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璐
安徽三聯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隨著當代大學生成長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方面條件的日益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活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日益顯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比以往更大、更多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要求高校中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來有效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從而有效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實效,如期實現高校思政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靈魂工程,它關系到高等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以及如何培養人的重要問題,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具體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輔導員、班主任在內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在規律及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以班團建設、學生社團以及宿舍等為載體,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的細節入手對高校學生的政治素養、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的潛移默化的一種教育手段,其主要任務和目標是及時發現和解決大學生在思想、學習等方面的問題,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成長成才。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和目標是十分明確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著力創新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快探索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陣地,一個是主渠道,二者是相互配合、互為補充的關系。但從當前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情況來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二者之間基本上是脫節的,“各自為政”的現象比較普遍,未能形成長效的工作合力[2]。隨著新時期時代變化以及大學生主體性的不斷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的多樣化和差異性日益顯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比以往更大的挑戰,一些新的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諸如青少年犯罪問題、青年戀愛問題以及擇業問題、誠信危機等等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較以往更大的難度,這要求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二者之間必須緊密溝通,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著力從機制層面入手,構建二者之間的有效銜接和溝通交流機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從思想政治理論課部門吸取理論方面的最新成果,思想政治理論課也要多從實際工作部門吸取實踐經驗,二者要在日常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實現互惠和共同發展,著力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創新性極強的專門化工作,特別是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要求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從以往的自發性、經驗型朝著自覺性、專家型進行轉變和過度[3],努力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務和目標,這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要高度重視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探索輔導員等隊伍專業化建設、職業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打造一支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專業化、職業化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一是要努力更新觀念,加強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政策支持,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專業化建設、職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例如目前教育部就已經實施的鼓勵部分輔導員以及思政理論課攻讀博士學位等政策,要努力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業者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激發他們長期從事這項工作的歸屬感和使命感[4]。二是要健全培訓體系,搭建培訓支持系統。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一方面加大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讓他們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和意義,同時要從個人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以及能力素質等方面出發,因地制宜地設計各種培訓課程和培訓計劃,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化建設來帶動職業化發展,積極通過各種類型、層次的再教育和培訓以及研修活動來構筑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業者立體性、系統性的培訓體系,同時高校也應積極成立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協會,通過定期開展響應的交流、學習,將日常培訓與職前職后培訓以及綜合培訓與專題培訓等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發展空間,讓他們在這一崗位上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使他們工作有條件、發展有平臺、干事有熱情,更好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到今天,已經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單打獨斗”式地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必須積極與高校其他方面的學科教育等實現有效對接,打造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從而更好地實現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與任務。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各學科教育緊密融合,共同發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這方面,高校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轉變其他學科專業教師教學觀念,促使他們在日常專業教育過程中滲透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密融合,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論。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關鍵期,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正是源于他們不能正確理性地看待外界客觀事物以及理性調整成長過程中所面臨著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交融,做好細致的思想工作,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5]。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職業生涯輔導相結合。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一方面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是一個長期頑疾,另一方面廣大基層以及西部地區等地方還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結合高年級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努力將職業生涯規劃、擇業觀等方面的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去,激發廣大青年大學生將自身的個人發展與祖國發展、人民需要結合起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鍛煉自身,貢獻力量,從而有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教育的有效融合。第四,在其他教育中有效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事實上,輔導員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借助的載體非常多,例如在大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工作、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規范與引導等等都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通過與這些專業課的有效實施,也是有效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一個有效探索。
總之,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實現任重而道遠,高校思政教育者要積極加強對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正確、理性認識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不斷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