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苗
(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8)
鋼琴的誕生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眾所周知,學習鋼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音樂修養,還能培養學生音樂理解力和表現力等綜合能力。現在它不僅是一門藝術修養課,也成為各大高校的音樂實踐的專業基礎課。
但是,在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還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專業鋼琴模塊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教學管理不完善的問題、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教學課程體系不完備的問題等,教與學脫離了實際,使教學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為了提高普通高校鋼琴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鋼琴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對普通高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中國隨著鋼琴樂器在19世紀被國外傳教士和商人傳入而開啟了中國鋼琴音樂的歷史,經歷了100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文化,為推動人類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鋼琴起初被作為宗教頌唱活動中的主要伴奏工具,使得鋼琴被不少學生接觸到,新的樂器接觸,首先要學會使用它,使得鋼琴教學活動也同時出現了。最初的教會學校已經有了最早的鋼琴教學。1917年12月25日,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創辦了北京孔德學校,開始開設鋼琴選修課。這樣,鋼琴成了學堂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工具,鋼琴逐漸開始在中國有了實際影響。1927年,我國第一所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在上海成立與誕生,當時的名稱為“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上海音樂學院”,自上海國立音樂學院成立以后,“中央音樂學院”及全國各地以音樂為專業特色的高等院校紛紛成立,這些以音樂為專業特色的高等院校的成立為中國的音樂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音樂類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至此,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文化學平的提高與素質教育的需求,鋼琴專業在各大音樂類高校中首先開設;其次,在高等師范類院校中開設;最后,在各類藝術類院校中也紛紛開設,以滿足當時社會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的需求。
在新中國成立后之始,在毛主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音樂方針指導下,國外大量的鋼琴教育家與演奏家來中國講學與演出,使得中國的鋼琴教育與教學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到來,整個鋼琴教育事業瀕臨空前衰落的境地。
隨著逐漸改善的社會環境,鋼琴如今走進了成千上萬的平民百姓家。學習鋼琴的人也在日趨增多,同時在國家的政策下,當今社會,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尤其中音樂類高校,其次是師范類高校中,鋼琴演奏專業與鋼琴教育專業在音樂類課程中已發展得相對比較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課程地位,也是學生的必修課之一。
音樂類高校與師范類高校中的鋼琴專業教學,已形成固定的模式,但隨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現代科技的發展,一成不變的鋼琴教學模式已嚴重障礙現鋼琴專業教學的發展,高校音樂學專業鋼琴教學課作為中國音樂教育體系重要基礎課程之一,教學模式沒有特色與創新,仍然是過去的鋼琴教學內容與形式。在音樂類高校與師范類高校中,鋼琴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鋼琴老師面對面,手把的進行教學,它的優點是鋼琴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指導,使得學生鋼琴專業水平與素養得到快速提高。但這種教學模式沒有很好將教學資源最大化利用,對學生學習主體性重視不夠,沒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近些年來,隨著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的不斷擴招和各地高等學校的不斷發展,鋼琴專業學生人數也是不斷的增加,相應地鋼琴教師人數是不足的,國家教育部出臺許多指導意見,音樂專業指導性的師生比由原來的“1個老師對3個學生”提高為“1個老師對10個學生左右”。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加,1對1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已嚴重阻礙當代鋼琴教學的發展,已不滿足當前鋼琴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同樣,也對新時代鋼琴專業教學提出挑戰。
根據素質教育培養與發展目標的要求,培養創新人才是首要任務,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突出在學生個性的挖掘與主動性的培養,而現形的“1對1”的鋼琴教學模式不利于鋼琴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因為長期以來,普通高校鋼琴課程體系好高騖遠,盲目追求技能與技巧上的熟練,而忽視對學生的基本素養的培養和鋼琴理論知識的學習,鋼琴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包括演奏技能與技巧的培養,同樣需要鋼琴理論知識作為詮釋曲目的基礎,當前的鋼琴專業教學僅重視演奏能力的培養,沒有重視曲目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分析曲目的基礎薄弱,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對一首新曲目很難駕馭。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可以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在“1對1”教學模式下發展“1對多”教學模式。雖然,音樂類高校與師范類高校中的集體大課已經施行,但是只是形式上是大課,大家坐在一起上課而已,其實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在教學當中普遍現象,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導致優秀的教學經驗不能推廣。再加上學校和老師更看重學生比賽結果,考試成績與名次,忽視鋼琴的知識與其他課程的關聯。這種一對一的教學,多年不變的教學計劃以及缺乏激勵制度的教學評價,從而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面狹窄,綜合能力薄弱,缺乏積極性,想象力,創新力。
高校音樂學專業鋼琴教學有三個主要的教育目標:一是鋼琴教學,可以拓寬學生音樂的審美視野,這是綜合目的是以至提高其整體的音樂文化素質;二是培養學習者的鋼琴演奏技能與技巧,提高學習者的音樂的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三是通過鋼琴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習者對音樂曲目的理論基礎。總體使學習掌握基本的專業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鋼琴演奏技能與技巧,達到音樂素養的培養。
隨著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隨之音樂專業乃至鋼琴專業的學生人數的大規模增加,隨之而來的鋼琴專業畢業生的人數也大規模增加,所需求的就業崗位需求也越來越多,自然鋼琴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越來越嚴峻,由原來高校音樂學專業、鋼琴專業的畢業生很稀缺的局面,一生難求的局面,轉變成一個崗位幾個畢業后去爭取的局面,而其他相當一部分學生都要尋找其它就業渠道。
就業局面的轉變,一是畢業人數的急劇增加,另一方面是教學資源,教學質量的下降導致學生專業素質的下降,這類學生擇業就業時受到很大的局限,更多歸結于許多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教學資源不足導致的教學水平下降所致,鋼琴演奏能力不高,鋼琴理論知識不扎實,鋼琴演奏與理論知識脫節等。音樂學專業學生課程學習中其中鋼琴模塊課程作為重要一個組成部分,其掌握程度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音樂總體水平的高低。因此,構建一個完整鋼琴模塊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調查顯示,在國民生活條件與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前提上,在素質教育的推行與要求下,基本的教育要求不能滿足當今教育的要求,國民將不斷追求素養的提高,有成年人,有前齡兒童,有老年人等,每一個群體都在追求,學習群體日趨增加,隨之對鋼琴專業教學人才的量也急劇增加,同時,教學質量也在提高,因為隨著鋼琴學習群體數量的增加,他們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鋼琴教學者具備優良的教學能力,滿足學習者的學琴需求。
隨著學習者學習要求的不斷提高與現代教育理念的發展,鋼琴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與時俱,不僅要考慮到學生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能奏技巧,還要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個性化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獨立對音樂的理解力與分析能力,同時有利于提高鋼琴演奏技能與技巧,音樂作品的獨自處理能力,達到鋼琴綜合能力的提高,及至音樂素養的提高。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在十三五新的藝術人才教育培養與發展模式下,制定科學合理的鋼琴專業課程體系是影響鋼琴專業人才培養成功的前提條件。分析當前國內普通高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發展現狀,分析國內普通高校鋼琴專業課程體系發展趨勢,是積極推動音樂學中鋼琴專業乃至學科與人才的建設,使鋼琴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教學及相關的工作更加符合新教育形勢下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也更加滿足當前素質教育對音樂學專業及鋼琴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