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紫光小學,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對于數學課程而言,與學生的邏輯思維有著諸多聯系,對其自身知識水平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正是因為這一情況,很多學生覺得數學學習難度較高,從而有了反感情緒。此時教師就需要進行教學創新,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其有效完成學習任務。
由于常年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認為學生們的主要目標便是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應用的所有教學方法全部都以此為基礎。正是因為這一因素,使得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數學學習沒有任何興趣,進而影響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早期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基本上總是按照教材的要求進行知識傳遞,之后再通過布置大量習題,讓學生們進行練習,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顯然,這種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思維引導也沒有任何益處。此外,學生們也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和生活存在的聯系,使得學到的內容很難進行內化,無法轉變成自身的真實能力[1]。
小學生由于知識水平差異非常大,每個人的智力發展也有所區別,對于新知識的理解也完全不一樣。如果教師應用同一種教學方式,自然會有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進度,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自己無法得到滿足,進而使得教學的質量無法達到預期。
在進行數學課程教學時,教師理應結合學生們的能力水平,為其設置合理的目標,并以此為基礎設計相關教學計劃,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實際學習的時候,理應對其潛在的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展開培養,促使其能夠積極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內容,處理一些生活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知識內化,加深學習的印象。一般來說,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其一,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將課堂實際考慮進來,并參照具體教學需求,保證教學方式有著較高的可行性,不是一紙空談。其二,在目標設定之前,理應深入學生群體之中,把握學生們近期學習的實際情況,并參考其自身的真實需求。這樣一來,教師對于教學獲得認知便會有所提高,以此為基礎設計新教學目標,能夠確保教學的思路更具科學性[2]。
伴隨課改工作的開始,小學教材同樣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涉及的內容也是不斷增加。所以,教師理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參照學生自身的理解水平,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在早期教學的時候,普遍教師都以知識講解為主,很少會將其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因此,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誤解,認為和自身生活沒有任何關系。顯然,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問題。為此,教師便需要在教學素材方面展開創新,將更多生活中的內容引入進來。
例如,在進行“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學習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品,并告知學生這些物品設計為三角形的意義所在。這樣一來,學生們便會明白生活和數學學習的聯系,進而愿意積極投入進來。
在早期教學的時候,許多教師應用的方法十分陳舊,對學生毫無吸引力。因此,教師自然需要在方法層面展開創新。這其中,最為常見的方式便是情境教學。當學生們融入到情境之后,自身體驗和感知都會得到全面強化[3]。
例如,在進行“加減法”知識學習的時候,便可以嘗試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教師自己提前準備一些簡單的小物品,將其作為“商品”。之后再安排兩名學生進行簡單的購物交流,一名學生扮演商販,一名學生扮演顧客。當“顧客”挑完商品之后,需要向“商販”詢價,此時“商販”就需要應用自己近期學過的知識,計算總價格。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會有著更高的興趣度,潛在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有所增強,進而使得自身學習能力達到更高水準。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理應不斷創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進來,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積極投入。長此以往,學生們的整體水平便會得到全面增強,并使得自身創新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