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市綏陽林業局第一小學,黑龍江牡丹江 157212
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提出,閱讀教學時學生、教師同教材內容之間進行的有效對話的過程。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過度的依賴教師對于知識的講解,應當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但是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習慣于在課堂上采取灌輸式教學的方式將文章中的主旨、作者采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哪些地方的語句寫的精妙,一并的告訴給學生,留給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時間近乎沒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外教師根據閱讀文章提出的相應問題的時候往往希望學生給出的答案貼近標準答案,對于學生的獨到的見解和創新性的回答教師通常不予理會,從而打擊了學生課上互動的信心和積極性,不但影響學生閱讀思維、創新能力的形成,還導致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影響大打折扣,進而認為語文教學十分的無聊乏味。
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全面推行,鼓勵培養學生全方位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思考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學生的口語、聽力以及寫作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習慣讓學生自行進行閱讀,,沒有提供給學生相應的科學指導,造成學生在盲目閱讀下,對于文章的內容的記憶不深;要么就是過度的強調教師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像倒豆子一樣將文章中體現的閱讀技巧、手法等內容一并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面,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而且單一、老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逐漸的厭惡閱讀教學,教學的質量不高。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強調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自主的閱讀,從而保證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的發展。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入到學生的內部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立足于現實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文章的具體內涵,從而實現有效的教學。
教育改革的新時期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主動對于閱讀方法的講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技巧傳授給學生,才能夠在學生在閱讀中靈活的應用,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不斷發展。由于小學生的年紀小缺乏足夠的經驗,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扮演好有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逐步的摸索總結閱讀技巧,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進一步的改善閱讀教學的質量。比如當講到《掌聲》這一課的時候,對于主人公小英身上發生的變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其中的緣由。指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語句進行深入的剖析,并聯系上下文的內容,進一步的解讀,從而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記憶,從而進一步的實現閱讀能力的提高。
學生由于知識水平、學習興趣、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性,導致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產生的見解也是大不相同的,每個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但是給出的看法和解讀都是學生經過深入的思考之后的結果,教師需要予以理解和尊重,并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倡導開展個性化閱讀,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將想法表達出來同老師和同學之間進行相互的溝通,從而加深理解。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更加的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改善語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