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盟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
水彩畫源于西方,后傳入我國,百年來,中國水彩畫家在立足根本的基礎上創意性地加入東方繪畫神韻,在學習吸收的基礎上融入中國畫傳統精神,讓原本以寫實為主的水彩畫開始兼備寫意的味道,增加了意境美,賦予中國水彩畫新的生命,為中國的繪畫藝術注入新的血液。
那么什么是水彩畫呢?字典記載:用水調和水彩顏料做的畫。水彩畫與水粉畫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水彩顏料色彩透明,有固體和管狀兩種;(2)都可采用疊加畫法但順序相反;(3)水彩顏料本身特性透明度高,水作為顏料與紙張間的傳播媒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紙張吸收與干燥速度,水彩畫本身就具備一定偶然性,而有效控制水分就成為學習它的一個難點,這與中國水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并與意境美緊密關聯在一起。
鑒于水彩畫與水的密切關系,我們把它分為干畫法、濕畫法與干濕結合法。干畫法就是水分較少,主要靠色彩間的相互滲透,沒有更多水的侵染,所表現物棱角分明色彩艷麗適合較精細的畫面處理。濕畫法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打濕紙張作畫,二是利用水作為媒介顏色之間碰撞滲透,畫面較柔和朦朧,此畫法使水彩畫更具寫意特征。而干濕結合法就是把前兩種相結合,取長補短彌補缺憾,畫面的層次更加鮮明,色彩的配合張弛有度,在視覺效果上剛柔并濟。
自水彩畫從西方引進以來,中國畫家積極努力學習汲取,直到1986年水彩畫才作為一個獨立畫種在廣州展出,水彩畫徹底從一個小畫種躍為受人矚目的大畫種,這也為其后來的成績奠定了基礎。中國水彩畫的整體水平已達到世界一流尤其是此次展覽的勝利召開再次奠定了中國水彩的新高度。水彩作品對藝術家的技藝要求甚高,繪畫者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有嫻熟精湛的技法,才能畫出水彩畫的靈魂,營造出水彩畫的意境之美,正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此次展覽反映了新時代下中國水彩畫藝術探索的新高度。展覽作品緊握時代脈搏貼近生活,體現了全國水彩畫家堅持扎根基層寫生創作的理念。創作手法與風格百花齊放,老一輩藝術家用深厚功底寫照中國水彩畫藝術的高峰之作,青年畫家思維敏銳視角獨特從另一視角表現了水彩畫的意境之美。這次展覽“寫”味十足,既有瀟灑的“寫意”,也有耐看的“寫實”,多樣的創作形式更加突出了水彩畫獨特的意境美。
眾所周知,素材、內容與形式、構思與構圖、筆觸、空間、風格、意境等都是美術作品構成的要素,而在眾多要素中,內容是構成藝術形象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總和。所謂內容,即藝術的來源點——生活,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筆觸體現對“物體”質感、體積感等元素的理解及和光影虛實的描繪能力,運筆節奏點染氣氛真實反映“生活”,可見,寫生在我們的藝術生涯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那么,藝術源于生活又如何高于生活呢?這就是對藝術家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藝術作品不僅僅是照實寫生,更多的是抒發情感。意境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把真情“寫”到作品中,通過時空境象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后體現出的藝術境界。
意境是客觀事物的藝術再現,筆者作品《圓明園 游憶》通過對圓明園古建筑的客觀描繪,再現中華東方之美的宏大建筑。此時,寫意不再是對景物具體形象的描繪,也不再是強調客觀真實性,而是追求一種神似,它所表達的是一種胸懷境界。另外,其也是主觀精神的一種表現,在作品中以紅墻為線索從中國建筑營造法則中延續故宮的主色之一“中國紅”,它是中國獨特的藝術色彩,其意義有兩個方面。其一,顏色本身的紅,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顏色,是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所依,代表喜慶、祥和,延續著盛世氣派的遺風,其以豐富的文化內涵高度概括生生不息的歷史。其二,圓明園血的記憶,其記載中國人的心路歷程,象征著熱忱奮進,團結的民族精神。
這些都不是客觀物象的簡單描繪,也不是主觀意念的隨意拼合,而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是把無限表現為有限,把百里之勢濃縮于咫尺之間;而欣賞者是從有限窺視到無限,在咫尺間體味到百里之勢。虛實結合計白當黑,更大限度地展現時空境象,其一方面打破了特定時空客觀物象的局限性,使意境構成獲得更充分的主動權,另一方面也給欣賞者提供了藝術想象的天地,使作品有限的空間和形象蘊含著無限的大千世界和豐富的思想內容。
藝術創作最核心的就是如何營造意境美,這不僅要求藝術家深入基層,具有一定的生活感知力,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有熟練的技法和獨特的視角,以及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探索。而畫家只有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讓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三者統一高度,才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和對于生活的感悟,心里合一觸動觀者再次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我們在水彩畫的藝術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