自身就業地點意向情況相對較為集中,多數學生更愿意回到家鄉發展,主要是由于家鄉對其而言更為熟悉,資源對接更為容易,而選擇一、二線大城市發展的學生則表現出更為自信的一面,他們認為憑借著自身的能力能夠在大城市打出一片天地,說明就業地點意向的多樣性變現出學生對自身能力的具體認知。
2.2 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的薪資期望情況
表3是學生對薪資期望情況統計表,可以看出,多數學生期望薪資在3000~4000元之間,超過總人數的60%以上,其次是期望薪資在2000~3000元和4000~5000元的學員,分別占到總人數的20.41%和14.29%,通過走訪不難發現,多數學生對自己今后的薪資水平有過評估,對自身能力有著較為客觀的評價,參考已經畢業學生的基本情況,給出自己期望的薪資水平,學生對自己畢業后薪資期望值的可觀性能夠對其更好的擇業產生一定影響。
2.3 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就業意向準備情況調查與分析
充分的就業準備對學生畢業之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意義重大,近四成的學生已經準備了自己的個人簡歷,另有近15%的學生準備求職禮儀和面試的相關細節、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國家和地方就業政策和規定,還有少量的學生設計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或是到學校就業知道服務中心咨詢就業相關問題,通過走訪調查不難發現,學校在每個學期都會為學生準備就業方面的指導或課程,也有一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就業指導課程獲得重要的就業途徑和信息,為其更好地獲得就業機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也有部分學生表示對學校的課程興趣性并不強,這也提示學校在落實就業指導課程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實際的效果,同時準大學畢業生應該更好地為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提前做好準備。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就業方向較為廣泛,在工作地點的選取上,多數同學更加希望能夠回到家鄉發展。
(2)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對自己今后薪資期望較為穩定、客觀,較為實際。
(3)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對自身未來工作的預期呈現出高低兩極分化趨勢,在就業準備上多數同學都較為充分。
3.2 建議
(1)運動訓練專業專項學生應該結合自身專業所學,準確定位自身優勢與劣勢,并做好就業之前的充足準備,為學生更好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2)運動訓練專業應該結合當前實際,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就業意向課程,并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使得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前就做好充足的準備,重點落在實際效果之上。
參考文獻
[1] 黃群玲.社會體育專業運動訓練教學的培養目標及教學改革[J].韶關學院學報,2013(12):112-115.
[2] 陳愛民.近五年高校運動訓練教學現狀分析與研究[J].體育科技,2015(3).
[3] 陸亨伯.社會體育專業的生存與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13(3):73-74.
[4] 童瑩娟.寧波大學社會體育專業就業現狀及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6):99-102.
[5] 彭長桂,張瑩.《2006中國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調查報告》解讀[J].人力資源管理,2016(7):55-60.
[6] 程荃,彭緒蘭.高校擴招與就業政策整合的環境因素分析[J].社會科學論壇,2016(5):116-119.
[7] 萬素英,張秋山,李維意,等.大學生生活質量調研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 章成斌.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探討[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Z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