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坤
陜西省商丹高新學校,陜西商洛 726000
(1)教學管理重心存在偏差。在以往的初中教學管理工作中,都是實施的以紀律管理為導向的模式,對學生的各方面進行嚴格約束,包括課堂紀律管理、日常行為管理等,這主要是受到傳統(tǒng)上“尊師重道”思想的影響,有助于培養(yǎng)一個人的基本道德素質。但是還應該看到的是,這樣的教學管理模式存在重心偏差的問題,核心應該是“育人”,需要應該人文思想的滲透。
(2)教學活動組織存在弊端。受到長期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長期以來在教學中運用灌輸是講解的模式,存在著照本宣科的嚴重弊端,學生的知識結構也被固化在考綱的范圍之內,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養(yǎng)。教學并非單純的知識教學,更關鍵的是對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將“喂養(yǎng)式”教學轉換為“覓食式”教學,激發(fā)學習主動性[1]。
(3)缺乏良好的教學氛圍。當前,初中教育一般會采取大班式的班級管理模式,每個班級人數(shù)較多,因而容易產生教師注意力分配不足或分配不均的現(xiàn)象。同時,存在著教學氛圍不夠濃厚的問題,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存在障礙。
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與互聯(lián)網接軌,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拓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活力。比如,借助各種類型的多媒體教具引入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將書本中平面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結構。初中的學生尚處在形象感知能力強于抽象思維能力的階段,借助互聯(lián)網材料,通過建立抽象與形象之間的通道與橋梁,一方面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時間的、大范圍的過程,教學管理不應該單單停留在學校內,而應該面向社會、面向未來。只有正確架構了大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資源與學生的學習資源,初中教育管理才能更上一層樓[2]。
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組織方式,教師強調對課堂紀律的把控,教學管理也常常被狹隘地歸結為紀律管理。學校教務部門可以自行建立或依托外包軟件信息公司建立一個全面的教學信息平臺。結合微課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相關的教學內容存儲在教學信息平臺上,并且設置相應的監(jiān)測環(huán)節(jié)。學生根據(jù)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這樣教師的教學組織工作效率和質量將得到大幅度提高。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則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班主任可以借助信息化輔助工具進行管理,比如可以創(chuàng)建班級管理網站,對于學生的個人信息和成績等內容進行電子化管理,雖然很多學校的網站系統(tǒng)還不太完善,但實踐證明顯著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3]。
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并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學校與家庭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合作,共同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關注初中生的學習成長。以往班主任一般只能通過開家長會或者家訪的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現(xiàn)在可以借助手機、電腦等設備進行更加便利的溝通,雙方相互了解學生的在家和在校的真實表現(xiàn),雙方互動有無,真正形成教育合力[4]。教師可以借助微信這個聊天工具,建立家長交流群,每天介紹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并且傳授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促使家長們多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關注和陪伴孩子,幫助平穩(wěn)地度過青春期。
總之,教育改革新形勢下,對初中教學管理工作的要求明顯提高,互聯(lián)網技術在其中也逐漸得到應用,顯著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這也需要管理人員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優(yōu)化日常管理工作,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引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知識的學習,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最終實現(xiàn)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