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鋒 黃永生
1.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校園貸是一種以在校大學生為對象的網絡金融借貸服務。然而從新聞報道來看,校園貸存在很多亂象,暴力催收、高利息等已經成為校園貸的一個印象流標簽。對于很多普通網友,校園貸已經成為他們眼中的毒瘤性金融活動,這給校園貸的正常發展造成了極大困擾。因此,想要校園貸成為真正的網絡金融服務活動,那么就必須要對現存亂象加強打擊,消除其中的犯罪風險,讓校園貸可以健康發展。
校園貸為什么會出現?一些不法分子為何會將借貸服務瞄準在校大學生?這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校園貸并非是憑空產生的網絡金融活動,而是一個存在供需關系的借貸市場。一方面,大學生存在借貸需求。尤其是現在消費觀念升級,一些大學生也養成了超前消費的觀念,這就讓借貸有了市場。其實早在2004年,銀行就在面向大學生推出信用卡服務,但是壞賬太多,銀監會在2009年叫停專門面向大學生的信用卡,對此展開嚴格控制。這一現象說明,大學生雖然有借貸需求,但是卻缺乏償還能力,并不適合展開大規模高金額的借貸服務。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推動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便利的網絡平臺,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渠道,使其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在校大學生進行違規借貸服務。所以,校園貸的發展,基礎有兩個,一是大學生自身的借貸需求,另一個則是便利的互聯網。
校園貸從本質上來講,屬于民間借貸,運營資本和參與人員都是民間人士,民營性是其最大特征。而且,大學生已經屬于成年人,因此校園貸所構成的借貸關系,是符合法律制度的,也受到法律制度的保護。因此,但大學生陷入到無力償還的境地時,法律也很難為大學生提供幫助,因為在借貸關系中的確是大學生償還不足引起的問題。從實際來講,校園貸的發展現狀,目前主要表現出兩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發展快、市場廣。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2000萬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規模。以人均每年1000元的借貸需求來講,這就是一個超過200億的市場。而且,大學生背后還有父母作為依靠,償還能力在很多時候是可靠的。因此,不需要擔憂無法收回賬款的問題。尤其是在構建誠信體系的背景下,賬款催收有了保障。第二,社會口碑差。雖然校園貸具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社會口碑很差,可以說在新聞媒體中完全就是一個負面形象,甚至已經有家長“談校園貸色變”,嚴令禁止子女接觸此類產品。這主要就是因為校園貸中的一些違規違法行為,被媒體廣泛報道,使得校園貸趨于“妖魔化”。不可否認的是,即便存在不少問題,但校園貸中依然有正常經營平臺,不能因為一小部分問題就否定整個行業。
校園貸的發展陷入負面形象,主要原因就是其存在很大的犯罪風險,在媒體的報道渲染之下,校園貸自然就很難在社會上樹立正面現象。一面是在校大學生,一面是暴力催收的校園貸團伙,在新聞的輿論導向下,人們很容易就代入整個群體,占到了看似弱勢的大學生一方,對校園貸千夫所指。具體來講,校園貸確實存在犯罪風險,這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經營違法。借貸服務法律有明確規定,對于利息、相關費用等都有要求。超出法律標準,那么經營活動就涉嫌違法。從當前校園貸的實際來講,部分校園貸的利息偏高,個別利息已經達到了高利貸的標準。還有的為了規避法律制裁,將高利貸部分包裝成各種手續費,壓榨大學生。根據新聞報道,一些校園貸借8000只能拿到2000,其他都被借貸公司克扣。借不到錢,還需要償還高額利息,這讓大學生一下就陷入困境落入圈套。
第二,催收違法。借貸服務會涉及到賬款催收。因為一些校園貸本身就存在很多坑人的套路,利息高、周期短,大學生根本無力償還,欠賬越拖越多。此時,就會有催收團伙向大學生暴力催收,通過語言暴力、人身傷害、家庭攻擊、造謠中傷等形式,逼迫大學生還錢,這些方式已經構成暴力催收,在打黑除惡大環境下,是需要重點打擊的對象。
第三,信息安全。在校園貸中,信息安全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犯罪風險。比如“裸條借貸”,一些違法平臺以“裸條”的形式向大學生提供貸款,如果大學生無力償還,又提出“肉償還款”,一步步引誘女大學生落入陷阱。甚至有的還將女大學生的裸條信息發送給她們的家人、同學,使其一輩子都被影響,在家人和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一步走錯就誤了終身。
針對校園貸存在的多方面犯罪風險,一定要做好預防,將工作做在事前,規范校園貸發展,保證大學生安全。
校園貸的發展,也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惡勢力”的存在,給正常經營的借貸服務企業也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要預防可能存在的犯罪風險,就需要完善制度建設,從制度層面給校園貸的發展提供保障。第一,構建準入制度,從源頭上把控校園貸企業的資質、信譽和經營實力等,讓正規、有信譽、有實力的企業進入校園貸市場,將那些“小散亂”企業或個人排除在校園貸市場之外。第二,要落實各部門職責。這需要在制度建設中,對各個相關部門的職責予以準確定位清楚劃分。具體來說,需要教育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公安部門相互配合,落實各自的職責。比如教育部門就需要做好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校園貸。金融監管部門,就要落實金融監管職責,對校園貸平臺加強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打擊。公安部門這需要為違法經營活動做好調查,依法取締。
校園貸有其特殊性,服務對象是沒有收入的在校大學生。因此,借貸平臺要做好監督管理,讓校園貸服務更加規范。第一,要對借貸服務的細則加強審查,將各方面信息詳細告知需要借貸的大學生,讓他們充分了解借貸信息,避免因此產生糾紛。第二,要對借款人的信息加強審核。由于在校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償還能力是需要重點審核的。此外對于借款動機、信用記錄等也需要多方面審查,嚴格保證借貸合理。第三,要規范催收。在催收這個方面,借貸平臺也要加強監督,引導催收人員合理合法催收,避免觸碰法律底線。
大學生借貸,主要目的就是消費,根據統計,校園貸中超過九成的大學生借貸,都是為了自己的消費,買手機、買電腦或是其他消費。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借貸超前消費,這并不是正確的消費觀。因此,高校需要加強思政教育和道德教育,從思想意識和道德修養兩個層面出發,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減少不必要的借貸。同時,也要加強金融常識教育,讓大學生可以識別校園貸中的不合理套路,避免落入陷阱。
綜上所述,校園貸的發展在當前時期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因為一部分犯罪風險的存在,導致校園貸的形象口碑不斷下滑。因此,就要對目前校園貸的犯罪風險予以深度解析,從制度、平臺和高校三個層面切入,落實相關工作,打擊校園貸存在的犯罪風險,為校園貸的正常發展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