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超
湛江市二中海東中學,廣東湛江 524057
從我國數學課堂目前的開展情況來看,很多初中教師都會選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學。由于問題導學法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其在任何數學知識點中都能靈活運用,對于數學教師來說使用其教學不僅方便而且高效。對于初中數學來說,問題導學法不僅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到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問題導學法廣泛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
求知欲望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渴望了解知識、學習知識的學生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時候可以運用問題導學法,引領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但是,教師在使用問題導學法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時候,應合理把握問題的難度,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合理選擇問題,當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提高之后,教師就可以隨之提高問題的難度,保證數學問題的實用性。
從我國初中數學的學習內容來看,數學知識點非常豐富,在一個數學問題上,教師需要將學生學過的多個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講解,從而才能將解題思路向學生表述清楚。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其在眾多的知識點中難以把握自己學習的重點,從而會降低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講解重要的數學知識點時,可以將其設置為不同類型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準確的把握到學習的重點[1]。
數學的學習離不開練習,學生為了牢固的掌握一種數學知識,需要做大量的練習題。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說,其在要求學生進行練習時,會為學生搜集各種經典的題型,多數學生在解決這類題型時,都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問題導學法,將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不同方面進行分解,對學生進進思路上的指導,從而降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難度。
多數教師在教學時都會使用問題導學法,但是,不是所有教師都能通過使用問題導學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初中數學教師為了提高問題導學法的使用價值,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水平設置難度相當的數學問題,從而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讓學生通過探究順利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之前,需要對學生進行了解,準確的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2]。比如:在學習初中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這一單元時,學生在學習這節知識之前,都知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平行和相交,但是,不知道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論證這個結論,因此,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你是如何判斷這兩條直線是相交的位置關系的?如果這兩條直線是相交線,需要滿足那些條件?學生就會根據書中的內容進行探究,從而掌握直線相交的條件。通過設置難度適中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有探究的欲望,還能通過學生的探究牢固的掌握數學知識。
眾所周知,人們在沒有遇到問題時,很少動用自己的腦筋去思考,但是,當問題出現時,就會快速運轉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因此,教師為了讓學生的思維在數學課堂上活躍起來,可以使用問題導學法去發散學生的思維。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從多個角度、多方面進行設計,從而才能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條件進行思考,達到發散學生思維的目的。對于數學學習來說,多數問題都不僅有一種解決辦法,但是,多數學生為了減少自己的做題時間,都會想出一種解題辦法就停止思考了,久而久之,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應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在面對一題多解的問題時,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幫助學生想出更多的解題辦法[3]。
總而言之,運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學時,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獨立思考下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