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改麗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1)
在教學中,筆者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規規矩矩聽課、練習,課下卻不練習提高,細問下是覺得二胡的學習和練習太枯燥、乏味,沒有足夠的興趣和動力繼續下去。如果對于音樂、對于二胡沒有足夠的興趣,筆者認為是不會取得成就的,也不可能在二胡上有很高的造詣。那么,為什么學生會對二胡興趣不高呢?該如何提高學生對二胡的興趣呢?
(一)二胡本身技術技巧難度的影響。相對來說,二胡在樂器的演奏中難度較大,存在著“入門難、提高難”的問題。它既不像鍵盤類樂器那樣有著固定音高,也不像吉他那樣有準確找音的品位。二胡簡單而又困難:簡單在于只有兩根弦,困難在于要在這兩根弦上進行七個常用調的變化,還要保證音準的準確度及音色的圓潤感。這對于演奏者耳朵的靈敏度、音準的判斷力及手指靈活度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不良的教學氛圍。很多教師還停留在簡單地照本宣科、講講理論缺乏實踐的教學階段,對于學生的成長其實作用不是很大。有很多的學生,剛接觸二胡的時候還有強烈的興趣,課堂上學習、課堂下練習。可是由于指導方式不對、練習方式不規范,導致提升較慢。于是,他們就產生了厭學情緒。有些教師受傳統教育質量觀的影響,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有些教師理論說的頭頭是道,一實踐起來稀松平常。這些不可回避的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嚴重傷害了他們對二胡的熱愛,而學生們對二胡的興趣、熱情也正是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一點點被磨損。
(三)學生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對于二胡能夠做到發自內心的熱愛,但是很多仍然是保持著作為一種學習工具的心理。課堂上隨隨便便練練,課下放在一邊置之不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二胡學習的目的計劃不明確不堅定,演奏練習的自覺性、自制性較差。教師指導指導就練練,不指導不催促,就原地踏步,學習效率不夠。這些學生長期缺少成功的情感體驗,久而久之,喪失了學好二胡的信心。
(一)教師要言傳身教。教師承擔著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角色,教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來說有較強的示范性。所以教師自身要對二胡有充分的熱愛,在課堂上把這份熱愛表達出來。無論是水平較高的學生還是初學者,教師都應該做好示范,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二胡興趣的比較好的方式。教師要拿出上臺演奏的氣勢和神情并茂的情緒,以高超嫻熟的技能,美妙動聽的旋律,讓學生感受到二胡美妙動人的魅力。筆者在教學中就非常注重課堂上的教學互動,通過結合自身經驗的講解和實際演奏的講解引導學生“入門”,找到規律和技巧,學生也有了更強的動力去學習和提高。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設計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法,為學生的學、練掃除障礙。教師要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認真刻苦練習。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樂曲的內涵和感染力,增強學習的興趣。聶耳說過,“耳朵是音樂的眼睛”。學習二胡中,聽力訓練非常關鍵,只有聽得準是才能做到拉得準。教師要在日常練習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對音質鑒別能力,可以在課堂上采取多拉奏與視唱弦律。讓學生多聽、多練經典曲目,以達到穩定音準的目的。
(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由易到難是二胡的基本教法,為培養學生對二胡學習的興趣,教師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簡介二胡的特點和基本演奏方法。并讓學生按動作要領進行模仿和練習姿勢、指法,先視唱,再拉練,再視唱,再演奏,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初學時所表現出的差錯。這樣,學生若能熟練地唱準樂曲,那么對拉、練過程中的節奏、時值、難點就容易解決好。邊唱邊奏,由慢到快,由輕到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熟能生巧,逐步鞏固,提高演奏的技能。教師還應訓練學生音樂素質的綜合能力。
(四)多給予學生熱情誠懇的表揚和贊美。在二胡的學習中,教師實時的肯定與鼓勵對學生來說也很重要,有助于堅定他們學習的信心,不斷去探索和提高。所以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演奏中的提高之處,學會鼓勵學生,表揚欣賞學生,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就能更好地投入到二胡習練習中。經常聽同行們說,“我也知道表揚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但學生確實沒有讓我表揚的事”,“我硬生生地表揚了一個學生,結果令這個學生和全班都莫名其妙。”其實,有效的表揚必須是真誠的,是發自內心的。讓學生知道自己為什么被表揚,從而使被表揚成為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使得表揚得到升華。所以教師給予學生表揚需要對二胡演奏中的亮點進行敏銳的捕捉,準確地把握住其中的細節,從容而又傳神地表現那些溫馨的細節。這樣在每個學生的成長中,給予他們溫暖和力量。
在二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講究方式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始終保持快樂的心情和狀態來學習,不斷增強演奏的技能、技巧,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努力使得學生二胡的藝術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