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 江蘇大學
在藝術創作中,任何一類技法都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技巧,尤其是大漆藝術,其表現技法多樣,需要藝術愛好者深入探究其內在藝術價值。漆畫憑借其與眾不同的藝術呈現效果,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漆器中,受到漆器收藏家的高度認可。基于此,本文圍繞描飾技法在漆器裝飾設計中的應用展開系統探究,以供借鑒。
在古代漆器裝飾設計中,由于受到技術的限制,諸如白色、粉藍色、淺茶色等較為復雜的顏色無法使用單一漆料調和而成,需要在調配漆料時摻入具有色澤調和作用的桐油。由此可知,描漆同樣可以使用油色。在描漆過程中,創作者不僅需要使用“描”這一技法,還需要配合刻畫的方式呈現復雜的紋理圖案與明暗,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形象。在描畫色漆后,創作者還需要使用畫筆將干燥的漆粉均勻地掃進紋路中,以此呈現出絢爛多彩的顏色。
以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一件屏風為例,其屬于描油技法的典型案例。整個屏風的裝飾漆畫采用與眾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呈現故事內容,包括盡孝道、文人雅客及女貞女德等,充分體現出墓主人文化思想與民族傳統思想的契合。整件屏風以朱漆為主體,以橙紅色、淺黃色、青綠色及白色等為輔助配色,與油色協調搭配,呈現出女子潔白的肌膚、硬朗的輪廓,以及精致的五官。由于礦物色料與油色的保存時間較短,而且屏風表面沒有保護漆,故而漆畫脫落較為嚴重。
使用描金罩漆這一技法,在清代尤為盛行。這里以明末清初的花紋龍大箱為例,箱子的中間刻畫了海棠與牡丹,四個邊角有并蒂蓮枝,其上刻有雙龍圖紋,兩側的銅環作鏤空狀。仔細觀察整件箱子的外觀裝飾,其中,龍的輪廓線剛勁有力,精神抖擻,栩栩如生,是一件杰出的描金罩漆器工藝品。
經過能工巧匠的不斷嘗試與積累,描金罩漆逐步衍生出識文描金。識文描金是使用濃稠的漆料填充堆積形成的花紋,然后借助貼金工藝形成完整的藝術創作。識文描金在隋唐時期流入日本,并被日本人稱為蒔繪。由此可見,蒔繪是在中國描金技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筆者深入探究描金技法在現代漆器裝飾中的應用,這里以喬十光的《新竹》為例。在該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畫面表達出竹子一派綠色生機的景象,高度贊揚了竹子鋼制堅韌的高貴品格。畫面的顏色搭配放棄了以綠色描繪植物的常規思想,而是將重心投放在畫面布局結構及材質美感方面。藝術創作者采用描飾技法,用金色修飾竹子,用銀色刻畫飛禽,整幅畫面色彩搭配協調,極具藝術審美價值。
《髹飾錄》中提到“細勾為陽,疏理為陰,或黑漆理,或彩金象”。由此可知,在描繪過程中,藝術創作者可以通過調整色彩的密度呈現花紋的紋理。細勾是指使用漆料勾勒花紋,在貼金處理后,讓紋理高于漆地。梳理是指通過刻畫的方式,呈現陰陽面。黑漆理是指以金色花紋為底,用黑漆勾勒紋理。而彩金象是指使用不同顏色的金陰粉涂刷花紋,勾畫色彩絢爛的花朵。
除上述積累方法外,描金技法還包括渾金漆描金。通常,渾金漆描金的做法主要包括如下兩種:其一,用填金的方法,在金漆地上刻畫花紋,使用顏色各異的金箔粉填充,呈現多姿多彩的藝術特征;其二,暈金,具體是指使用明暗度不同的金箔粉,從花紋內部逐步向外暈染,增強描金效果。渾金漆描金較為常見的方法是在黑漆底上使用金色漆料暈染,呈現出內重外淡色彩形式,及層層疊加的藝術特征,進而人體現出陰暗交合的視覺效果。
以吳守端的漆畫作品《玉立》為例,其屬于描金技法中暈金的典型案例。該畫作采用的暈金表達技法與傳統技法存在較大差異,其采用了無勾勒暈金法。即創作者先用漆料描繪圖案輪廓線,待漆料完全干燥后,將金粉暈染到圖案上,增強圖案的肌理感與明暗度。此外,吳守端的暈金漆畫還摻入了大量的銀粉、銅粉及鉛粉等輔助材料,呈現出沉靜致遠、色彩斑斕的藝術效果。吳守端將“描”與“暈”的表現技法應用得淋漓盡致,巧妙地利用了光與透視的關系,并且采用工筆平涂的方式,從而激發了受眾的情感共鳴,加深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綜上所述,材質與表達技法是漆器藝術語言的重要表達媒介。而其中的描飾技法是將創作者特立獨行的創作思想融合到主體設計中,同時將漆器自身具有的不確定因素產生的肌理效果作為輔助表達方式,以此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